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歡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婦產科,江蘇 南京 210014)
重度子癇前期在臨床上較為常見。臨床研究發現,接受剖宮產術的重度子癇前期患者在術后常會發生多種并發癥,從而可危及其生命安全。相關的文獻指出,對接受剖宮產術的重度子癇前期患者實施有針對性護理能夠降低其產后子癇、產后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率。為了進一步探究對接受剖宮產術的重度子癇前期患者實施有針對性護理的效果,筆者對在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接受剖宮產術的100例重度子癇前期患者進行了分組對照研究。
從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間在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接受剖宮產術的重度子癇前期患者中抽選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DZ組和YZDX組(50例/組)。YZDX組患者的年齡為22~41歲,平均年齡為(37.02±4.02)歲。DZ組患者的年齡為21~40歲,平均年齡為(36.52±4.10)歲。兩組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經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進行。
對這兩組患者均進行剖宮產術。在術后,對DZ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包括對其病情進行監測、遵醫囑對其進行用藥護理、對其進行健康教育等。對YZDX組患者實施有針對性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是:1)護理人員確保患者病房內的安靜、舒適,將其病房內的溫度、濕度調整到適宜的范圍內,并定時對其病房進行消毒。保證患者床單的清潔、干燥、平整,以預防壓瘡。對于留置有引流管的患者,確保其引流管的通暢,防止其發生引流管滑脫、受壓等情況。在術后6 h,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協助其進行肢體被動運動,以促進其血液循環,降低其下肢深靜脈血栓、肺栓塞的發生率[1]。2)護理人員合理控制患者進行靜脈輸液的速度,將其進行靜脈滴注的速度控制在40滴/min左右。觀察并記錄其心率、體內液體的出入量,防止其發生心衰。密切監測患者尿液的顏色、量,囑咐其適當增加飲水量,并指導其進行排尿訓練。3)重度子癇前期患者常會出現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這些負面情緒會嚴重影響其預后。因此,護理人員應積極地采用相應的措施來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及性格特點對其實施個性化的心理疏導,以消除其負面情緒[2]。4)護理人員注意觀察患者的面色、脈搏、血壓等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若患者存在脈搏細弱、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血液循環衰竭等情況,應及時告知醫生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理[3]。5)重度子癇前期患者在接受剖宮產術期間,需要接受降壓、解痙、鎮靜等治療。若患者不能以正確的方式用藥,會嚴重影響其治療的效果。因此,護理人員應嚴格按醫囑為患者用藥,以保證其治療的效果。
將本文中的數據均錄入SPSS 22.00軟件中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術后,YZDX組患者中有2例患者發生產后出血(由宮縮乏力所致),有3例患者發生低血壓綜合征,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0.00%;DZ組患者中有6例患者發生產后出血,有7例患者發生低血壓綜合征,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6.00%。YZDX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DZ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對比
發生重度子癇前期及子癇是導致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積極地對重度子癇前期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降低其子癇的發生率[4]。臨床研究發現,接受剖宮產術的重度子癇前期患者在術后常會發生多種并發癥,從而可危及其生命安全。相關的臨床實踐證實,對接受剖宮產術的重度子癇前期患者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能夠降低其產后子癇、產后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率[5]。林波[6]研究指出,對接受剖宮產術的重度子癇前期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可有效地減輕其焦慮感和恐懼感,使其能夠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從而可改善其預后。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對接受剖宮產術的重度子癇前期患者實施有針對性護理可有效地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