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霞
摘 要: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綜合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制度必將會對民辦高校的招生帶來一些沖擊。樹立特色發展理念,合理優化學科專業布局,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拓展生源基地建立全員參與機制,提高招生工作水平是解決民辦高校招生困境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民辦高校;招生工作
2014年4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按照《實施意見》的部署,2014年國家開始啟動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試點,2017年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工作全面推進,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國特色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1]。
一、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
第一、文理不分科、考生自主選擇選考科目,高考科目為“3(語數外)+3(七選三或者六選三)”。第二、合并減少錄取批次,采用“專業+學校”的志愿結構。第三、高中生考試機會增加,外語和選考科目一年兩考,打破一考定終身局面。第四、改革人才選拔標準,推行分類考試招生錄取模式。
二、招生考試制度改革對民辦高校招生的影響
在新的考試招生制度下,選拔模式不再單一,考生考試學科由原來的文理科兩種形式變為有選考科目的多種形式,不再唯分數論,結合綜合素質評價,錄取高校由分批次變為一個批次,這一系列變革都對民辦高校招生產生重要的影響。
第一、民辦高校面臨生源危機。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后,錄取批次合并,報考志愿由“學校+專業”變成“專業+學校”,考生填報志愿更注重專業的開設時間、辦學實力、辦學特色等等,然而民辦高校往往建校時間短、學費高,考生填報志愿往往會優先考慮非民辦高校,同時民辦本科和高職高專批次錄取的學生更容易外出務工放棄入學,這加劇了民辦高校生源危機。
第二、民辦高校生源學科基礎不均。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后,采用“3+3”新高考科目組合,如此一來高校生源群體呈現多元化[2]。拿最早參加高考試點的上海與浙江來說:上海市的考生科目選擇由6 種增至20種,浙江省的考生由文理科2種選擇躍升至35種選擇。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后考生的選考科目與高校所要求的選考科目相對應專業就可以報考,生源種類進一步擴大,不同學科基礎的考生會進入同一專業學科基礎大不同[3]。
第三、民辦高校教學難度加大。由于民辦高校的社會聲譽較之公辦院校差距較大,民辦高校為了增加生源會最大限度降低選考科目難度,甚至會為了擴大招生范圍最大限度地不限制選考科目,學生入學后很多專業還得從基礎開始教學,這給之后民辦高校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帶來了挑戰。特別是基礎不夠扎實的學生進入高校后還需要從最基礎的學起,這樣愈發加大了民辦高校的教育教學難度。
三、民辦高校應對招生考試制度改革的措施
第一、介入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積極拓展生源基地。新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將學生學業水平科目與專業選擇以及升學緊密聯系起來,也讓考生需提前明確科目選擇,這需要考生提前了解專業、了解高校,但由于考生關注高校的時間較短獲取高校信息的渠道有限對專業的了解不太深入,可能會在迷茫和隨大流的情況下選擇專業志愿和學校志愿。民辦高校可積極與對口生源學校建立合作關系,利用高校的專業教師優勢,主動服務高中與考生,比如:派遣優秀教師到中學給師生作報告、給高中學生上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讓高中學生參加高校校園開放日等,共享高校的資源。中學教師可在學生職業興趣指向明確、成績匹配合理的前提下,指導有意選擇生源基地共建高校的考生合理填報專業志愿。民辦高校要在生源基地建設中注重質量,凸顯自身特色,利用生源基地的平臺務實開展工作,促使生源基地建設處于良性循環。
第二、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創辦特色專業。民辦高校要重視學科建設發展、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對部分傳統學科和專業,民辦高校應根據報考率、錄取率及就業率等指標及時進行調整,進一步完善專業預警及退出機制,把特點相似、培養相近的專業合并為專業類招生。采取學科+專業模式設置選考科目要求,用學科發展帶動專業發展、產教融合,發展新的特色學科和專業,促進新興專業和傳統專業的改造重組,從而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將特色發展的理念貫穿于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培養新技術與互聯網的創新融合所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由此提升民辦高校的優勢品牌效應。
第三、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民辦高校要認真分析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對人才培養的影響,根據自身目標定位及特色與優勢、根據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對各專業的人才培養計劃進行了全面修訂,積極探索構建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模式。結合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后生源知識結構和能力層次的特點,樹立全面發展觀念、人人成才觀念、多樣化人才觀念、終身學習觀念和系統培養觀念,讓每個學生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的個體,使人人成才、培養多樣化人才[4]。
第四、加強國際合作、為學生出國留學創造便利渠道。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后,各高校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民辦高校可通過國際交流與國際高校合作擴展自己的辦學渠道,借與國際高校合作來促進學校的發展,為學生提供便利的留學渠道。
新的考試招生制度對民辦高校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民辦高校只有不斷提升辦學條件和能力,并在此基礎上統一教職工思想、提高教職工認識,使人人宣傳學校人人參與招生,使招生宣傳常態化,制定切實可行的招生宣傳方案并實施。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2014-9-4.
[2]孟令軍,辛琦媛.新高考背景下民辦高校招生之困及優化之策[J].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學報,2017(3).
[3]紀德奎,曹津.新一輪高考科目改革的取向與問題[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6(3).
[4]胡石其,蔣利平,劉輝亞,王玉雙. 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對高校的影響及對策探究[J].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10).
(作者單位: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