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軍
(江蘇沛縣人民醫院燒傷整形科,江蘇 徐州 221600)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面部的皮膚逐漸松弛。由于性別、生活環境及生活習慣的不同,人體面部皮膚松弛的程度也不相同[1]。輕度上瞼皮膚松弛會影響患者外表的美觀,重度上瞼皮膚松弛則會影響其視野。重瞼術是目前臨床上治療上瞼皮膚松弛的主要方法。傳統的重瞼術包括埋線法、切開法和縫線法。傳統的重瞼術存在患者術后恢復的時間長、手術切口的愈合率低和術后并發癥多等缺點[2]。為了進一步研究治療上瞼皮膚松弛的有效方法,筆者的團隊對江蘇沛縣人民醫院燒傷整形科收治的64例上瞼皮膚松弛患者分別進行傳統的重瞼術和改良的三點式重瞼術,其中進行改良的三點式重瞼術的32例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間江蘇沛縣人民醫院燒傷整形科收治的64例上瞼皮膚松弛患者。這64例患者均符合進行重瞼術的手術指征。將這64例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在對照組的32例患者中,有男性10例,女性22例;其年齡為32~40歲,平均年齡為(36±3.2)歲。在觀察組的32例患者中,有男性9例,女性23例;其年齡為31~40歲,平均年齡為(35.5±3.8)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傳統的重瞼術。具體的方法是: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分別采用切開法或縫線法對其進行手術。1)使用切開法對患者進行手術的方法是:為患者設計重瞼線,并按照重瞼線確定的切口切開其上瞼的皮膚,分離其眼輪匝肌,充分暴露其瞼板,剪去其一窄條的眼輪匝肌及多余的皮下組織,然后對其進行止血處理,最后縫合其手術切口。2)使用縫線法對患者進行手術的方法是:為患者設計重瞼線,然后按照術前設計的縫合標記用3個0號絲線從其上瞼的皮膚進針,將針穿過其上瞼各層的組織,再從其瞼板的上緣穿出結膜面,然后在其結膜下橫向潛行進針,最后將針從其結膜面穿出皮膚。每側上瞼縫合3~5對縫線即可。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改良的三點式重瞼術。具體的方法是:1)為患者設計重瞼線。⑴讓患者取坐位,讓其輕閉雙眼,叮囑其放松瞼部的皮膚。⑵用回形針輕推患者上瞼的皮膚,使其上瞼的皮膚出現自然弧線時做標記,然后讓其確認標記后的重瞼線的效果,在其滿意后做最終的標記。⑶在設計重瞼線時要注意眼瞼線的最高點與眼緣的距離不超過8 mm。將眼瞼線的最高點作為A切開點,將距離內眥4.5 mm的位置作為B切開點,將距離A點外側的15 mm左右的位置作為C切開點。然后,以A切開點、B切開點和C切開點為中心用亞甲藍溶液沿標記好的重瞼線做手術切口標記[3]。2)對患者進行手術的方法是:⑴術前,使用碘伏對患者術區的皮膚進行消毒,然后用無菌面部洞巾覆蓋其面部。⑵用5 ml濃度為0.2%的鹽酸利多卡因對其瞼部進行局部麻醉[4]。⑶待麻醉起效后,沿著術前標記的手術切口標記切開并分離患者上瞼的皮膚,用小剪刀剪去其上瞼多余的皮膚。⑷在保證患者手術切口處的皮膚能夠閉合完整的情況下,充分暴露并分離其眼輪匝肌,根據其自身的情況適當去除眼瞼處的脂肪。⑸用2 mm的克氏針分別固定患者上瞼上的A手術切口、B手術切口和C手術切口,去除其多余的眼輪匝肌后取出克氏針。⑹用6-0號美容線采用分段式縫合法縫合患者的手術切口[5]。⑺術后,將紅霉素眼膏涂抹在患者術區的皮膚上,以防止其發生術后感染。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恢復的時間、手術切口的Ⅰ期愈合率、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及其對治療效果的滿意率。將患者對治療效果的滿意度分為十分滿意、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四個等級。總滿意率=(十分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將本次研究的數據錄入到SPSS19.0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療,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術后恢復的時間更短,其手術切口的Ⅰ期愈合率更高,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P<0.05)。詳見表1。
術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對治療效果的滿意率更高(P<0.05)。詳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的時間、手術切口的Ⅰ期愈合率和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對治療效果滿意率的比較
上瞼皮膚松弛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眼部癥狀。輕度上瞼皮膚松弛屬于人體皮膚正常的代謝狀態,不會影響其正常生活。當人體上瞼皮膚松弛的程度嚴重時,不僅會影響其面部的美觀,還會影響其視野。用傳統的重瞼術對上瞼皮膚松弛患者進行治療,其術后恢復的時間過長,且術后的并發癥較多。有研究表明,用改良的三點式重瞼術對上瞼皮膚松弛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良好,不僅可縮短其術后恢復的時間,還可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與采用傳統的重瞼術相比,采用改良的三點式重瞼術治療上瞼皮膚松弛的效果更好,可明顯縮短患者術后恢復的時間,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其對治療效果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