劉永玲
摘要:一生跨越兩宋的李清照是我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女性文學家中的代表人物,在封建社會男權當道的文學界中堪稱大家。從美學角度分析李清照詞的語言藝術特色,可以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李清照及其作品,更加深刻地體會李清照詞的優美及其對后世的影響。
關鍵詞:李清照;語言藝術;詩詞
李清照出身書香門第、官宦之家,是兩宋時期我國著名的女性文學家、詞人。她自幼聰慧過人,才華橫溢,少年時期便小有名氣。十八歲與丈夫趙明誠成婚,本可相守到老,但造化弄人,經歷國破家亡,晚年流離失所,孤苦伶仃。李清照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尤其是她的詞作水平登峰造極,流傳于后世,為人所景仰。著有《詞論》一書,深入研究了詞一這體裁,創造性地提出了詞“別是一家”。雖然人生的跌宕起伏對其詞的風格造成了巨大影響,但其詞作的清新質樸、委婉含蓄的風格始終未變,因而被后人稱為婉約派的詞宗大家,其詞作藝術造詣極高,被稱為“易安體”。尤其是在語言方面,李清照善于運用口語、俗語,擅長白描,往往能有淺顯通俗的語言,表達清新雅麗的思想;對于美景的描寫新奇別致;語言風格委婉含蓄,卻不晦澀難懂。
一、善用口語,清新質樸
李清照的詞作中大量地運用了來自民間的口語、俗語,使得詞作的語言更加豐富,風格清新質樸。如《聲聲慢》中的“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這里的“將息”是來自于唐宋時期的方言。“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來自于《念奴嬌》中的句子同樣來自于當時的民間口語。此外,李清照的很多詞作中的句子使用的都是通俗的詞語。如《孤雁兒》中“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便來自于現實生活,充分體現了李清照對丈夫的思念之情,語言風格清新質樸,抒發了心中的惆悵情懷。這體現了李清照對口語俗語的純熟運用。又如,《臨江仙》中“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這兩句表面上看來無半點詩意的語句,但深入品味,就能發現其中蘊含了作者最真摯的情感,根本無需太多華麗的辭藻,而是自然地表達出自己內心百無聊賴的內心感受,同時也從側面反映出作者經歷人生曲折之后的心境。李清照詞作中大量運用的口語俗語大大增強了詞作的感染力,能夠更加精準地表達出復雜的思想感情。如《永遇樂》中的“怕夜間出去”這句在通俗不過的語句,卻巧妙地體現出作者當時內心的寂寞孤獨。因為孤獨所以不敢夜間外出,而另一邊卻是歡聲笑語一片,最后一句“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這也是一句平常用語,卻能牢牢抓住讀者的注意力,襯托出作者內心的孤獨寂寞和思念故鄉之情。
二、委婉含蓄,筆觸細膩
文人墨客自古以來便多情。身為女子的李清照更具有委婉含蓄、多愁善感的氣質,其詞作大部分是描寫自身的感受,詞作風格十分委婉,筆觸十分細膩。李清照充分發揮了女性多愁善感的心理特質,用女性最擅長的細膩筆法組織語言。她對周遭事物非常敏感,如綿綿的細雨、秋天的酸風等,這些不經意間出現的事物往往能激起她心中的漣漪。例如,《蝶戀花》中的“暖雨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這首詞描寫的是早春的景物,作者將自然景物擬人化——“柳眼梅腮”,借擬人化的景物來描寫嬌柔美艷的少婦形象。早春時節,柳條上的蓓蕾、梅樹上的紅花帶來了春天的氣息,也撩撥了深閨少婦的春心,讀來的確別有一番滋味。她的詞作中極少會單純地描寫景物,往往都是描寫景物的同時融入自己的情感,也就是說,她筆下的物象反應的就是本人的心像。例如,《醉花陰》一文中:“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在重陽節觀賞菊花本來是文人墨客的一大快事,但是和丈夫分隔的時日里,賞菊對于李清照來說是一個讓人倍感憂愁的事。這篇詞的中心就是一個“愁”字,上半部分抒發的是作者孤獨寂寞的愁苦,籠罩大地的薄霧,天上的濃云滾滾,這白晝長得讓人憂愁。這兩句明為寫景,實則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用過寫景烘托憂愁的氣氛。此外“佳節又重陽”中的“又”字,充分說明作者這樣單獨度過重陽節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一次次孤獨地度過佳節,如何讓人不憂愁。這是作者多愁善感,筆觸細膩的最好體現。“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明明寫的是相思,作者卻沒有用到“相思”二字,而是委婉含蓄地描寫自己獨自一人入睡,輾轉難眠。下半部分主要抒發了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重陽佳節,本該與丈夫一同把酒賞菊的李清照只能無奈地“借酒消愁”,以至于“愁更愁”。蕭瑟的西風卷起珠簾,簾內獨坐的婦人呆呆地望著黃花陷入沉思。本應是黃花與美人互相比美,但心中思夫心切的美人卻比黃花瘦。作者使用的“愁”與“瘦”包含了無限的情意,通過薄霧、濃云、瑞腦、玉枕、紗櫥、暗香等物象,委婉含蓄、又字字入骨地表達出內心的憂愁,讓人久久回味。
三、生動傳神,新奇凝練
除了善用口語俗語、委婉含蓄的語言手法,李清照還善于運用生動傳神、新奇凝練的語言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形象。對藝術形象的成功塑造是李清照成為詞作大家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綠肥紅瘦”這四個字,既生動傳神又新奇凝練。“綠肥紅瘦”是指綠葉肥大而花朵瘦小。綠葉越來越茂盛,而花朵卻越發凋零。這里不直接寫“葉肥”而是用“綠肥”,不直接寫“花瘦”,而是用了“紅瘦”這兩個字,以生動傳神、新奇凝練的筆觸塑造出生動鮮明的藝術形象。又如“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看似平常的語句,經過李清照的編排加工,頓時變得生動起來。黃花的瘦是指其花瓣細長柔弱,好比美人的苗條纖弱。“人比黃花瘦”這個夸張加比喻的句子,非常生動地體現出作者因為思念而被折磨得日漸消瘦的心境,讓人體會到真摯的情感。這樣的詞句還有很多,如“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等,這些句子構造新奇,語言凝練傳神,讓人耳目一新。雖然李清照的詞作大多是抒情,對人物的描繪很少,但她沒有用抽象的語言生硬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而是別出心裁地選用一些生動形象的語言,對物象進行傳神的描繪,力求將物象的特征直觀地呈現在讀者面前,盡顯語言的生動傳神之美。在她的作品中,憂愁是有血有肉的,如有長度的憂愁,“從今又添一段新愁”;有濃度的憂愁“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有重量的憂愁“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愁”就變得具體生動,形象可感。
四、結語
綜上所述,李清照一生坎坷,歷經滄桑,這些經歷客觀上使她的心境比常人更加細膩、豐富,造就了別人無法復制的詞風。她的詞主題范圍非常廣,內容充實,情感豐富而深刻。其詞作的語言風格清新質樸,委婉含蓄,意境幽遠。她用女性的細膩筆觸細致入微地描寫事物,并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產生耐人尋味的意象。李清照詞的語言兼具文學和音樂的特點,其詞作注重韻律美,讀來使人感到愉悅。同時善于運用口語、俗語以及重疊的字、句構建詞作的跌宕起伏的音樂之美。她的詞語言清新雅致,如出水芙蓉,同時又委婉含蓄,并且具有生動傳神、凝練新奇的特點,成功地塑造了生動鮮明的藝術形象。這些都是李清照成為詞作大家的重要原因。
參考文獻:
[1]甘少迎.李清照詞中的美學意蘊[D].安徽大學,2012.
[2]李繼紅.李清照詞語言藝術特色分析[J].文學與藝術, 2010, 02(6):9-10.
[3]蔡麗珊.花自飄零水自流——淺析李清照詞的藝術特色[J].文教資料,2009(2):15-16.
[4]李瑩瑩.李清照詞的美學解讀[D].延邊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