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時報》7月21日文章,原題:癡迷科技,中國人甚至愛上不會上菜的機器人服務員 中國正為未來做準備,即便未來尚未完全到來。僅數年內,中國就已成為一支全球科技勁旅。許多中國人正全力擁抱各種新興科技,盡管有些新科技令人起疑。機器人在飯店服侍客人;人工智能(AI)改善教學;從飯館點餐到公廁取紙,人臉識別技術正被廣泛應用,企業爭創跳舞機器人世界紀錄……為科技而擁抱科技的現象,正在中國科技界引起不安。一些人士告誡,這種過度興奮是風投資本泡沫或將破滅的跡象之一。像跳舞機器人和無效的“讀心”設備這類吸引眼球的東西,并非是新科技實力的彰顯。
中國不是首個對自身科技進展喜不自禁的國家。日本曾制造過做壽司的機器人,硅谷曾為能聯網的榨汁機等沒實際意義的產品神魂顛倒。但對中國而言,隨著科技產品在這股日漸成熟的熱潮中優勝劣汰,公眾對科技的熱情終是好事。中國已取得長足進步。當初的落后農業國如今已成為擁有一些最有價值互聯網企業的國度。
目前,中國正大力進軍新興科技領域。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初創企業獲得全球近一半的AI融資。到2020年中國對機器人的支出有望占全球的30%以上。許多中國人認為自己的國家必將在科技領域超越美國并獨領風騷,他們正迫切走向那一天。“中國人遠比(其他國家的人)樂意嘗試新事物——有時僅僅因為它們看起來很酷”,亞洲創新集團CEO田行智說,“看似膚淺但確實如此。許多情況下,這正是(新科技的)驅動器。”
機器人尤其令中國民眾心馳神往。近來出現在一些火車站和機場的“機器人警察”即是例證之一。機器人餐廳正在中國各地雨后春筍般冒出。上海一家餐廳里,機器人負責把烹飪好的飯菜送到餐桌旁,但站在一旁的服務員們說,機器人上湯和熱菜時需要他們幫忙,否則可能把湯汁濺到客人身上。另一家餐廳的服務員說機器“同事”干的活還沒制造的麻煩多。當被問及是否擔心機器人會取代他的工作時,一名服務員哈哈大笑。
即便如此,食客們仍被打動。退休的謝愛娟(音)說:“我剛去過美國,(那里)壓根兒沒看到多少新事物”,與她一起就餐的莊嘉正(音)說,“機器人來了。中國正超越美國,科技正在進步,只是時間問題。”▲
(作者保羅·莫祖爾,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18-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