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服裝博物館不能只關注傳統服飾的傳承,更要把眼光放在展示與當代文化的有機結合方面。本次設計以“秀甲天下”為主題,將杭派女裝作為設計對象,在設計上將地域元素、服飾元素和現代風格相融合,努力創造與現有服裝博物館截然不同的設計風格。
關鍵詞:視覺化設計元素;杭派女裝;博物館
當代博物館作為一個區域乃至國家文化的重要標志,可以最大限度地體現出文化特征。在信息傳播如此迅速的背景下,博物館應該針對視覺化的設計元素作深入研究,讓博物館不再是單純的展示空間,而是多元化的文化場所,更有利于博物館文化融入文化全球化。
杭派女裝是杭州傳統的服裝品牌,代表了中國服裝產業升級、轉型的重要階段,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和審美意義。杭派女裝博物館的設計得到不同領域的啟發,讓觀眾不僅能全面地了解杭州的地域文化,而且能通過設計元素了解杭派服裝的特色。
1 視覺設計元素下的空間設計
杭派女裝博物館的設計理念是通過對杭州地域以及杭派女裝設計元素的解析,向觀眾更好地展示杭派女裝的歷史,即從吳越時期紡織原料、染料及紡織手工業的萌發,到南宋時期凸顯出江南女子恬淡秀美的服飾紋樣,再到民國時期時尚優雅的新生杭派旗袍,最后到90年代時,江南地域文化更新的設計理念和文化內涵。成為地域文化傳播的標志性場所,是博物館設計的最大價值。強化地域文化中的元素運用,就是要在博物館空間設計中具象表現出杭州當地具有特殊性、地域性、包容性的文化符號。在博物館空間設計中,融入這些具有標識性的建筑或特殊符號化的景象,不但可以增強杭派服裝博物館的可識別性,還可以加深觀眾的記憶。
2 設計元素分析
2.1 地域性文化元素分析
地域文化擁有漫長歷史歲月的積淀,既留有相應自然與社會環境的印記,又包含共同的民族心理與感情。杭州市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有非常多的稱號和美譽,追溯到古代還是吳越和南宋的都城,是我國重點風景名勝之一,同時許多民間流傳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最能代表杭州地域文化。本次設計上的創意就包括杭州特有文化中的人文古跡和江南建筑特色。
西湖斷橋是西湖與眾不同的建筑之一,斷橋在盛唐時期就已得名,因《白蛇傳》這部民間愛情傳說而相傳甚廣。斷橋與亭相連,在下雪天別有一番情趣,素有“斷橋殘雪”的稱號。同時杭州的“石庫門”民居也是特色的地域文化之一,門框用兩種不同的建筑材料建造,分別是花崗巖和杭州當地的紅巖,整體風格帶有西洋式建筑特色,但是門頭紋樣都是對中國傳統民居特色的發揚和延續。
2.2 杭派女裝的服飾元素
杭州服飾文化歷史要追溯到吳越時期,但真正的“杭派女裝”的概念大致出現在1996年。當時正值中國服裝業產業升級,杭州當地的中國美術學院、浙江理工大學、浙江科技學院等高校的服裝系畢業生投身創業大潮,自主設計、剪裁、制作和經營,創立了眾多品牌,建立了龐大的女裝產業群。而隨著新世紀中國經濟的發展,身處長三角經濟帶核心位置之一的杭州也迎來了服裝品牌發展的黃金時期,國外品牌服裝的涌入為“杭派女裝”開辟了新的視角,傳統的江南地域文化內涵與西方高端服飾設計理念的有機結合,最終形成了當今杭派女裝“清新不輕浮、前衛不張揚、精致不繁縟”的獨特個性,成為國際時尚界中一股新生的設計力量。
3 交互體驗的感官擴展
3.1 人文建筑元素在場景造型設計中的應用
首先,在博物館序廳中選擇杭州人文古跡作為主要元素,門頭是由木格柵組合排列形成的江南水鄉景色。這種造型的目的是探尋觀眾內心深處潛藏的對杭州的記憶,可以提升觀眾對博物館設計內容的興趣和期待。
其次,為了帶給觀眾深刻的印象,運用江南代表建筑“拱”元素多變的性質打破了均質的體驗。傳統建筑結構中的“拱”在中國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在一層的紀念品商店及休閑空間中都運用到“拱”的造型元素,特別是簡潔有序的展架設計造型。為了體現出“拱”平和柔美的造型,從一定程度上體現杭派女性的特點,用特別的造型從不同角度圍合整個展示空間,通過這樣的方式,空間的連續性體現在內部和外部,打破了傳統博物館的常規展示方式,讓參觀者仿佛置身于江南園林中。
再次,“空間情節是一種超越于形式、功能,又與形式、功能捆綁在一起的空間感受”[1]。創業史廳也運用杭州經典的建筑造型符號——石庫門,并將江南的粉墻瓦黛放入展廳的立面設計中,目的是讓觀眾融情于景,更直觀感受到杭派女裝的人文環境;演出劇場有引人入勝、形式多樣的評彈表演,曲藝表演展現出傳統文化的魅力,演員富有藝術感染力的表演,加上來自時空體驗中特定的物質載體及關聯的生活情節,喚起觀眾的幻想和記憶,建立與過去生活場景之間的聯系。
最后,交互空間將杭州著名景點——斷橋放入其中,這是著名的杭州西湖文化,而西湖的風景再現更能使游客直觀感受杭州女裝的獨特魅力,在觸屏體驗服裝的同時能夠有強烈的代入感。
3.2 裝飾紋樣元素在空間設計中的應用
設計之初,設計者調研了當地文獻記載里的紋樣,以及女裝布料上的花紋。在杭派女裝博物館空間設計中,這些設計元素主要體現在空間材料和視覺感受上,向觀眾傳遞地域性的文化元素、服裝紋樣、圖像形式等信息,通過二維的視覺表現模式帶給游客獨特的體驗之旅,對整個杭派女裝博物館空間的塑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秀場功能廳的吊頂采用絲綢造型契合此次杭派博物館設計理念,包含了杭州女性秀美和雅致的寓意,也讓服裝展廳與整體室內外環境顯得更加和諧,凸顯出杭派女裝的“清新不輕浮、精致不繁縟”的獨特風格。
空間設計中,序廳的部分是用南宋紋樣中的羅綾提花在墻面上進行的拼貼裝飾。這個紋樣是在古代紋樣上比較常見的紋樣,南宋時期杭州作為都城,當地的絲綢業發展首屈一指,所以選擇這個紋樣更有文化和教育意義。
在二層的空間裝飾中,主要采用了杭派旗袍的代表紋樣——威蕓。在紀念品商店運用杭州油紙傘作為頂面的吊頂裝飾,將其改造成燈具用以照明;展示空間以杭扇作為墻面裝飾的重要元素,讓觀眾在體驗博物館空間的同時,也能注意到元素上的創意設計;閱覽室的頂面燈具采用江南燈籠燈具進行裝飾,讓觀眾在閱讀杭州文化和杭派服裝發展書籍時可以領略到這座城市的歷史沉淀;交互空間的裝飾紋樣則是用櫥窗進行展示,此時人物服裝的選擇尤其重要,要讓觀眾與展品達到一種心靈上的契合,才能保證觀眾在體驗上更有代入感。
3.3 色彩和材質在界面設計中的應用
在傳統的設計認知中,界面是設計的絕對主體,包括地面、墻面、頂棚、門窗、設備、裝飾物等,其中色彩和材質無疑成為最吸引視線的元素。莎茜·安卡在《探究室內與設計的真諦》中引用狄德羅的觀點,即“任何遠離皮膚的人工屏障——衣服、墻體、建筑(以及人體四周的空間)——都被定義為‘另一層皮膚 ”。[2]
一層空間中歷程廳的整體色調是藍色,在地面材料上運用藍色地面發光矩陣這種材料。這種材料最大的好處是節能,用LED進行地面的照明,既環保又美觀,蕩漾、不規律的造型展現出西湖風光,展柜自帶射燈能很好地展示服裝。觀眾在觀看美景的同時通常會注重體驗式游玩,側重于主體感受。
第二層中的制作工藝流程介紹,采用杭州山水景觀墻作為展示,使觀眾充分感受江南的繁盛以及杭州地域服裝文化,同時品牌展示區的色彩也是重要地域性元素的表達。杭派女裝首先突出是“杭派”女裝設計風格,在色彩上融入了傳統江南文化的精髓,女裝的共性是優雅和精致,風格也與眾不同,寬松和修長,飄逸和簡潔,都體現了江南女性的知性美。服裝的色彩是也是統一的,灰藍和灰綠作為色彩的代表,考慮到穿著的舒適度,通常選擇天然的絲、棉、麻等面料,讓游客能夠看到無拘無束卻又能體現品質的意蘊。選擇“紅袖”品牌進行展示,因為是“杭派”本土的現代女裝品牌,其展廳設計定位是年輕人青春活力,讓有夢想和熱愛生活的人可以感受到這個品牌服裝帶來的快樂,區別其他的服裝品牌展區,“紅袖”品牌展區的色彩舒適度較高。
4 結語
對于發展中的中國博物館而言,既需要學習西方博物館的先進經驗,大膽改革創新,又應該從實際出發,堅持博物館的“原真性、學術性和原創性”,這樣才能在日趨激烈的文化娛樂行業競爭中,重新構建自己獨一無二的文化身份。[3]以“秀甲天下”為主題的杭派女裝博物館展示設計,融入杭州地域文化特點和女裝服飾設計元素,達到“清新不輕浮、精致不繁縟”的設計目的,敘事符號、語言載體、情節編排等設計元素,是構建地域文化展示空間的必然條件。“秀甲天下”主題設計帶給觀眾的不只是感官上的刺激,更是對于別樣文化形態的認知和解讀。
參考文獻:
[1] 陸邵明.建筑體驗——空間中的情節[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2] 莎茜·卡安(英).探究室內與設計的真諦——人類與建成環境的相互關系[M].謝天,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
[3] 劉世文.體驗經濟時代的博物館變革與反思——以美國康納派瑞歷史博物館創新經營模式為案例[J].東南文化,2015(4).
作者簡介:徐丹(1976—),男,江蘇鹽城人,碩士,環境設計專業副教授,研究方向:環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