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蕾
【摘要】目的:探討精細化護理對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新生兒康復效果的影響。方法:將2016年6月-2017年5月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新生兒重癥監護室NICU收治的25例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新生兒作為對照組并實施常規護理干預,2017年6月-2018年5月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新生兒重癥監護室NICU收治的25例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新生兒作為觀察組并實施精細化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兒血氣分析指標及呼吸頻率改善情況。結果:護理后觀察組患兒PaO2、SaO2及pH值均高于對照組,PaCO2低于對照組,同時RR及HR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精細化護理干預應用于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兒可有效改善其血氣分析指標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呼吸頻率,有利于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關鍵詞】重癥肺炎;呼吸衰竭;新生兒;精細化護理;血氣分析;呼吸頻率
【中圖分類號】R5638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7-023-01
新生兒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為臨床常見急危重癥,可對患兒生命安全產生嚴重威脅[1]。目前,機械通氣治療為應對該疾病的常用方法,而在治療期間,通過配合全面、科學的護理干預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臨床療效并改善患兒預后。常規護理方法雖可使患兒癥狀相對緩解,但無法獲得較為滿意的長期療效,故需進一步改進護理方法,以挽救其生命。經多項臨床研究發現,精細化護理可較好的改善患兒各項生理指標,進而提高預后質量[2]。為此,本研究對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新生兒采用精細化護理干預,以探討其臨床應用效果。具體信息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2016年6月-2017年5月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新生兒重癥監護室NICU收治的25例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新生兒作為對照組,2017年6月-2018年5月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新生兒重癥監護室NICU收治的25例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新生兒作為觀察組。觀察組男14例,女11例;日齡10-28d,平均(1896±075)d。對照組男13例,女12例;日齡10-29d,平均(1898±074)d。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所有患兒家屬均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兒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
12方法給予對照組患兒清潔皮膚、更換尿布、生命體征監測等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實施精細化護理干預,方案如下:①合理喂養及口腔護理。人工喂養時需根據患兒病情及體質量等情況確定需奶量,母乳喂養則以患兒自覺飽感為準,對于無法進食患兒需給予鼻飼進食,喂養后應抱起拍背并采取頭側右臥位,以避免吐奶,同時在喂養后應給予患兒進食少量溫開水,以達到清潔口腔的效果;②家長心理干預。積極做好對患兒家長的心理護理,期間應耐心細致的回答家長所提出的問題并加強與其溝通,以提高患兒家屬對護理配合度;③呼吸道管理。因患兒呼吸道尚未發育完全,若體位不當極易引發舌根后墜,進而導致喉梗阻,故護理人員需定期為其更換體位,并注意體位引流、拍背、翻身,及時幫助其清理口鼻分泌物,以確保患兒呼吸通暢,且對于痰多患兒應及時給予霧化吸入治療;④抗感染護理。嚴格遵循醫囑給予患兒抗感染治療,并根據其病情發展程度控制靜脈滴注速度及滴注量,同時應注意觀察患兒大便情況。
13觀察指標①于護理1周后抽取患兒頸靜脈血液并使用德國Bayer348血氣分析儀測定對比兩組患兒血氣分析指標,包括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aCO2)、動脈血氧飽和度(動脈血氧飽和度)及pH值。②于護理1周后分別測量比較兩組患兒呼吸頻率(RR)及心率(HR),其中RR采用電子計數法測量,HR采用心電法測量。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血氣分析指標護理后觀察組患兒PaO2、SaO2及pH值均高于對照組,PaCO2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重癥肺炎為常發于新生兒期的急危重癥,該時期患兒不僅表現為肺部換氣功能受損,同時也可出現氣道堵塞、并發呼吸衰竭等現象,目前臨床治療仍較為棘手[3]。同時因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兒病情危重,故需及時采用有效治療措施以盡快幫助其改善呼吸道癥狀并提高呼吸功能。而在治療期間,通過聯合科學、系統且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可進一步改善其血氣分析指標,進而有效提高臨床療效并抑制病情進展[4]。
精細化護理以落實護理管理責任,并將其具體化與明確化為核心內容,同時也是對臨床護理規范化的一種提升,通過全面落實各護理人員工作內容,提升其崗位觀念、學習習慣、工作方式,能夠使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過程中更加盡心盡力,進而為患兒提供更優質的護理服務[5]。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患兒PaO2、SaO2及pH值均高于對照組,PaCO2低于對照組,同時RR及HR均低于對照組,表明精細化護理干預對重癥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新生兒血氣分析指標及呼吸頻率等方面的改善均有著積極促進作用,有利于加快其各項臨床癥狀的好轉。其中,根據患兒自身情況選擇合理的喂養方式并給予口腔護理,能夠在滿足其每日對營養需求的同時,進一步確保口腔清潔度;護理期間對患兒家屬進行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并對其所提出的問題做詳細講解可有效解除家屬心中疑慮并通過加強與患兒家屬的溝通能夠提高其對臨床護理配合度;定期為患兒更換體位,可使其呼吸道保持通暢,并改善呼吸衰竭癥狀;嚴格控制靜脈滴注速度及滴注量能夠有效避免感染等不良事件的發生,進而確保患兒的生命安全[6]。
綜上所述,在重癥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新生兒治療過程中,通過采用精細化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其血氣分析指標,降低呼吸頻率,能夠在一定成度上減少治療時間并抑制患兒病情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群,許月春,鄒國錦.早期體位干預對重癥肺炎伴Ⅰ型呼吸衰竭患兒的效果探討[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01):127-129
[2]胡婷婷,蔡艷霞,王雅莉.系統性護理干預在NCPAP輔助治療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兒中的應用效果[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5(02):215-217
[3]程清禮.小兒重癥肺炎并發心律失常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5,18(07):1230-1233
[4]錢麗清,顧鶯.新生兒經鼻持續呼吸道正壓通氣致鼻部壓瘡的護理進展[J].上海護理,2015,15(02):69-71
[5]蔡曉玲.系統性護理干預在NCPAP輔助治療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兒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04):480-482
[6]楊慧,黃惠君,何柳芳,等.足月新生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臨床特征[J].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15,22(11):783-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