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牧,牛建平
(浙江八環軸承有限公司,浙江 臺州 318050)
符號說明
B——軸承寬度
d——軸承內徑
d0——軸內徑
d2——內圈擋邊直徑
di——內圈溝底直徑
dz——軸外徑
dtn——軸套內徑
dtw——軸套外徑
D——軸承外徑
D0——皮帶輪外徑
Dp——皮帶輪內徑
De——外圈溝底直徑
Ee——外圈材料彈性模量
Eh——皮帶輪材料彈性模量
Ei——內圈材料彈性模量
Es——軸材料彈性模量
h——h=De/D,常數
h0——h0=D/D0,常數
k——k=d/di,常數
k0——k0=d0/d,常數
Fe——外圈壓出力
Fi——內圈壓出力
Fz——軸從軸套中壓出力
νe——外圈材料泊松比
νh——皮帶輪材料泊松比
νi——內圈材料泊松比
νs——軸材料泊松比
pe——外圈配合面的應力
pi——內圈配合面的應力
pz——軸套與軸配合面的應力
μ——壓出力系數
Δd——內圈與軸的配合過盈量
Δdi——內圈溝道膨脹量
Δdz——軸套與軸的配合過盈量
ΔD——軸承外圈與皮帶輪的配合過盈量
ΔDe——外圈溝道收縮量
軸承內圈與軸、外圈與軸承座均為過盈配合,對軸承的徑向游隙影響較大,徑向游隙會影響軸承的使用壽命和性能;此外,選擇合適的軸承原始徑向游隙,才能保證軸承安裝后內圈與軸套、軸套與軸、外圈與皮帶輪組件不分離。故根據軸承安裝配合過盈量,選擇合適的軸承原始徑向游隙至關重要。以汽車水泵雙列球軸承安裝要求為例,根據軸承外圈與皮帶輪、內圈與軸套的過盈配合量等工況條件,通過理論計算得到雙列球軸承原始徑向游隙,并計算軸承內、外圈壓出力及軸從軸套中的壓出力。
軸承安裝示意圖如圖1所示,外圈與皮帶輪組件配合、內圈與軸套配合、軸與軸套配合,構成一個復雜的皮帶輪配合系統。

圖1 軸承安裝示意圖
雙列球軸承主要結構尺寸[1]如圖2所示。皮帶輪結構如圖3所示,皮帶輪與外圈過盈配合,最小過盈量為0.04 mm,最大過盈量為0.07 mm。軸套結構如圖4所示,軸套與內圈過盈配合,最小過盈量為0.09 mm,最大過盈量為0.043 mm。軸結構如圖5所示,軸與軸套也為過盈配合,最小過盈量為0.005 mm,最大過盈量為0.028 mm。

圖2 雙列球軸承結構示意圖

圖3 皮帶輪結構圖

圖4 軸套結構圖

圖5 軸示意圖
軸承安裝后要求徑向游隙為0~0.5 mm,游隙過小,軸承易卡死;游隙過大,則軸承振動大,不能滿足壽命要求。
為保證軸承工作時軸承、皮帶輪組件、軸套和軸不分離,要求軸承外圈從皮帶輪中壓出力Fe≥5 000 N,軸套從軸承內圈壓出力Fi≥2 000 N,軸從軸套中壓出力Fz≥2 000 N。
3.1.1 壓應力
根據文獻[2-3]得外圈配合面的壓應力為
(1)
軸承外圈材料為軸承鋼,皮帶輪材料為低碳鋼,由文獻[4]可知軸承外圈與皮帶輪的彈性模量、泊松比分別為:Ee=206 GPa,Eh=200 GPa,νe=0.275,νh=0.26。代入(1)式得pemax=25.94 MPa,pemin=14.85 MPa。
3.1.2 外圈收縮量
軸承外圈與皮帶輪配合最大、最小過盈量分別為
ΔDmax=Dmax-Dpmin=0.07 mm,
(2)
ΔDmin=Dmin-Dpmax=0.04 mm。
(3)
根據文獻[4]可得外圈溝道收縮量為
(4)
則由(4)式可計算出外圈溝道最大、最小收縮量分別為ΔDemax=0.036 mm,ΔDimax=0.021 mm。
3.2.1 壓應力
根據文獻[2-3]得軸承內圈配合面壓應力為
(5)
內圈材料為軸承鋼,軸材料為中碳鋼,由文獻[4]可知內圈和軸的彈性模量和泊松比為:Ei=206 GPa,Es=200 GPa,νi=0.275,νh=0.26,代入(5)式得軸承內圈與軸套配合的最大、最小壓應力分別為pimax=61.97 MPa,pimin=12.96 MPa。
3.2.2 內圈膨脹量
內圈與軸套配合的最大、最小過盈量分別為
Δdmax=dmin-dw1max=0.043 mm,
(6)
Δdmin=dmax-dw1min=0.009 mm。
(7)
根據文獻[4]得內圈溝道膨脹量為
(8)
由(8)式得內圈溝道的最大、最小膨脹量分別為Δdimax=0.028 mm,Δdimin=0.004 mm。
3.3.1 壓應力
同3.2節(5)式的計算方法可得軸壓入軸套中的最大、最小壓應力分別為pzmax=113.88 MPa,pzmin=20.31 MPa。
3.3.2 內圈再次膨脹量
軸壓入軸套中的最大、最小過盈量分別為
Δdzmax=dzmax-dtnmin=0.028 mm,
(9)
Δdzmin=dzmin-dtnmax=0.005 mm。
(10)
同(8)式可得內圈溝道第2次膨脹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別為Δdi2max=0.028 mm,Δdi2min=0.004 mm。
根據上述計算結果,軸承安裝后外圈溝道收縮量為0.036~0.021 mm,內圈溝道膨脹量為0.018~0.004 mm,第2次膨脹量為0.011~0.002 mm,則徑向游隙的最大減小量為0.036+0.018+0.011=0.065 mm;徑向游隙的最小減小量為0.021+0.004+0.002=0.027 mm。故軸承的原始徑向游隙最小值為0.065 mm,最大值為0.027+0.05=0.077 mm。
軸承壓出力的計算公式為
F=μpπdB′,
(11)
式中:μ為壓出力系數,取0.18;B′為減去軸承平均裝配倒角的寬度;p為壓應力。
由(11)式可得到外圈從皮帶輪中壓出力Fe、軸套從內圈壓出力Fi、軸從軸套中壓出力Fz見表1。

表1 壓出力
通過設計計算得到軸承在外圈與皮帶輪、內圈與軸過盈配合的情況下外圈溝道和內圈溝道的膨脹量,從而推導計算出軸承的原始徑向游隙為0.075~0.085 mm,軸承外圈最小壓出力為5 130 N,軸套最小壓出力為2 381 N,軸最小壓出力為2 550 N。通過該方法推導計算確定的原始徑向游隙和壓出力,經客戶試驗驗證,滿足工況性能和壽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