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家磊
摘 要:中國近年來大力發展新型工業,許多傳統制造業以新的姿態重新走入大眾視野。工匠精神重新回歸大眾視野,其核心是對一切秩序的崇敬。通過分析工匠精神的核心以及認知體系,結合現代設計思維,引導設計師以工匠產品的品質,迎合當下市場的用戶需求。
關鍵詞:產品設計;工匠精神;現代;認知;科技
工匠在辭海中的解釋為手藝工人,而精神則解釋為人的意識,思維活動和一般心理狀態。所以工匠精神便可以理解為手藝工人的意識,思維活動和心理狀態。工匠所掌握的技藝是由時間的積累,并通過堅持不懈努力和敢于探索的精神,以技術為基礎,用藝術化的成品呈現出來的。
中國近年來大力發展新型工業,以工業4.0為目標積極努力。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下,許多傳統制造業以新的姿態重新走入大眾視野,許多企業以工匠精神為指導,積極地面對市場競爭。
傳統工匠是憑借精湛的技藝雕琢產品,設計師是用現代的專業科學知識創造產品。兩者雖然出發點不同,但面對產品都必須懷著崇敬之心去對待整個過程。
1 遵守秩序做設計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對一切秩序的崇敬,其中包括自然秩序、行為秩序和市場秩序。作為產品設計師,也應在工作的方方面面懷有同樣的崇敬之心,這樣才能創造出完美的產品。
秩序是指在自然進程和社會進程中都存在某種程度的一致性、連續性和確定性。工匠從開始時就遵從了秩序,掌握熟悉的操作、積累成熟的經驗、選擇最合適的材料,是造就好產品的前提;以極致為目標,花費時間精心雕琢,將品質視為產品的價值所在是好產品的必要條件。經過完整的工序并把每一個工序都做到位,才能創造出好的產品。
在設計中也需要如工匠一般遵循秩序,面對材料、工藝、用戶和產品本身。對材料進行深入研究,從價格、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美觀等角度,選擇最符合產品定位的材料,同時對工藝進行深入的了解,基于深入的了解客觀分析適用性和成本,提升產品的接受性。從用戶的角度去思考,盡最大的能力完善基本的使用要求和審美要求,依照嚴謹規范的要求對每一個環節進行反復推敲,用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檢驗,使產品具有美觀的形態、精致的細節和完善的服務能力并呈獻給用戶。
工匠的產品以最適中的能源與材料消耗和工藝成本,提供最大限度的使用服務,產品在有限使用壽命中的使用次數也會增加。通過工匠精神引導產品設計:主觀上可以增強產品的使用性并提供良好的使用體驗;客觀上一件優良產品可以物盡其用,替代多個同類產品,這對環境資源也是一種有效的保護。
2 價值認知
工匠精神始于對產品的自我欣賞。在掌握加工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長時間的經驗積累與思考,以最嚴謹與近乎苛刻的自我要求完成每一個環節。每一件產品的每一道工序都是自我能力的體現,工匠們通常用追求完美的極致狀態去制作產品。
堅守工匠精神的產品有極高的制造價值,但這并不意味著其具有相同的市場價值或被市場認同。現代市場對于產品的呈現并無法完全展示出工匠制造產品與工業化產品的區別,仍然以產品的使用價值進行分類。當消費者無法主觀意識到兩者價值的不同時,便會選擇更經濟的后者。正因如此,匠人精神引導下的產品曾在市場中被大大削弱了競爭力。但隨著市場的日漸成熟以及人們對產品品質要求的提高,消費者不單單需要有可靠質量的產品,還需要具有工業化產品所沒有的欣賞價值和藝術價值的產品。
工匠產品的價值被重新認知。在眼下市場被大量產品包圍的情況下,人們選擇產品的目的也不同于以往,從單純的使用價值延伸出許多附加價值。堅守工匠精神的產品具有內在的“精神”和外在的品質,愈發被現代人認同。于是,許多產品的制造商開始反思,從數量為重回歸至品質為先,通過產品本身的全面設計和精良加工來打動用戶,高質量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價值正逐步顯現出來。
3 技藝與科技之間的轉化
工匠的技藝通過高品質的產品展示出來。設計師以工匠產品的品質作為工業化產品的目標去迎合當下市場中用戶的需求。
曾經的工業化產品給人的概念是產量高、機械化程度高、價格便宜但質量并不及工匠的手工產品。當技術發展到現在,簡單、高效、低成本的生產理念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需求,適當地降低生產效率并提高成本來打造有品質的產品才可以立足于現代市場。工匠產品的精致是最顯著的特點。對工業化生產線進行設計、改造和升級,以制造出接近工匠產品工藝的產品細節,通過技術的提升和改變,減小與工匠技藝之間的差距。設計師需要對每一個生產步驟進行充分了解,并選擇合適的方式和方法予以替代,力求設計出的產品可以被完美地呈現出來。例如,德國保時捷汽車公司一向推崇純手工打造的極致產品,負責每一道工序的工人都是具有20年以上經驗的優秀工匠,年復一年重復著相同的工序。20世紀初,該公司開始逐步接受機械化流水線,并以嚴謹細致的態度對產品進行全新設計,組合工業化生產線,使其在焊接和噴漆工藝上等同或超越匠人。于是在這兩項工序中引入技術,提高了生產效率,并且依舊保證了單件產品的高質量。如今該公司在發動機制造上依然保持純手工組裝,但很多工序已經由工人純手工操作變為機械化操作或機械人工組合操作,依然保持著該品牌的傳統品質。
同時,善用數據指導設計可以讓產品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工匠憑借多年的經驗制造產品,對工藝進行調整也需要時間試驗和熟悉。現代工業化制造中,新技術的開發難度和推廣時間相對可控,設計師通過對目標群體的年齡、消費能力、使用環境、使用方式、使用頻率等數據進行分析,展開定向研究,這樣可以迅速找到產品的優化捷徑,從而突出產品特點,力求極致的服務體驗。
設計師在設計產品時需要善用數據指導產品的最終形態。當下,大數據的數據參考可以讓產品具有更強的針對性,通過數據分析可以得到某一特定區域或人群的產品最優方案。改變工匠產品被動尋求用戶理解的傳統方式,主動關注用戶并取得認可的現代方式進入市場。
4 結語
現代技術與傳統工匠精神的結合,將會是中國未來產品的方向。善用科技、雕琢產品、服務用戶,這樣的產品才會被用戶接受。了解科技并從產品設計階段進行合理的運用,才可以打造出符合現代用戶需求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