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銘偉
摘 要:從表演學的角度來看,戲劇影視文學的舞臺劇實踐課程可以看作是一種表演素質練習課程,對戲文專業的學生在劇本創作、人物塑造上起著至關重要的引導作用。有了表演藝術元素的融入,戲劇影視文學專業能夠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輝。無論是在實踐中還是在教學中,能夠在戲劇影視文學專業中融入表演元素,準確地把握表演元素的精髓,可以增強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的靈活性。本文通過將表演元素中的“七力”融入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教學中所能體現的優勢,以及在借鑒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幾點問題進行了歸納和總結。
關鍵詞:表演元素;七力;教學
表演藝術不僅能夠幫助戲文專業的學生在創作時塑造深刻的藝術形象,而且有助于他們訓練形象思維,包括把握適度的狀態、把握注意力的分配、把握“擬態交流”、把握“真實交流”、把握“感受力”。目前,不少大學都開設了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在講授專業基礎課的同時,還引入了表演課加以輔助。這無疑對立志將來準備從事戲文相關工作的學生來說是非常有益的。表演藝術與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本身就有著緊密的關系,把表演藝術深入融合到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教學去,為我們培養人才提供了一種區別于傳統教學的新思路。
仔細算來,表演元素有很多種。這里著重分析梁伯龍提出的“七力”原則,對將“七力”運用在戲劇影視文學教學中將起到怎樣的效果和助力作用進行分析和總結。
1 表演元素中的觀察力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觀察力是演員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他們通過觀察生活、觀察人物來塑造角色,創作人物,在這個過程中提升能力,對日后戲劇人物的創作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能夠細致入微地去刻畫戲劇人物。例如,在塑造人物時,往往一些細節上的行為習慣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但是,如果演員具備了觀察力就能準確地把握人物細節,手、腳、眼神等一系列細節要素都可以表現得淋漓盡致。同理,戲文專業的學生寫劇本的能力是基本功,未來如果可以從事本專業,也離不開劇本的創作。劇本創作的基石是寫作能力,但如果學生不僅有一雙會寫的手,還有一雙懂得觀察的眼睛,并且能把觀察到的細節落實到筆頭,作品自然就會得到提升和拔高。
在課堂上,我們會運用到表演元素中的一些練習的手法,如觀察動物練習、觀察人物練習等,其中觀察人物練習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將職業、年齡、性別、人物特征一一展現出來,并對其加以指導,讓學生切切實實向人物靠近,只有這樣,其觀察人物的過程以及表現的過程才是豐滿的,未來落在筆頭的人物才是栩栩如生的。
2 表演元素中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心理意識
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戲劇、戲曲和影視文學基本理論及劇本創作能力,能在劇院(團)或電視臺、電影廠、編輯部等部門從事文學創作、編輯和理論研究工作,以及在國家機關、文教事業單位從事實際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因此,它的工作屬性具有“當眾性”。在這種當眾性的環境下,工作者的心態和肢體動作都會不自然地發生一定的改變。因此,“當眾性”要求我們必須保持沉著冷靜,同時也要讓自己帶有一點興奮感,面對工作能夠有表達的動力和欲望。同時,注意力的訓練重在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注意力并不是只關注自己眼前的工作,而是要時刻注意觀察合作伙伴的行為和動作,才能更好地完成配合。例如,在教學中,我們會選擇小品片段讓學生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有的學生說完自己的臺詞就左顧右盼,像是完成了自己的臺詞就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完全不懂得配合共同完成創作的其他同學,注意力只在自己的臺詞和行動,這對于需要高度配合的戲劇舞臺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注意力的訓練增強的是學生的心理意識,其中最重要的是心理要有配合的意識。這一點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對學生未來的工作就業都顯得非常重要。
3 表演元素中的想象力提升學生的思維拓展能力
想象力對演員來說至關重要,因為模仿不能成為一個出色的演員,只有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二度創作,具備豐富的想象力,將自己的理解融入對角色的理解中,才能塑造出讓觀眾記得住的角色。例如,《大宅門》中白景琦的飾演者陳寶國先生,在塑造這個角色的時候,完全融入角色中,將自己想象成白景琦,也可以說,自己就是白景琦,才將角色演繹得那樣栩栩如生,甚至很多觀眾在電視上看到陳寶國時,往往叫不上來他的真名,卻能記住他是白景琦。對于戲文專業的學生來說也一樣,需要學生有較豐富的知識儲備和較高的素養,才能創作出優秀的戲劇作品。但是很多學生往往把自己限定在一個框架里。無論是劇本創作還是舞臺劇創作,想象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創作劇本中的人物需要想象力去展開,舞臺劇的創作需要想象力讓人物“活”起來。
4 表演元素中的感受力提升學生的敏感度
感受力是一個演員最重要、最基本的素質之一。感受力是指受到外界各種事物刺激后,人的視覺、味覺、嗅覺、聽覺、觸覺所產生的相應的心理反應能力。其中觀察力是感受力中最重要的基本能力,因為觀察力建立在感覺和感知的基礎上,直接影響演員的感受效果。正所謂“形現神開”“容動神隨”,理解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感受力的高低。我國戲曲藝術家都非常重視感受力、表現力的提升。特別是舞蹈演員,他們特別強調肢體的靈活性和彈性,只有這樣,塑造出來的藝術人物形象才會可觀可感,感染觀眾、打動觀眾。
在課堂中,感受力的訓練可以讓學生更加切實地去“真聽、真看、真感受”,只有讓他感受到練習中人物的真實想法,才能讓他在創作時更加真實,對信息的捕捉更加敏感,在生活中刻意留心某種狀態下的身體或者心里的感受,對感受做記錄,在需要的時候能夠快速調取。
5 表演元素中的判斷與思考力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在藝術創作中有一個重要的心理活動鏈條就是判斷,在表演創作中,學生如果可以在真實感受的基礎上加入合理的判斷和思考,就又具備了從事戲劇工作者的另一個素質。在練習中,我們會給學生加入一些特定的場景并伴隨場景隨時改變命題,其實是一系列的思想活動。例如,在練習中可以設定為在商場,看到了自己心儀已久的鞋子,要求售貨員拿一雙自己可以穿的號試一下,在這個過程中,你會去看一下鞋子的具體材質以及做工,穿在腳上也非常合適,于是你決定要買下來,此時改變規定情境告訴學生這雙鞋的價格非常高,但是銷路又特別好,只剩下這一雙,如果不買很可能再來的時候就沒有了,但是如果決定買就面臨著錢不夠或者要刷信用卡等問題。如此情境在生活中是十分常見的,在短暫的交流中,內心的思考和判斷可能已經歷經了很多個來回。但是如果在舞臺上,想要像在生活中一樣去思考判斷,就很難展現,尤其是學生在創作劇本時想要很好地描寫這一系列思考判斷的過程,是很見功夫的。因此,課堂的練習顯得尤為重要,在練習的過程中,可以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創作出更加細膩的作品。
6 表演元素中的適應力提升學生的準確判斷力
適應力在表演中其實可以被看作是一種隨機應變的能力,也就是要求表演者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舞臺上一切人或物所給出的刺激,并且能夠快速適應進而展現出所飾演人物的內心情感和思想。因此,適應力是要求學生在短時間內作出準確的反應。這里提到的準確是最難把握的。所謂準確,就是正確或者對的另外一種說法。在舞臺上,如果對手的刺激被理解錯誤就很容易出現舞臺事故,造成相反的結果。那么,在劇本創作中也是一樣的,如果人物和人物之間的沖突不能夠相互適應,也很難讓閱讀者理解劇本的意思。
7 表演元素中的表現力提升學生的創作魅力
一名出色的藝術演員不僅需要具備先天、優秀的形象條件,還需要后天的不斷的努力,如多方面的藝術素養、深厚的文化基礎、豐富的人生經歷以及扎實的創作基本功,特別是一名演員的優雅氣質與風度,會讓其魅力增加不少。演員的外部體現是準確、鮮明、生動。但一切的基石都來自演員內心的支撐,內心的體驗非常重要,演員不能沉迷于自己的表演體系之中,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表現的人物在觀眾面前展示出來,并且得到觀眾的認可甚至覺得震撼。我們常說一部作品如果在結束時沒有帶給觀眾一定的思考,沒能在主題上得到升華,這部作品就是缺乏意義的。因此,心里想,還要能把想變成行動。很多學生在創作劇本時往往總是想得很好,真正做的時候就筆下無神,甚至寫著寫著自己也覺得缺乏趣味。因此,借鑒表演元素中的表現力對提升學生的創作魅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以上都是對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思考和理解,戲劇舞臺實踐課程的意義在于培養學生的表演意識,并不是培養成熟的演員,而是讓戲文專業的學生能夠全方位、多角度去看待創作,使創作出的作品更具有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