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摘 要:近幾年來,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非常迅速,在藝術設計領域的應用范圍也逐漸擴大,使得設計師的很多工作被機器最大化地解放與取代。而未來人工智能在藝術設計領域的應用將具有更多的可能性,這就給從事高校視覺藝術設計教育的教育者們提出了一個難題,即在人才培養上的傾向轉變,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而非技術。
關鍵詞:人工智能;視覺傳達設計;創新性
1 國外人工智能應用于文化教育領域的現狀
近幾年來,人工智能技術在全球領域內發展速度極快,世界各國都積極開展了研究與應用,想抓住這一重要的發展機遇。在西方社會,一些發達國家更是將人工智能技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戰略取向,不斷加強人工智能技術的戰略布局與創新,想要在這一領域占領高地,這樣的競爭形勢使得人工智能領域成為各國競爭角逐的主要戰場。美國作為西方國家的代表,對人工智能領域尤其重視,在2015年的“美國國家創新戰略”中,就傾向于與人工智能密切關聯的領域,其中就包括了教育領域,提出了人工智能與教育技術的結合。2018年,美國公立學校引入了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項目,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就能接觸人工智能相關的各種知識,目的是讓學生成為未來的創造者。
在亞洲各國的研究中,日本對人工智能尤為重視,更是將人工智能作為第四次產業革命的核心,并且較早地建立了非常完整的研發體系,將機器人、人工智能等作為研發的核心,使其在醫療、汽車、教育等各個領域保持技術優勢。同時,很早就意識到了人工智能領域人才的較大缺口,為了保障人才培養與輸出,日本已經提出在未來的中小學教育中開設編程課程,并將其作為必修課程,另外,選派有實戰經驗的企業講師走進大、中、小學的課堂,進行實踐教學,促進產學研的深度融合,培養真正的實戰型高端智能人才。
2 我國人工智能技術在視覺文化教育領域的體現
人工智能目前正處在產業的爆發期,世界各國都積極開展相關學術研究,促進行業發展,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表現也較為突出,對人工智能的研究投入較大且深入,政府提出了較多支持人工智能研究的政策。調研顯示,到2012年,我國的人工智能專利申請數量已經超過美國。
另外,在教育領域,我國在人工智能與教育結合的教育教學體系上,也作了深入的思考與研究。2017年7月,國務院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確指出“人工智能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利用智能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法改革,構建包含智能學習、交互式學習的新型教育體系;開展智能校園建設,推動人工智能在教學、管理、資源建設等全流程的應用;開發立體綜合教學場、基于大數據智能的在線學習教育平臺;開發智能教育助理,建立智能、快速、全面的教育分析系統;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環境,提供精準推送的教育服務,實現日常教育和終身教育定制化”。
我國目前正處于經濟轉型階段,而人工智能技術浪潮的爆發是一個很好的發展契機。未來,學校教育與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專家與學者們不斷思考如何合理地將人工智能融入大、中、小學的學校教育中。人工智能可以實現學習的個性化與個別化,有了這個技術的支持,可以更好地推動教育的發展。但當前,在各階段的教育教學中,教學方法、教師專業性、教育資源的均衡度都存在較大的問題,如何克服這些困難,讓人工智能真正融入教育教學,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3 人工智能與視覺傳達設計人才培養的結合
在科技發展快速、技術成熟的今天,任何事情都成為可能。在視覺傳達領域,運用人工智能的編程,計算機可以在分分鐘內完成一張高質量海報的設計。目前已經有案例實驗,借助人工智能數據的分析和語言處理等技術,10秒鐘就能自動生成多種類型的設計方案。這樣的實驗已經顯示出整個行業未來的顛覆性轉變。行業模式的變化必將影響高校人才的培養方式。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如何將傳統的課程設置及教學手法與人工智能技術和設計行業整體發展相融合,如何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是值得教育者們思考的問題。改變專業課程授課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建立“智能+視覺設計”的教育體系,對當下視覺傳達設計人才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國外一些頂尖院校在視覺文化人才培養上更加注重學生思想觀念上的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洞察力。智能時代人才的培養更傾向于個人的學習、個性的學習與創造能力的養成,所以這樣的培養方式更符合這個時代的要求。高校的人才培養應傾向于培養學生從個人的角度與邏輯來詮釋自己的設計作品,另外在藝術的表現力上,更應該從深層次進行思考,拓展文化因素、社會因素等的深度。
另外,在師資力量方面,人工智能也表現出較強的應用性。目前在語言學、電子工程學等學科中,智能教學系統已經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主要體現在課內外的學習輔助,這樣的應用極大地減輕了教師的工作負荷。人工智能在很多方面可以替代教師的機械工作,例如課后答疑、作業輔導等方面的輔助,可以替代教師,這有利于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啟發性教學活動中,如創意思維的開發、個性化學習的引導等,更適用于當代的教學與人才培養。
伴隨科技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未來的人工智能應用將越來越廣泛,必然取代傳統。視覺文化傳播的人才培養在現階段已經開始變革,各高校不斷在人工智能發展的進程中改變人才培養的模式,探索創新的人才培養。傳統視覺傳達人員的重復性、機械性勞動已經被人工智能技術所取代,若人才培養方式、教學方法與手段無法滿足視覺傳達設計行業的發展需求,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后果。因此,高校教育教學中要融入“智能+設計”理念,以滿足智能時代視覺傳播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陳慶軍.未來設計,與人工智能同行[J].美術觀察,2017(10).
[2] 王竹立.面向智能時代的知識觀與學習觀新論[J].遠程教育雜志,2017(03).
[3] 魏坤.江漢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探析[J].藝術教育,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