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紫東
摘要:鋼琴在樂器當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其音域十分寬廣,適于表現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因而受到廣大音樂愛好者的喜愛。踏板是鋼琴演奏中必要的一個演奏技巧,只有適當使用踏板才能展現鋼琴出的表現力的,因而對踏板的運用技巧進行分析,對鋼琴的演奏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鋼琴演奏;踏板;運用技巧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24-0074-02
一、前言
踏板是鋼琴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演奏技巧,可以說是樂曲的靈魂,要想實現較好的演奏效果,合理運用踏板是表現音樂情感的一個重要方式,但是如何使用踏板,需要經過仔細的研究和實踐的檢驗。踏板的使用不僅要與作品本身的風格相符合,還要與踏板的特點等相結合,如果踏板技巧運用不得當,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因而針對鋼琴演奏中的踏板使用技巧進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意義。
二、踏板的功能
有鋼琴基礎知識的都了解,鋼琴下方有三個踏板,分別是左踏板、中踏板和右踏板,這三個踏板的功能是各不相同,其中右踏板在演奏中使用的次數最多,也是使用技巧最為豐富的一個,右踏板的主要作用是延長音效,使得演奏出來的音符可以保持更長的時間,由于大部分的音樂作品中都需要或多或少地延長演奏音符,因而右踏板的使用頻率最高,表現形式也最多樣化。
中踏板在立式鋼琴和三角鋼琴中的作用完全不同。在立式鋼琴中,中踏板的主要功能是弱化鋼琴的音響效果,可以將演奏出來的音符可聽范圍大大縮小,幾乎只有演奏者自己能聽見。立式鋼琴的中踏板在實際在演奏中幾乎不會用到,僅在平時練習時具有一定的功能性。
對于三角鋼琴來說,中踏板的應用范圍是較廣的,在很多作品中的演奏中都會用到,因而應當區分鋼琴的種類以確定中踏板的作用。
三角鋼琴的中踏板也叫做選擇性持續踏板,踩下中踏板之后,可以使得一個或多個制音器與琴弦分離開來,延長離開部分的音效持續時間,但是踩踏之后的音符演奏不會延長。
左踏板,又稱弱音踏板,它的作用是使彈奏出的音樂從音量上略微減弱,使彈奏出的音色變得暗淡、柔和,這種演奏技巧在鋼琴演奏中也是經常用到的,在很多音樂作品中都有所體現。因此,使用左踏板的最主要目的并不是由于手指彈不出較弱的聲音,而是在某種特定的音樂效果的作用下,要洋奏出暗淡、柔和的音色或某種意境時才使用的,因此應當注意其使用范圍。但對于左踏板的使用,一定要注意不可長篇幅的、幾十小節甚至更多地使用左踏板,因為這樣出來的音樂效果勢必過于沉悶,影響整部作品的演奏效果。為了保證樂曲整體的風格,應當適當控制左踏板的使用頻次。
三、踏板的分類與使用
(一)左踏板
左踏板通常也叫柔音踏板,其主要功能是讓鋼琴的音色糅合起來,有時候也被叫做是鋼琴的弱音器。在立式鋼琴的結構中,踩下踏板可以減少琴錘打擊琴弦的時間,降低琴錘擊弦的聲音,使得演奏出來的聲音弱化,實現一種柔和的演奏效果。
在三角鋼琴的結構中,踩下左踏板會使得琴錘的擊弦位置發生偏移,琴錘擊弦只能擊到兩根弦,演奏出來的音量會減小。合理使用柔音踏板能夠促使演奏對音量的控制更加得心應手,使得演奏出來的效果更加細膩動人。
在德彪西的音樂作品中,使用柔音踏板的數量大大多于其他音樂家的作品,柔音踏板可以讓作品的層次感加強,演奏效果更加立體化。其使用技巧包括回聲踏板法,可以通過踏板的使用得到回聲的效果。
連線踏板法,可以通過踏板的使用得到連線。收尾踏板法,可以通過踏板使句子得到結束感,起到句號的作用。強度踏板法,可以通過踏板更好地表現聲音的強度及力度的變化。
(二)中踏板
中踏板針對于立式鋼琴和三角鋼琴來說其效果是有著較大的差異的。在三角鋼琴上,中踏板也叫做延長音踏板,其主要功能是維持低音的音符效果,使用踏板之后的音符效果不能保持。如果樂曲中有較高難度的高聲部,還要將低音區域的聲部進行延長和保持,就可以使用延長音踏板。先踩踏延長音踏板,然后再演奏低音聲部,就可以讓低音保持較長的時間,延長音踏板和右踏板共同使用,可以在保證低音持續的同時切換右踏板,從而自如地演奏高聲部的旋律。這種演奏方式也叫做低音持續踏板法,在三角鋼琴的中踏板上使用低音持續踏板法適用于演奏特定的音樂段落。
除了這種演奏方法,還有特殊音響效果踏板法、共振泛音踏板法等等,其共同特點都是將低音進行保持增強樂曲感染力。
立式鋼琴與三角鋼琴有所不同,中踏板也叫做弱音踏板,踩下弱音踏板之后,擊弦機會將上方的一塊厚絨放下來,在琴錘和琴弦之間形成一道隔離,這就可以降低演奏出來的音響,這樣的演奏方式可以將音效降低到只有自己能聽得見。其主要功能是為初學者練習節奏提供方便,在實際演奏中使用的頻率不高。
(三)右踏板
延音踏板也就是右踏板,無論是立式鋼琴還是三角鋼琴,其發聲原理都是相同的,表現效果也具有類似之處,其主要作用是保留手指按鍵無法保留的音節,延長音節的發聲時間,使得樂曲的表現力更加豐富。
在踩下延音踏板的一剎那,制音器會與琴弦分離,讓琴弦能夠自由振動,這樣就可以延長音節的發音時間,演奏出來的音符就可以保持,與其他的音符相互疊加,不同音色共同發聲并保持音符,適合表現宏偉壯麗的場面,表現一種輝煌的音樂效果,與樂曲的主題更加切合。
在松開延音踏板的一剎那,制音器會進行復位,回到原有的位置上,音效的保持就會停止。延音踏板是鋼琴踏板中使用次數較多的一個踏板,它可以讓音符持續更長的時間,以樂句的連貫性。
在鋼琴演奏中,使用次數最多的就是切分踏板。如下為切分踏板的使用要領:踩下踏板后演奏第一個需要延留的音符或和弦,接著保持踏板直到演奏第個二音符或和弦后,立即放開踏板并馬上再踩下去。這種俗稱“換踏板”的切分踏板使用方式演奏技巧可以保證連貫又清晰的音響。
另外,節奏踏板法也是經常用到的踏板演奏技巧之一,按照節奏中的著重表現音符進行踏板的使用,能夠恰當地表現樂曲的節奏感和流暢性。
除了這些還有音色踏板法、速度踏板法等等,在彈奏的時候要具體分析不同的音樂主題,進行合理運用,從而更好支持樂曲的音樂氛圍。
這三種不同的踏板按照曲目的需要可以結合使用。左踏板和右踏板用左腳踩踏,而右踏板則使用右腳踩踏。踩踏的過程中要注意踩踏力度,不能過大也不能過小,應當保持適度原則,保證踏板的使用與樂曲演奏風格融合。踏板踩踏的深度不同會產生不同的音響效果,因而應當按照作品的風格和情感控制踩下踏板的幅度。
四、踏板運用的基本原則
(一)以和聲進行為原則
以和聲為原則進行踏板的變換是經常見到的一種原則。和聲對于音樂作品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支撐音樂作品的重要支柱,所以在演奏一首樂曲之前,應當首先分析作品的和聲部分。
通常來說,和聲發生改變,踏板也應相應地發生改變,具體的改變方式為:在演奏新的部分的和聲之前松開踏板,在新的和聲出現的時候在踏下。這種類型的踏板可以與和聲完美融合在一起,同時也可以增強聲音的清晰度。
(二)以樂曲的性質、音樂形象和音樂語氣為原則
作品的主題和表現的情感不同,那么在演奏時也要選擇不同的踏板。有的時候,在同一首作品中,為了表達不同的情感,會使用音上踏板和音后踏板兩種不同類型的踏板。
例如,如果想要表現生動、活潑、節奏感強的情感,就需要使用音上踏板或不用踏板;如果想要表現較為抒情、贊美性、歌唱性的情感時就需要使用切分踏板。
在演奏逐漸上升的音調時,作品的情感隨著音調的上升逐漸加強,如果在和聲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需要使用一個較長的踏板來表現音樂形象的變化,并通過區分踏板層次來體現。在演奏逐漸下降的音調時,需要具體分析音調所處的層次,適度改變踏板的深淺,實現手和腳的相互配合。
(三)以作品風格為原則
踏板在鋼琴演奏中具有十分獨特的地位,在不同的音樂發展階段、針對于不同的音樂作品對踏板的運用技巧也是有差異的。例如,演奏巴洛克早起的音樂作品時,由于該時代的音樂主要是為古鋼琴創作的作品,因此在演奏時需要使用踏板的情況較少。但是巴赫的作品復調性強,橫向聲部的使用較為頻繁,旋律流暢,單純使用手指演奏是很難達到效果的,因而需要適度使用踏板來適當連接特定的聲部。
通常來說,古典音樂的聲色較為透明、清晰,在演奏莫扎特的作品時就要求聲音流暢清麗,音階的變動較大,為了防止聲音的銜接性差,在演奏時可以增加踏板的使用,使得聲音更加圓潤明朗,但踏板要踩的稍微淺一點,增加踏板變換的次數。
在浪漫主義時期,鋼琴演奏中的對于踏板的使用更加豐富。浪漫時期的代表作曲家如肖邦和李斯特等,其作品極大地拓展了踏板的使用范圍,無論是切分踏板、顫音踏板、半踏板還是1/3踏板,這些踏板技巧都反復出現在其作品中,且都達到了較好的藝術效果。
在印象派主義時期,德彪西和拉威爾是這個時期的領軍人物,其作品大多表現田園詩歌和自然景物,擅長用音樂來表現畫面,泛音效果較強,在使用踏板時更加注重與樂曲的主題的結合,使用技巧多變,風格細膩,能夠恰到好處地表現印象派朦朧、奇特的意境。
(四)以作品的踏板標記、節奏和音色的需要為原則
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鋼琴作品中使用踏板的頻率越來越高,但仍應當按照作品的原本的踏板標記來使用踏板。同受踏板的使用技巧也應受到作品的節奏與節拍的影響。
例如,在演奏四節拍的進行曲、三節拍的圓舞曲、二節拍的舞曲等作品的時候,為了更好地表現作品的旋律,通常使用音上踏板,也就是加深踏板的踩踏深度,緩慢放拍。
除此之外,樂曲中遇到突強(Sf)、重音記號(>)、切分音以及一些強有力的結束和弦時,為了表現樂曲的氛圍,襯托出宏偉壯麗的景象,都可以采用音上踏板。
五、結語
通過上文的論述可以發現,踏板的使用技巧不僅十分豐富,同時在不同的樂曲中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因此在使用踏板時應當考慮音樂作品的特征,保證踏板使用的合理性。恰當使用踏板技巧,可以提高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而想要合理地運用,必須要用耳朵來聆聽演奏出的效果來改變其使用方式,從而更加完整地去演繹鋼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