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德國特約記者 陳圣源 青木 ●本報記者 胡馨予 ●王會聰
“中國對美展開新‘冷戰(zhàn)?”在中美關系因經貿摩擦而日趨緊張之際,美國中情局(CIA)一名官員拋出一個新說法:中國正動用一切資源,悄悄地對美國發(fā)動冷戰(zhàn),以取代美國的全球強國地位。這是對中國的新強硬指責。要知道,一直以來,“冷戰(zhàn)思維”是中方批評美國時常用的詞匯。有意思的是,除了那名中情局人士,一眾美國官員在同一場合呼應其說法,依稀形成一種“反華共識”。其實,從一些國際機構遭遇“退群”尷尬,到貿易戰(zhàn)戰(zhàn)火延燒,誰在搞冷戰(zhàn)一目了然。“美國國內這種氛圍很危險”,一位中國學者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美國自己的心態(tài)變了,它想找一個外部敵人來凝聚內部。”
“他撣去灰塵,拾起一個陳舊的詞匯……”
“當特朗普政府努力緩和美國與朝鮮、俄羅斯的關系時,美中關系卻越來越冷,以至于一名CIA首席專家撣去灰塵,拾起一個陳舊的詞匯——‘冷戰(zhàn)。”21日,美國《星條旗報》網站一篇文章發(fā)出這樣的評論。
上周五,在美國科羅拉多州舉行的阿斯彭安全論壇上,CIA東亞任務中心副助理局長邁克爾·柯林斯公開指責中國,稱北京不想發(fā)動戰(zhàn)爭,卻悄悄地從多個方面毀損美國威信,調動一切資源試圖取代美國在全球的主導地位。他說,盡管與俄羅斯明目張膽的手法有所不同,“我認為,他們目前對我們所做的,本質上就是冷戰(zhàn)”。
“這不像(美蘇)冷戰(zhàn)期間我們所見的冷戰(zhàn),而是字義上的冷戰(zhàn)。”柯林斯對自己的說法作出解釋:“一個國家利用各種正當不正當、公開私下、經濟軍事的權利渠道,來削弱對手的優(yōu)勢地位,而不訴諸武裝沖突。”
據美聯社報道,柯林斯還將南海比作“東方的克里米亞”。他認為,中國的最終目標是讓所有國家在就關乎自身利益的政策進行抉擇時,首先站到中國一邊,而不是美國那邊。他表示,中國帶來的威脅已成為美國在國際上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
阿斯彭安全論壇創(chuàng)立于2010年,由總部設在華盛頓的智庫阿斯彭學會主辦,美國的司法、國土安全、反恐及情報單位皆派要員與會,還有一些前官員、專家學者參加。今年的論壇從18日持續(xù)到21日共4天,20日下午的主題為“中國崛起”。
柯林斯的“冷戰(zhàn)說”令美媒眼前一亮,它們紛紛打出“CIA亞洲問題專家稱,中國對美展開‘冷戰(zhàn)”“CIA首席專家:中國對美展開靜悄悄的‘冷戰(zhàn)”等標題。實際上,在去年的阿斯彭安全論壇上,柯林斯就有過類似言論。當時他稱,美國應該把更多精力放在應對來自中國的威脅上。他說,俄羅斯在世界許多地方積極地削弱美國的影響力,中國“有能力(比俄羅斯)做得更多”。
“美國一些人陷入冷戰(zhàn)迷思”
“美國一些人陷入冷戰(zhàn)迷思,嚴重曲解中國的戰(zhàn)略意圖,夸大中國的戰(zhàn)略能力。”國際關系學院國際戰(zhàn)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達巍22日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中國不想打冷戰(zhàn),因為這不符合中國的利益。美國一些人總是用冷戰(zhàn)或新冷戰(zhàn)眼光去看別人,看誰都好像要跟他打冷戰(zhàn)。”
達巍表示,特朗普政府內不少人以大國競爭的思維來看待世界,這從去年12月出爐的美國《國家安全戰(zhàn)略報告》就能看出。“他們的語言和思維方式跟1947年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時頗為相似,是一種類似冷戰(zhàn)的思維方式。”
在阿斯彭安全論壇上,多名美國高官的發(fā)言與柯林斯的觀點相呼應。比如聯邦調查局(FBI)局長克里斯托弗·雷,他稱中國在情報搜集方面給美國帶來范圍最廣、程度最嚴重的威脅,在全美50個州都能追蹤到中國的間諜活動。“我這么說,是因為他們傾全國之力對付我們。中國既有傳統(tǒng)間諜,也有商業(yè)間諜。”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jiān)丹·科茨則發(fā)出警告:中國試圖竊取美國商業(yè)機密、學術研究成果,美國必須持強硬立場。他建議美國就視中國為“真正對手”還是“合法競爭者”作出決定。
除了情報問題,一些與會者對中國軍力大加渲染。主管情報工作的美國國防部前副部長馬塞爾·萊特說,中國軍費開支全球第二,常備軍地面部隊規(guī)模全球第一,空軍力量全球第三,海軍擁有300余艘水面艦只及60余艘潛艇,“它們都在現代化升級改造過程中”。萊特稱,中國在網絡、人工智能、工程技術、反衛(wèi)星及高超音速武器等方面也正尋求突破。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將于本月底退休的代理亞太助理國務卿董云裳表示,應提高公眾對美國高校中數十萬中國學生的關注。CNN還援引她的話稱,中國在國際社會被恐怖主義和經濟危機轉移注意力的十多年間抓住了發(fā)展機遇,現在美國應重新開始利用美國最擅長的軟實力來與中國抗衡。“發(fā)言者認為美國軟實力較中國而言要強大很多。”
對于眾多官員齊聲“警示”,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評論稱,中美外交關系緊張已經超出不斷升級的貿易戰(zhàn)。美國《一周》周刊稱,柯林斯言論發(fā)出的同一天,特朗普就關稅問題再次對中國發(fā)出威脅。
德媒:“‘冷戰(zhàn)熱起來了”
這屆阿斯彭安全論壇本是聚焦特朗普的對俄對朝政策,以及探討俄羅斯是否會繼續(xù)干涉美國政治,但中國崛起仍然成為與會情報專家和外交官的首要話題。有分析認為,這反映出美國在中國崛起這一問題上極度不安。
《斯里蘭卡衛(wèi)報》近日刊文稱,近幾十年來,中國已在多個方面,尤其是工業(yè)、科技和軍事武器等領域獲得長足發(fā)展。這令美國驚慌,畢竟最近幾十年來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一直沒有受到挑戰(zhàn)。顯然,美國希望確保其全球領導者地位,而且似乎認定應該通過壓制中國來保護其自身利益。
不過,在專家看來,渲染中國威脅,無論是國防預算、軍力發(fā)展還是竊取情報,都是老生常談。達巍說,中美關系最近幾年確實在惡化,美國國內對華強硬聲音不僅在上升,而且“敲打中國”成了某種政治正確,沒人敢說中國的好話或中美關系的好話。
在此次阿斯彭安全論壇上,小布什時期任職于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官員米勒表示,中國軍備研發(fā)迅速凸顯美中展開對話的必要性,美國需要采取一些行動。但他同時稱,“我對這些行動取得成功的期望不高。”
美國媒體“敏感度”也很高。美國《防務新聞》網站21日披露稱,美國與盟友本月舉行環(huán)太平洋軍演時,將美軍退役艦艇“拉辛”號當作靶艦擊沉,此舉“可能引起中國注意”。“商業(yè)內幕”網站稱,這場擊沉戰(zhàn)艦的演習,其實是因亞太地區(qū)情勢趨緊所致,“明顯是針對中國,顯示美國與盟國已經準備好迎接未來可能的威脅”。
“‘冷戰(zhàn)熱起來了”,德國新聞電視臺稱,中情局官員對中國的“冷戰(zhàn)警告”并不意外。實際上,美國早已顯露出把崛起的遠東大國作為對手的意圖。今年初美國政府公布國防戰(zhàn)略報告說,中國和俄羅斯重新崛起是美國繁榮和安全的“核心挑戰(zhàn)”。
“說中美處于新冷戰(zhàn)狀態(tài)為時尚早。”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李海東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新冷戰(zhàn)對抗思維是當前美國政治精英對華政策的主導思維,目前美國國內這種氛圍很危險。▲
環(huán)球時報2018-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