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華
(無錫市人民醫院,江蘇 無錫 214000)
原發性青光眼是臨床上常見的致盲性眼病之一。該病患者的病理特點是眼壓間斷或持續升高、視乳頭損害及視野缺損等。臨床研究表明,該病可導致患者出現不可逆轉的視覺喪失[1]。目前,臨床上對原發性青光眼患者主要是進行手術治療。但手術作為一種強烈的應激源,容易導致患者在手術前出現焦慮、恐懼等心理應激反應,從而可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2]。在本文中,筆者主要調查進行手術治療的原發性青光眼患者術前的焦慮狀況,并研究對其進行優質護理對改善其焦慮情緒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4年6月至2017年9月期間無錫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06例進行手術治療的原發性青光眼患者。采用擲硬幣法將這106例患者分為比照組和試驗組。在比照組患者中,有男26例(占49.06%),女27例(占50.94%);其平均年齡為(58.89±5.87)歲。在試驗組患者中,有男24例(占45.28%),女29例(占54.72%);其平均年齡為(59.32±6.0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 調查方法 在手術前1天,采用Zung編制的焦慮自評量表(SAS)[3]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其焦慮情緒的嚴重程度。SAS由20個反映焦慮感受的問題組成(每個問題的分值均為1~4分),其中有15個問題為正向評分,有5個問題為反向評分。把所有問題的得分相加可得到總粗分,將總粗分×1.25后取整數部分,即得到標準分。標準分≥50分表示患者存在焦慮情緒。患者的得分為50~59分,表示其存在輕度的焦慮情緒;得分為60~69分,表示其存在中度的焦慮情緒;得分≥70分,表示其存在重度的焦慮情緒。
1.2.2 護理方法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手術治療。在此期間,對試驗組患者進行優質護理,方法是:1)術前護理。術前,向患者詳細講解進行青光眼手術的相關知識(包括手術的目的、過程、麻醉方式、手術的效果等),以提高其對手術的認識和依從性。加強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采用多種辦法(如安撫法、鼓勵法、注意力轉移法等)幫助其緩解心理壓力。用王不留行籽對患者進行耳穴壓豆(取其耳上的心穴、神門穴、交感穴、皮質下反應區等進行按壓),每個穴位每次按壓20 s,每天共按壓3~4次,按壓的力度以其耳部出現灼熱感為宜。另外,指導患者進行肌肉的放松練習和深呼吸練習,以減輕其心理壓力,使其保持穩定的情緒。2)術中護理。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輕輕握住其雙手,給予其情感支持,從而減輕其內心的恐懼感。由于進行青光眼手術采用的是局部麻醉,患者始終處于清醒的狀態,因此易受手術的刺激而產生不適感。因此,在手術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定時詢問患者的感受,告知其手術的進程。若其出現情緒不穩定的情況,應及時對其進行安撫,鼓勵其堅持完成手術。3)術后護理。術后,注意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囑其切勿用手按壓眼部,不要頻繁活動頭部,不要用力排便。告知患者在睡覺時盡量將頭部墊高,以防因頸動脈壓升高而導致其眼壓升高。若患者的術眼發生疼痛,應遵醫囑對其進行鎮痛治療。若發現患者出現劇烈頭痛及惡心嘔吐等癥狀,應立即報告醫生,并協助醫生進行處理。對比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包括術前協助其進行心電圖、眼壓等檢查、術后對其環境護理、用藥指導及體位護理等。
手術前1天,觀察并記錄這106例患者的SAS評分。手術前1天,觀察并記錄這106例患者中不同性別、年齡及文化程度患者的SAS評分。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前后的SAS評分。
用SPSS18.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手術前1天,這106例患者的SAS評分為42~69分,平均評分為(50.16±4.62)分。其中,SAS評分>50分的患者有65例,占61.32%。
手術前1天,在這106例患者中,女性患者的SAS評分高于男性患者(P<0.05),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患者的SAS評分高于小學和初中文化程度的患者(P<0.05),不同年齡段患者的SAS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1。
表1 手術前1天這106例患者中不同性別、年齡及文化程度患者SAS評分的比較(分,± s )

表1 手術前1天這106例患者中不同性別、年齡及文化程度患者SAS評分的比較(分,± s )
項目 例數 SAS評分性別 男 50 47.67±4.78女56 52.38±4.42年齡(歲)≤30 3 50.05±4.56 31~40 18 49.89±4.87 41~50 33 48.92±4.79 51~60 47 51.12±4.65>60 5 50.36±5.01文化程度小學 16 47.65±4.81初中 58 49.07±4.78高中及高中以上 32 53.39±5.85
接受護理后,試驗組患者的SAS評分低于比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SAS評分的比較(分,± s )

表2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SAS評分的比較(分,± s )
組別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比照組 53 50.28±4.46 47.14±3.52試驗組 53 50.04±4.38 42.53±3.66 P值 >0.05 <0.05
原發性青光眼是眼科的常見病。該病是導致人類失明的三大致盲性眼病之一。該病患者可出現眼球充血、視力下降、頭痛等癥狀,部分患者還可出現惡心、嘔吐、出汗等癥狀[4]。目前,臨床上對該病患者主要是進行手術治療。但絕大多數患者在手術前均會出現焦慮情緒。有學者指出,原發性青光眼患者在手術前若出現焦慮情緒,一方面可影響其植物神經的功能,使其血管的舒縮功能失調,使其毛細血管發生擴張,進而導致其睫狀體發生水腫;另一方面還可使其房水分泌過多,導致其眼壓增高。因此,臨床上應對進行手術治療的原發性青光眼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以減輕其術前的焦慮情緒。臨床實踐證實,對進行手術治療的原發性青光眼患者進行優質護理,能有效地減輕其術前的焦慮情緒[5]。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多數進行手術治療的原發性青光眼患者在手術前均會出現焦慮情緒,且女性患者和學歷高的患者出現焦慮情緒的幾率更高。通過對此類患者進行優質護理,能改善其焦慮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