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凌燕
(山東省文登整骨醫院麻醉科,山東 威海 264400)
嬰幼兒的生理結構與成年人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對其進行手術時對麻醉的要求較高[1-2]。在對嬰幼兒進行手術時,對其進行良好的麻醉支持是手術成功的前提。過去,臨床上對接受手術治療的嬰幼兒主要是進行氣管插管麻醉。采用這種麻醉方法易損傷患兒的氣管和聲帶,其麻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較高。近年來,臨床上對此類患兒進行喉罩麻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本文中,筆者主要分析和比較對接受手術治療的嬰幼兒進行氣管插管麻醉和喉罩麻醉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間在山東省文登整骨醫院進行手術治療的60例嬰幼兒。這60例患兒的納入標準是:1)具有進行全麻手術的指征。2)病歷資料完整。3)其家長知曉本研究的方法和目的,并簽署了自愿參與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將這60例患兒隨機分為比較組和試驗組。在試驗組患兒中,女性患兒和男性患兒分別有16例和14例;其月齡為8~36個月,平均月齡為(28.28±1.40)個月。在比較組患兒中,女性患兒和男性患兒分別有17例和13例;其月齡為7~35個月,平均月齡為(28.26±1.37)個月。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兒均進行手術治療。術中,對試驗組患兒進行喉罩麻醉,方法是:術前30 min,為患兒肌內注射0.02 mg/kg的阿托品和2 mg/kg的苯巴比妥鈉。對患兒進行面罩吸氧,將氧流量控制在6~8 L/min之間,吸氧的時間為5 min。為患兒注射2 mg/kg的氯胺酮和0.1 mg/kg的咪唑地西泮,進行麻醉誘導。麻醉誘導成功后,為其注射0.2 mg/kg的阿曲庫銨(肌松藥),使其全身的肌肉松弛。將1.5號的喉罩置入患兒的咽喉處。對喉罩進行充氣,保持喉罩充盈,使其能將患兒的喉頭封閉。經喉罩持續為患兒吸入濃度為4%~6%的七氟醚,進行麻醉維持。術中將其氧流量控制在1~2 L/min之間,手術結束前5 min停止吸入七氟醚。對比較組患兒進行氣管插管麻醉,方法是:術前30 min,為患兒肌內注射0.02 mg/kg的阿托品和2 mg/kg的苯巴比妥鈉。對患兒進行面罩吸氧,將氧流量控制在6~8 L/min之間,吸氧的時間為5 min。對其進行麻醉誘導(方法與試驗組患兒相同)。麻醉誘導成功后,為其注射0.2 mg/kg的阿曲庫銨,使其全身的肌肉松弛。對其進行氣管插管和機械通氣,術中持續為其吸入濃度為4%~6%的七氟醚,進行麻醉維持。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兒在麻醉前和麻醉后15 min的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壓(PETCO2)和氣道峰壓(Ppeak)。術中若患兒的PETCO2偏低,則表示其可能存在喉罩或氣管導管漏氣的情況。Ppeak的正常值為10~20 cmH2O。統計并比較兩組患兒發生麻醉不良反應(如心率加快、顱內壓升高、眼內壓升高等)的情況。
用SPSS21.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麻醉前,兩組患兒的PETCO2及Ppeak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麻醉后15 min,試驗組患兒的PETCO2高于比較組患兒(P<0.05),其Ppeak低于比較組患兒(P<0.05)。詳見表1。
試驗組患兒麻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低于比較組患兒(P<0.05)。詳見表2。
表1 對比兩組患兒在麻醉前和麻醉后15 min的PETCO2和Ppeak(± s )

表1 對比兩組患兒在麻醉前和麻醉后15 min的PETCO2和Ppeak(± s )
組別 麻醉前的PETCO2(mmHg) 麻醉前的Ppeak(cmH2O)麻醉后15 min的PETCO2(mmHg) 麻醉后15 min的Ppeak(cmH2O)比較組(n=30) 22.44±4.60 15.53±2.06 33.25±2.02 28.86±1.50試驗組(n=30) 22.40±4.62 15.51±2.04 39.11±1.24 21.41±1.60 t值 0.0336 0.0377 6.6090 18.6056 P值 >0.05 >0.05 <0.05 <0.05

表2 對比兩組患兒發生麻醉不良反應的情況
嬰幼兒身體的各器官尚未發育成熟,在對其進行手術時對麻醉的要求較高。因此,臨床上應為此類嬰幼兒選擇一種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其麻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使其安全地度過手術期[3]。過去,臨床上對接受手術治療的患兒主要是進行氣管插管麻醉。采用這種麻醉方法易損傷患兒的氣道和聲帶,且易導致其發生顱內壓升高和眼內壓升高等不良反應,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4]。近年來,臨床上對此類患兒進行喉罩麻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對患兒進行喉罩麻醉,不需要為其插入氣管導管,且不接觸其聲帶,因此對其氣管和聲帶造成的損傷較小[5]。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麻醉后15 min,試驗組患兒的PETCO2高于比較組患兒(P<0.05),其Ppeak低于比較組患兒(P<0.05)。試驗組患兒麻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低于比較組患兒(P<0.05)。可見,在對嬰幼兒進行手術治療時,對其進行喉罩麻醉的效果優于進行氣管插管麻醉的效果,且進行喉罩麻醉所導致的麻醉不良反應更少,麻醉的安全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