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秋芳
當前,社會大眾傳媒不斷發展,已成為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大眾傳媒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對社會各個領域影響深遠,社會大眾傳媒日趨泛娛樂化。針對中國當代傳媒泛娛樂化現象呈現的特點和形成原因,人們應該進行深層次的文化思考,在當代傳媒視野下,理性地分析其存在的文化價值與發展方向。
一、中國傳統大眾傳播媒介的發展
科技的進步與發展,促使大眾傳媒的發展與傳播。大眾傳播媒介主要分為印刷類和電子類,這類傳播媒介都有各自的特點。改革開放前,我國的媒介傳播主要是通過印刷傳播信息,印刷類的傳播媒介主要包括報紙和雜志,信息的獲取方式具有選擇性和可保留性。
社會的不斷發展,推動了社會結構的轉型,人們越來越注重精神需求,這種以精神消費為目的的行為,是一種表達自我身份的文化行為,甚至是一種完善自我需求的審美行為。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群體沉溺于娛樂消費的感官體驗之中,帶有享樂主義生活態度,人們逐漸發現其消極的一面。
大眾傳媒不斷泛娛樂化的社會,實際上是一個符號消費的社會,消費社會是一個以差異性生產和消費為標志的社會。正是因為差異性的存在,才會存在如追星等行為,這既能給人以興奮,也會讓人疲憊不堪。消費娛樂已成為現代人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傳播媒介主要是靠紙質傳播,當時中國出現大量文人社團,以及由這些文人社團聯合創辦的文學刊物。由于紙質媒介是當時主要的傳播媒介,一批批優秀的文學作品都刊登在紙質刊物上,因此傳播的文學作品的質量較高。但是,當時人民的生活水平較低,物資匱乏,在這樣的情況下,對精神進行熏陶與滿足就顯得微不足道。即使這樣,這些優秀的文人還是會被人所熟知、喜愛和崇拜,這是他們被崇拜的物質條件和先決條件。大眾傳播媒介在紙質閱讀的群體中收獲許多喜愛者和崇拜者,他們會購買喜愛的作家的書籍,這樣就逐步實現了價值觀的認同與接受。
另外,隨著電影業的興起,一批備受觀眾喜愛的明星出現,備受廣大觀眾追捧。中國明星最初也是最主要的舞臺就是電影媒介,當時電影在中國剛剛起步,明星較少,處于萌芽階段。中國電影業的開端與中國現代新聞業的產生有很大的相似之處,它們都是學習借鑒西方現代文明的產物。這種借鑒學習西方娛樂方式的電影進入中國市場后,逐漸對當時主流的娛樂方式,也就是戲曲演出構成了巨大的挑戰,在兩者的發展演變中,中國的娛樂消費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社會性與社會文化的文明進步程度有密切關系。走向成熟的電影業與明星制也培育了一大批電影觀眾與影迷,明星成為這一時期文化消費的重要對象。而當時的文明進步程度所造成的社會環境決定著大眾的個人價值選擇,不同時代的主導價值極大地影響著個人選擇的對象。
二、中國當代傳媒泛娛樂化現象呈現的特點和形成原因
21世紀,多媒體不斷發展,現代生活節奏變快。在電視媒介仍然發揮重要作用的同時,網絡媒介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得到普及,豐富了信息獲取的種類和形式。網絡信息克服了許多傳統媒介的不足,它能夠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傳播的內容更加多元化,從而呈現出更加開放性和可選擇性等特點,網絡日益成為最受歡迎的大眾媒介。
現代傳媒不同于傳統媒體,市場化是現代傳媒業發展的方向,生產明星的基本方法準則也受市場化的影響,隨著市場化的發展,愈加明顯的娛樂化是大眾傳媒生產明星的具體制度安排。20世紀20年代至今,明星一直以傳媒的娛樂性內容為賴以生存的空間,隨著現代社會明星的娛樂性越來越強,傳媒不斷娛樂化使明星成為傳媒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明星得以頻繁亮相于傳媒,這是其生產的必備條件。其生產狀況與傳媒娛樂化的程度成正比,娛樂化是明星生產得以進行并欣欣向榮發展的傳媒制度保證。娛樂性產品越來越成為傳媒業的重要收入來源,娛樂傳媒業正成為最具活力的新經濟增長點。
近年來,傳媒的娛樂功能愈發得到加強和重視。這實際上是上一點的延伸。娛樂性內容成為市場化的大眾傳媒的重點制作對象,追求感官愉悅、感性刺激是娛樂性內容的制作原則。娛樂精神已經蔓延到幾乎所有的非娛樂性媒體內容中。今日中國的傳媒娛樂業,沒有明星出現是難以想象的,明星是傳媒的娛樂生產中不可缺少的中心環節,是傳媒娛樂內容的核心因素,因此明星制的建立對市場化運作中的傳媒娛樂業的有序發展起關鍵作用,是傳媒產業鏈中不可缺失的一環。而對于希望成為明星的個體而言,明星制意味著明星生產有了制度性的運作機制。現在,各種手機APP也能使人們第一時間了解到娛樂消息,微博、微信、QQ等手機軟件的開發就更好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打開手機,人們的眼球就會被各種各樣的信息侵襲,夸張的標題、無聊的內容都在生活中重復上演。文化消費主義,以娛樂化的方式蔓延開來,滲透到日常生活與價值選擇中,成為當今值得深思的問題。
三、中國當代傳媒泛娛樂化的影響
當前,人們大多崇拜消費英雄,尤其是現在的青少年,他們當中的很多人崇拜明星,人們應該辯證地看待這個問題。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客觀物質的需求已經基本滿足,更多地追求精神文化,所以應該對精神文化產品進行監管。與物質條件滿足的標準不同的是,精神文化需求的滿足沒有相對穩定的評價標準。明星的價值觀和言行是會給人帶來影響的,價值觀契合的人往往會相互吸引,明星偶像如果帶有積極的、正能量的感染力,就能指引其粉絲走向正確的道路。
自主選擇判斷的能力缺失、文化價值尺度不能把握,這是現代狂熱的追星者普遍存在的問題。其間,媒體可以發揮重要作用,所以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在當今社會實踐與選擇中就顯得尤為重要。
媒體在文化傳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發揮積極的帶頭作用,媒體對大眾的價值判斷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人類的生活離不開媒體。這種新的獲取文化信息的工具更加貼近大眾,滿足大眾的需求。主流媒體在報道新聞時,應多報道正能量的新聞,對大眾進行價值引導,使文化環境更加干凈,使其在泛娛樂化下保持理性的判斷。我國政府應該加大網絡監管力度,禁止傳播文化垃圾,依法監管,加大查處力度,承擔起信息傳播的相關監管責任。
媒體默默地改變著現代生活,人類從未離開過游戲和娛樂。不是所有人都具有審美能力,現代社會,青少年往往無法從眾多媒體信息中篩選出健康、有益的信息,不能正確分析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在媒體信息泛濫的今天,青少年難以冷靜思考與判斷,容易隨波逐流,盲目崇拜。但是,文學素養的培養、文學欣賞能力與文學批評能力的提高,對泛娛樂化下的文化缺失具有很好的補充作用。
當今時代需要娛樂消費,它是社會的一種緩沖劑,但娛樂不能成為生活的全部,明星、偶像的泛化不該是我國社會發展的方向。文化缺失需要填補,人們需要尋找精神上的依賴和歸屬。作為唐詩宋詞的國度,中國人更應保持理性,不能一味享受娛樂,要合理引導,通過長時間的洗禮,改變媒體的泛娛樂化、偶像化。
(青島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