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穎
【摘要】目的:對于重癥監護室早產兒護理中發展性照顧護理模式的應用進行研究分析。方法:隨機選取我院在2015年9月-2017年10月期間160例早產兒治療。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80例。其中觀察組采用發展性照顧的護理模式,包括其提供重癥監護室的舒適度等因素。對照組采用的是傳統常規的護理模式。對兩組的早產兒的每月平均增加體重、不良反應發生率、住院時間與每日進奶量進行觀察。結果:對兩組的觀察結果進行比較,觀察組患兒的住院時間大幅度縮短,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降低,但新生兒每日進奶量與每月平均增加體重也明顯增高。結論:發展性照顧護理模式可以有效促進早產兒正常的發育,保障其健康成長。這種護理模式有廣泛的臨床推廣作用。
【關鍵詞】早產兒;發展性照顧護理模式;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7-184-02
隨著醫療技術發展各種生命技術在重癥監護室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使早產兒的存活率大幅度上升。由于目前對早產兒的生存質量卻不太理想,因此提供對早產兒高質量的護理是有急切的必要性,促使早產兒在重癥監視護理中盡早康復。發展性照顧護理時近年來引進發達國家醫院的一種護理模式,是將每一個患兒作為一個生命體,在護理過程中同時要考慮到個別性,注重新生兒環境對生長發育及行為上的呼喚的影響[1]。我院在2015年9月-2017年10月期間160例早產兒治療,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80例。對于觀察組的患兒實施發展性照顧模式,同時取得了較好的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重癥監護時期80例早產兒作為觀察組,其中早產兒中男性33例、女性47例,胎齡在30-35周之間;出生體重在1630-2450g期間。同期另外80例早產兒作為對照組,包括男性28例,女性42例,胎齡在31-36周之間;出生體重在1701-2510g期間。以上兩組早產兒皆符合診斷標準,將原發性呼吸暫停、重度缺氧缺血性腦病、先天性疾病者排除,并無窒息史。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皆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其中對照組采用的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則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是將發展性照顧護理模式的采用。首先是對重癥監護室的環境保證其一定的舒適度,重癥監護是的環境會對早產兒護理具有一定的影響。在對早產兒進行護理時,應減少重癥監護室的光線及噪音對于早產兒的刺激。同時要模擬白天與黑夜光線的變化,例如在夜晚時可以在早產兒的暖箱上遮上黑布,平時要注意避免光線直接對早產兒形成的刺激。另外要注意重癥監護室的設備音量,降低說話聲音的分貝。同時可對患兒施行鳥巢式護理,以包裹棉花的絨布縫制成“O”型的“鳥巢”。將其進行預熱后將嬰兒放入其中。要注意患兒的肛溫在37℃,皮膚溫度保證在365℃,要保證在每4h對患兒進行一次測量[2]。隨著環境的變化,要注意早產兒暖箱的溫度調節,醫護人員在接觸患兒前要注意手部的消毒處理,預防患兒之間的交叉感染。另外要密切關注患兒呼吸、哭聲、心率、嘔吐物及大小便等情況,要依據患兒的哭聲及時應對處理。避免發生不必要的意外。要注意新生兒的環境衛生,所處環境的舒適度,空氣新鮮感。室內的濕度與溫度要在適當的范圍內,是早產兒在一個優良的環境中健康發育成長。
13觀察指標對兩組的早產兒的每月平均增加體重、不良反應發生率、住院時間與每日進奶量進行觀察。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200軟件對本次觀察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s)來表示,用t檢驗,計量質量采用率%表示,用x2來檢驗,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對兩組新生早產兒的各項臨床指標進行比較。在進行發展性照顧護理后觀察組新生兒的其住院時間與不良反應發生率大幅度低于對照組,但其每月平均增加體重、每日進奶量明顯要高于對照組,比較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比較數據結果見下表1:
3討論
由于新生兒各個器官的發育還不夠完善造成出生兒較低的體重,并較容易引發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精心護理對于重癥監護室早產兒的應用,可以促進其生長發育和身心健康。發展性照顧護理模式是在排除環境對于新生兒生長發育的干擾因素下,創造一個具有舒適的成長環境。低體重出生兒從子宮內的環境轉到在宮外的環境,具有較差的適應能力[3]。新生兒的發育很容易受到光線、噪音及疼痛的影響,從而引起新生兒緊張、焦慮等現象的出現阻滯其發育生長的過程。對新生兒集中的護理可以較少不必要的干擾,避免增加對新生兒驚厥與感染的可能性。低體重出生兒在護理中通過非營養的吸吮,對口腔迷走神經進行刺激,致使胃腸道激素水平發生改變,胃腸的蠕動能力增強。對早產兒的營養狀態進行改善,加快其生長發育的速度。注重早產兒俯臥位的擺放可以改善動態肺順應與潮氣量,通常采用四肢中線屈曲位的擺放姿態,使早產兒的手嘴綜合能力加強,促進口腔的滿足感,從而使新生兒的進奶量的以增加[4]。另一方面減少新生兒無意義的活動量與能量消耗,促進早產兒的睡眠時間得以保障。
綜上所述,對兩組的觀察結果進行比較,觀察組患兒的住院時間大幅度縮短,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降低,但新生兒每日進奶量與每月平均增加體重也明顯增高。由此我們可以得知,發展性照顧護理模式可以有效促進早產兒正常的發育,保障其健康成長。這種護理模式有廣泛的臨床推廣作用。
參考文獻
[1]肖陽素, 藍文蘭, 郭燕如,等. 發展性照顧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5, 08(2):310-311
[2]梁小瓊. 發展性照顧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J]. 當代醫學, 2015, 28(21):93-94
[3]遆華. 發展性照顧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早產兒護理中的運用[J]. 現代養生月刊, 2016(7):220-220
[4]張艷. 發展性照顧護理模式在重癥監護室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6, 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