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云
摘要:“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边@是足以讓珠玉黯然失色的土。便是宜興的紫砂土。以紫砂土為原料制作而成的紫砂壺。一直是人們品茗的首選,名家大師制作的紫砂壺,更是受到了眾多文人雅士的追捧和宮廷的青睞。現代陶藝吸引了眾多的藝術家和丈人直接參與其創作及理論研究。雖探索廣泛,但強調作品的原創性,突顯了陶藝家的主體意識,并對人文精神表現了關注。
關鍵詞:紫砂藝術;紫砂陶;傳統;創新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8-0051-01
紫砂藝術,歷經千余年的發展與傳承,在藝人們的辛勤耕耘與不斷創新下,形成了品種繁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與千奇萬狀的特點。在繁榮的現今,品種更是層出不窮,有方非一式、圓非一相的幾何形,有有棱有角呈花卉圖案的筋紋形,有將松、竹、梅、柏、桃、樹、樁及動植物變形夸張的自然形,有瓜、果、魚、蟲類的象真形,還有沿襲古代青銅、玉器的仿制器形,這種具有個性化的現代陶藝,可謂各具特色,競相爭艷。
宜興紫砂陶制作技藝正是在長達數千年的陶瓷業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根據明末周高企《陽羨茗壺系》記載,宜興制作紫砂壺的歷史始于明代中期“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
紫砂發展至如今,成了現代陶藝。現代陶藝的特點是有眾多的藝術家和文人直接投身其創作及理論的研究,因此探索的范圍廣闊,涉及的內容廣泛,而共同的理念則是強調作品的原創性,十分強烈地突出了陶藝家的主體意識,并對人文精神表現出了極大的關注。
現代紫砂壺有兩種藝術表現形式,一種為壺型紫砂陶藝,另一種為非壺型紫砂陶藝。壺形紫砂陶藝壺形紫砂陶藝中的壺形保留了壺身、壺嘴、壺把、壺蓋、壺紐和壺足等基本部件,但器形做了很大的變形,具有新穎性,依然保留了使用的功能。非壺形紫砂陶藝在表現形式上更加多樣化,除雕塑類和壺形類之外,凡能占有空間,用形體語言表達人的思想情感的形體,都可歸入此類。也就是說,器形可以是瓶、罐、盤、碗,也可以是幾何形體,也可以是抽象形體,卻絕不能把一些器形簡練的制作,當做內容淺顯的作品,相反,它們卻蘊藏了深厚的思想文化內涵,表達了陶藝家對社會、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現代紫砂藝術是一種藝術創作,強調了作品自身的原創性,強調了作者自身的個性表達,這兩點與傳統紫砂截然不同。傳統紫砂的最大特點就是仿制嚴重,常常出現千人一壺的現象,甚至形成了“仿制”的理論——先是形似,然后神似,最后有所突破,形成自己的風格。一個新壺式樣的問世,一旦特別,就會有大量的人去仿制。有許多藝人一生都在仿制,即便有所創新,也僅僅是在壺嘴、壺蓋及壺把上有所訓整、變化?,F代紫砂壺藝就較少這種現象。現代紫砂壺藝往往為有感而發,是純藝術的創作,這是傳統紫砂無法比擬的。
現代紫砂藝術在發展的進程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而讓人困惑。現代紫砂的部分作品一直秉承著壺與人類生活密切關系的傳統,仍保留著壺身、壺嘴、壺把、壺蓋、壺鈕和壺足等基本構件,但器型卻做了很大的變形,既具新穎意識又有實用價值。而更多的紫砂壺完全不再考慮壺體的容積、出水的流暢、壺把的舒適和壺身把玩的愉悅等工藝因素,只是片面地強調器型的思想寓意、作品的外形獨特,這便大大削弱了紫砂壺自身的優點,偏離了紫砂壺的本質。
一件紫砂壺藝術品,擺設起來,百看不厭,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而為世人所認可的上乘之作,十分的不容易,要成為一件完美的藝術珍品更是難上加難。作品綜合反映了作者自身的藝術素養、思想境界與技藝水平。
紫砂的成型工藝和其他陶瓷成型是不一樣的,從設計選料到成形制作的全過程,要由個人獨立完成,所以說紫砂作品的好壞,全面體現了作者的綜合素質。紫砂從業人員就得認真學習,不斷進取,學習新思想、新文化,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東拼西湊、死搬硬套的東西不是藝術,而是非驢非馬的東西;不能搞拿來主義,拿來主義和為我所用的行為是不道德的,它根本不能反映自己的藝術水平。
紫砂陶已是城市的文化名片。紫砂作品已傳播到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其制作工藝對日本和歐洲的制陶工藝也產生了一定影響,成為我國具有國際性影響力的重要傳統技藝。宜興紫砂陶一定會伴隨著中華文化的復興與發展得到更好的傳播、傳承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