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紫鈺
摘要:中國傳統吉祥紋樣以它獨特的民族風格和時代精神被廣泛的應用到陶瓷藝術創作中。文章簡要介紹了傳統吉祥紋樣的基本內涵和發展過程,對傳統吉祥紋樣在陶瓷裝飾中的應用進行簡要的分析。研究中國傳統吉祥紋樣在陶瓷中的應用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繼承傳統文化,使陶瓷藝術的創作更進一步,讓我們用理性的視角看待傳統吉祥紋樣并繼承、發展、創造出具有民族特色和時代精神的陶瓷作品。
關鍵詞:中國傳統吉祥紋樣;陶瓷裝飾;繼承;創新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5-0046-01
一、中國傳統吉祥紋樣與陶瓷裝飾密不可分
(一)中國傳統吉祥紋樣的起源
中國傳統吉祥紋樣是幾千年來勞動人民通過觀察和體驗從大自然中獲得的。人們把植物、動物和文字裝飾在各種器物的表面上以表達出人類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對幸福生活的追求。
(二)中國傳統吉祥紋樣的發展
秦漢時期的傳統吉祥紋樣主要用于建筑和冥事中,青龍、白虎、玄武、朱雀不但應用于各類建筑上,在陶類器物上也頻頻出現。盛唐時期,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國家的經濟空前發展,此時的花卉圖案異常出彩,如唐代的寶相花端莊大方,絢麗多彩。除此之外,華蓋、連珠、牡丹、鴛鴦等紋樣也經常用于陶瓷裝飾之中。
(三)中國吉祥傳統紋樣的成熟期
宋朝的制瓷業是歷史上的高峰時期,此時的的瓷器裝飾主要偏向于世俗化風格,如花鳥、魚蟲等紋樣。到了宋元兩代,一些雅俗共賞的傳統紋樣開始興起,例如竹、梅、瑞獸、靈芝和仙草等紋樣。明清時期的制瓷業達到歷史上的巔峰,吉祥紋樣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以及工藝美術的繁榮而走向了高潮,樣式更加復雜。
根據以上的內容得出中國傳統吉祥紋樣是起源與原始社會,從商周正式出現,在隋唐發展,經歷了宋元,在明清時期成熟。通過傳統吉祥紋樣在的演變過程,我們能得出傳統紋樣藝術不斷吸收新的觀念和接受新的技術上的沖擊而發展完善,是中華民族精神和生活的沉淀。
二、中國傳統吉祥紋樣在陶瓷裝飾中的應用
(一)中國傳統吉祥紋樣的表現手法
傳統吉祥紋樣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時代精神,所以在陶瓷裝飾中極受歡迎。傳統的吉祥紋樣幾乎都圍繞“福、祿、壽、喜、財”五個方面。主要通過動植物、瑞獸、文字以及代表性的事物來表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動植物在陶瓷裝飾中的應用
古代人們經常借物抒情,借用大自然中一些美好的事物來表達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動物類紋樣有猴、馬、饕餮、鹿、象,蝙蝠等等。植物類紋樣有百花紋、卷草紋、團花紋、寶相花紋、柿蒂紋、蓮花紋、纏枝紋以及忍冬紋。
(三)漢字在陶瓷裝飾中的應用
直接運用吉祥的文字作為裝飾也是陶瓷裝飾中很常見的一點,它與圖案裝飾的區別在于能直接表達出作者的想法,如最常見的福、祿、壽、喜、財,它們也是中國傳統吉祥紋樣的中心。
總之,中國傳統吉祥紋樣利用象征性的手法產生了數不勝數的吉祥文化,但中心都是圍繞作者的“意”。中國傳統吉祥紋樣蘊含的意味同樣也可以運用到現代設計中,因為不論在古代還是現代,人們追求美的心理都是一樣的。但是我們在使用傳統吉祥紋樣的時候必須充分了解紋樣的意義,只有這樣才能使紋樣不僅僅是陶瓷的附屬品,而是成為表達作者情感、思想的載體。
三、中國傳統吉祥紋樣在現代陶瓷裝飾中的應用
(一)中國傳統吉祥紋樣在現代陶瓷裝飾中的應用原則
中國傳統吉祥紋樣在現代陶瓷裝飾中的應用原則主要是變化和統一。傳統吉祥紋樣所表現的對象從內容上分有主次關系,從結構上有虛實變化、繁雜與簡易。互相競爭,互相襯托,互相統一,這過程中傳統吉祥紋樣千變萬化,但都是為了襯托主體物,烘托作者想表達的情感。
(二)中國傳統吉祥紋樣在當代社會中傳承與創新
中國現代陶瓷設計相對滯后,“高產低質”成為大多數陶瓷產區的通病,產品帶有批量化和標準化的印記,已經成為了現代陶瓷發展的瓶頸。通過對這些產品的研究,得出我們應該繼承發揚中國傳統紋樣,創造出高質量的產品。
當今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創作思想和價值取向與之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所以在這個時刻,中國吉祥傳統紋樣的繼承與創新就尤為重要。我們應杜絕“拿來主義”對原有的傳統紋樣進行照搬,而是對傳統紋樣造型的改造、提煉和運用。我們要勇于創新,在傳統的基礎上為陶瓷美術注入新的內涵,賦予陶瓷新的想法、新的節奏與韻律。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蘊含的民族精神更是日益豐厚,中國傳統吉祥紋樣在不同時期受到的民族心理、民族精神以及民族習慣不同,所以演變出來的圖案也就不盡相同,這就要求我們與時代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結合,繼承并創造出適合我們的當代的吉祥紋樣。
四、結語
中國陶瓷藝術必須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汲取中國傳統吉祥紋樣中的精華并進行再創造才能在世界優秀文化中屹立不倒,為此,我們應該在繼承傳統吉祥紋樣的基礎上不斷創造、不斷發展,為中國陶瓷藝術的發展獻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