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利,葛富濤,周海深
(北京養豬育種中心,北京 昌平 102202)
1.1.1 試驗動物
選擇頭胎或經產美系大白、長白和杜洛克母豬分別為159、91和38頭。
1.1.2 試驗地點與時間
試驗地點:北京養豬育種中心所屬種豬場
配種時間:2017年2月7日-2017年8月14日
分娩時間:2017年8月14日-2017年12月6日
1.1.3 精液的采集和稀釋
精液的采集與稀釋按照《豬常溫精液生產與保存技術規范》(GB/T 25172-2010)執行。
1.2.1 試驗母豬的選擇與試驗方法
后備母豬和經產母豬通過公豬和人工試情相結合的方法,檢查母豬的發情癥狀,每天上午和下午各進行一次發情鑒定,對發情的母豬進行適時配種。試驗分為3組,分別為輸精時在精液中添加催產素0.5 mL組、1 mL組和1.5 mL組,每組頭數分別為128、43和117頭。0.5 mL組大白、長白和杜洛克頭數分別為:70、41和17頭;1 mL組大白、長白和杜洛克頭數分別為:26、13和4頭;1.5 mL組大白、長白和杜洛克頭數分別為:63、37和17頭,分別統計總產仔數、產活仔數和出生窩重。

表1 配種前在精液中添加不同劑量催產素對母豬總產仔數和產活仔數的影響 頭
1.2.2 有效精子數的確定
有效精子數用精子密度儀進行測定。
妊娠期按照正常的飼養管理程序進行,0.5 mL組、1 mL組和1.5 mL組分別分娩115、38和99窩,不同組別總產仔數和產活仔數詳見表1。0.5 mL組總產仔數和產活仔數分別為:11.39±2.67和 10.24±2.31;1 mL組總產仔數和產活仔數分別為:10.71±2.58和 9.95±2.24;1.5 mL組總產仔數和產活仔數分別為:11.10±2.73和9.72±3.31。經差異顯著性檢驗,0.5 mL組、1 mL組和1.5 mL組之間總產仔數差異不顯著(F=0.981,P=0.376);產活仔數之間差異不顯著(F=1.05,P=0.351)。雖然 3組之間差異不顯著,但0.5 mL組產活仔數比1 mL組和1.5 mL組分別提高了0.29和0.52頭,說明母豬配種前精液中添加催產素的劑量不是越大越好,最優的劑量是添加0.5 mL。
妊娠期按照正常的飼養管理程序進行,0.5 mL組、1 mL組和1.5 mL組分別分娩115、38和99窩,不同組別仔豬出生窩重詳見表2。0.5 mL組、1 mL組和1.5 mL組出生窩重分別為(14.33±3.95) kg,(13.74±4.52) kg和(13.28±4.94) kg。差異顯著性檢驗,0.5 mL組、1 mL組和1.5 mL組之間仔豬出生窩重差異不顯著(F=1.495,P=0.226)。

表2 配種前在精液中添加不同劑量催產素對仔豬出生窩重的影響
楊凡凡等2017年研究精液中添加催產素對母豬受胎率和產仔數的影響,結果表明:與對照相比,試驗組受胎率提高了14.2%,差異顯著(P<0.05);其結論是在母豬配種前向精液中添加催產素,可提高母豬受胎率和產仔數。羅旭芳等2001年研究結果表明:2次人工授精結合催產素的應用在生產中值得推廣,減少1次配種降低了對母豬的應激,減少了精液的費用,可以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本研究結果是:母豬配種前在精液中添加不同劑量的催產素各組之間差異不顯著,但0.5 mL組母豬產活仔數高于1 mL組和1.5 mL組,說明配種前添加催產素的劑量不是越多越好,最佳劑量為0.5 mL。此試驗為實際生產中提供了催產素的添加劑量,希望能對養豬生產實踐起到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