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淼鑫
摘要:本文以廣東創新職業學院為例,結合問卷調查等形式對該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情況進行分析,在總結問題的基礎上提出該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策略建議:學校課堂建設策略上能夠適當選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材;課程上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課程教育;發揮多媒體的媒介傳播作用。文化環境建設策略上營造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氛圍;依托高職院校的社團形式等創造多種形式的活動;學校多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活動。師資隊伍建設策略上對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增加教師接受中華傳統文化培訓的頻度。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內涵;教育意義;傳承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24-0213-02
一、引言
中國是文化大國,其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從古至今中國傳統的優秀文化非常多,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能夠一定程度上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特別是對于高職學生來說,更早更好地接觸學習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能夠幫助他們更快更好地樹立起健康的人生價值觀。清末中國經歷了外國思想的洗禮,西方的一些教育思想及理念至今仍然深刻地影響著大家,特別是我們看到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家長過分追求西式的教育,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教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會人們如何做人做事,如孔子的《弟子規》。近年來教育部也認識到在高職教育中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指出其在構建中國文化軟實力、培養高職學生愛國愛家及其品德教育方面的重要,特別是在當下各種多元文化交叉的出現,如何更好地在高職院校中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顯得更加迫切。
本文以自己所任教的廣東創科技職業學院為例,對目前該學校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情況進行分析,并結合相關的調查分析,指出目前學校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在學校如何更好地繼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對策建議,對該學校更好地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展開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本文針對選擇的案例廣東創科技職業學院中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分析,詳細調查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及偏好等。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及教育意義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經過歷史傳承陳定下來的文化,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中華傳統文化則是中國先輩留下來的寶貴的文化一好慘,它滲透到中國人的學一種,并影響著中國人思想及行為習慣等。中華傳統文化則是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中形成的受到特定歷史制度、意識觀念等形成的文化既定。不同學者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了界定,如王杰(2006)強調從古至今傳遞下來具有穩定結構的思想范式、價值取向等方面的總和。
中華傳統文化中從辯證的角度看,有其精華,也有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則是指中華傳統文化中精華部分。那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文化傳承的過程,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批判性的繼承,對中華傳統文化落后腐朽的文化進行改造剔除,另外對積極中華傳統文化進行繼承發揚,在發展中不斷推陳出新,才能夠使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順應歷史的發展。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價值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重視加強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教育,是樹立實踐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幫助學生在復雜的社會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高職院校中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有利于學生正確人生價值觀的樹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遞具有重大的價值作用,能夠傳遞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第二,道德品質培養。中國是一個禮儀大邦,從孔孟老傳遞下來的忠孝等道德理念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有助于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第三,創新精神意識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在時代的發展中不斷變化的,展示了中華民族革新創新能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廣東創科技職業學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廣東創科技職業學院是廣東東莞當地的一所高職院校,該校在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教育中主要是將其融于到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教育中去,另外針對性開設專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座的形式進行教育,以下主要以該校的學生作為調查對象,詳細分析該校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教育的情況。
(一)問卷調查說明
本問卷發放主要以廣東創科技職業學院的學生為調查對象,本次調查中一共發放問卷200份,其中回收問卷199份,有效問卷197份。對調查的問卷進行一步分析,其中男生101人,女生96人,年齡多集中在18-20歲之間。調查內容主要集中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興趣及態度傾向等方面的情況進行調查。
(二)調查結果分析
從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興趣調查反饋看,其中表示非常感興趣的占34.52%,表示有些感興趣的占39.59%,表示不怎么感興趣的占25.89%,表示完全不感興趣的沒有。從調查情況看,多數高職院校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表示有興趣的,說明學生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有需求的。
從學生對傳統文化書籍是否有價值的反饋看,其中認為有價值的占46.19%,認為沒什么特別看法的占40.16%,認為沒有價值的占13.20%,從調查的情況看,多數人對傳統文化書籍價值反饋上持有價值,但是少部分學生也認為沒有價值。
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等道德認同上,20.81%的學生表示非常認同,31.47%表示認同,還有46.19%表示基本認同,另外也有1.52%的人表示不認同,表示非常不認同的沒有,從調查的情況看,絕大多數的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的道德是表示認同的。
從學生對傳統戲曲民族音樂喜歡情況看,表示非常喜歡的占14.21%,表示喜歡的占24.87%,表示一般的占36.04%,表示不喜歡的占15.74%,表示非常不喜歡的占9.14%。從調查的情況看,部分學生表示對傳統戲曲音樂的愛好,也有部分學生是表示不喜歡。
從對傳統書法字體區分情況看,6.09%的學生表示能夠全部區分,28.93%的學生表示能夠大部分區分,56.85%的人表示能夠小部分區分,另外有8.12%的學生表示完全不能區分。從調查結果總結看,多數是表示能夠部分區分。
對學校是否經常舉辦傳統文化活動情況看,其中表示經常的占2.54%,表示偶爾的占35.03%,表示很少的占60.91%,表示沒有的占1.52%。從調查的情況看,多數學生認為學校在舉辦傳統活動方面是比較少的。
從學生就學校對傳統文化教育重視情況看,3.05%的人表示非常重視,13.71%的學生表示重視,46.19%的學生表示一般,還有29.44%的人表示不重視,另外7.64%的人表示非常不重視。從調查的情況看,多數學生表示一般或者不重視,說明學校在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的舉辦方面有待提高。
從希望學校開展傳統文化傳承教育的形式看,63.96%的人表示希望有傳統節日活動,52.79%的人表示希望有人際互動,34.01%的人表示希望有知識傳授,另外有25.89%的人表示希望有技能訓練。
(三)問題總結
通過以上問卷調查情況,結合筆者在該校的任教的經驗及其對該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方面的教師的訪談總結目前廣東創科技職業學院傳統文化傳承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教育流于表面。一方面是是因為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的認知不足,另外一方面學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教育的重視不夠,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開展不夠。第二,教師資源缺乏,教學手段單一。目前課堂教育上多是在政治教育和人文教育中穿插地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而從趣味性的文化活動教育等方面的開展相對較為欠缺。如對傳統書法、音樂的活動展開不夠等。第三,過于對傳統文化知識關注,而忽視對文化內容的闡釋。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中,多是通過一些古詩詞進行朗誦等形式來進行,而忽視對該古詩詞等背后的內涵的闡釋。此外,對其背后的精神品是文化內涵的挖掘不夠。第四,部分教師對傳統文化內涵認知不夠全面。結合自己自身及其身邊教師的情況了解看,目前該校老師中多數人對傳統文化內涵認知存在很多盲區,對于傳統文化的理解存在很多欠缺之處。第五,學校在傳統文化教學上存在不足,學風建設有待提高。目前該校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多是以突擊式及展覽式,再就是讓學生朗誦一些傳統文化的片段的形式展開,而深入講解等形式相對缺乏。
四、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職院校有效傳承的策略
(一)學校課堂建設策略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職院校教育中的傳承教育的途徑上,需加強學校課程建設,具體來說:第一,能適當選擇便于高職院校學生理解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材,包括比較淺顯的選編類和經典類。第二,課程上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課程教育。包括在不同的課程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進行多學科的滲透教育,讓學科擁有濃厚的中國味,以利于傳承經典。第三,發揮多媒體的媒介傳播作用。信息化的社會,學校可以通過互聯網多媒體等手段推薦學生去學習更多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二)文化環境建設策略
在文化環境建設方面,詳細來說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營造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氛圍。通過當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教育部門及各社區等方面聯合起來,做好這塊的教育宣傳標語,營造一個良好的宣傳教育氛圍。第二,依托高職院校的社團形式等創造多種形式的活動。作為一種重要的課外組織形式等,通過社團等活動形式,組織書法社、民族音樂社等來鼓勵學生多種形式的社團活動的開展,營造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第三,學校多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活動。包括但不局限于組織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如去參觀當地或者省市的博物館、紀念館等,能夠讓高職院校生及時了解到當地風俗文化習慣等。第四,加強傳統文化的學風校風建設。通過多種形式的講座、傳統文化知識競賽、文化活動等形式來加強該校的傳統文化的學風校風建設。
(三)師資隊伍建設策略
高職院校中實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教育離不開一支優秀的師資隊伍建設,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對教師進行專業培訓。邀請專家、學者通過講座的形式對教師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培訓,使教師能夠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到教育教學中去。第二,增加教師接受中華傳統文化培訓的頻度。對于高職院校而言,需要增加中華傳統文化培訓方面的頻度,從而能夠讓教師不斷提升自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