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儒曉 袁斐
摘 要:文章以秦兵馬俑革帶為設計元素,詳細探討了秦兵馬俑革帶元素在茶藝服飾設計中的創新運用,深入剖析了秦兵馬俑革帶的結構和圖案特征,強調茶藝服飾的藝術特色,對設計要點進行了深入闡釋,以期為現代茶服設計師提供獨特的靈感啟發,拓寬設計思路,同時傳承并創新傳統文化。
關鍵詞:秦俑;革帶元素;茶藝服飾;創新運用
隨著服裝行業的飛速發展,傳統服飾元素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革帶作為傳統服飾元素的典型代表,設計師將革帶的圖案、結構等元素與茶藝服飾相結合,恰好符合了在茶文化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茶藝服飾需要與時俱進積極探索并形成自身特色的創新要求。通過汲取革帶元素的精髓并將之融入茶藝服飾,能夠為茶藝服飾帶來獨特的美感,使茶藝服飾具備強大的生命力,從而展現服裝的藝術價值,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
1 秦兵馬俑革帶元素概述
兵馬俑之所以被視為文化的無價之寶,是因為它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選取兵馬俑革帶的結構、圖案等作為設計的切入點,提取具有標識性的設計元素,探索新的設計手法再現秦兵馬俑革帶的藝術特征,使文化得以傳承與創新,同時也凸顯出了現代服裝的獨特魅力與內涵。
1.1 革帶結構特征分析
秦俑腰間均佩有革帶,只是一部分秦俑束帶因上衣鎧甲過長而被遮蓋。革帶伸展開來呈長方形皮條,長約1米,寬約0.4米,厚度約0.03米,皮條兩端不盡相同,其中一端穿透一個小孔并將帶鉤穿入其中固定,另外一端則保持大概相同的間距,穿透革帶,形成豎長的小孔。帶鉤用于連接束于腰間的革帶兩端,同時將革固定在腰部,并且起到能夠方便地調整革帶松緊的作用,增添了革帶視覺外觀的美感。帶鉤在秦俑身上運用廣泛,形態各異,多以鉤首、鉤體和鉤鈕三個部分組成。目前根據外觀形狀將帶鉤主要劃分為以動物、生產工具、軍事、生活用具、樂器和其他作為題材的六種類型,每一種題材的帶鉤都反映了當時人們的智慧,同時這些題材也是當時生活的寫照。
1.2 革帶裝飾圖案分析
服裝圖案對服裝有極大的裝飾作用,服裝設計有賴于圖案元素增強趣味性和藝術性,給人們的視覺帶來直觀的藝術表達。按照兵種的類別劃分,革帶裝飾圖案主要出現在武士俑、將軍俑和百戲俑中。
武士俑革帶上整齊排列著精美的幾何圖案,這類幾何圖案是將三角形、菱形以不同的排列組合方式構成的,大致可分為菱形圖案、二方連續對角三角形圖案、二方連續交錯并置三角形圖案三大類。[1]運用點線面構成的幾何圖案具有理性美,給人沉穩的感覺,相互交叉的組合方式又使圖案變得豐富多樣。
將軍俑的腰部同樣有裝飾圖案,這里出現的幾何圖案比較豐富,線條細致精美。大面積菱形網格劃分出了多個大小相同的小格子空間,每個小格子內又有菱形裝飾,在菱形圖案內部又出現了軛菱、杯紋、雙破菱和四菱格。這樣的設計豐富了革帶的細節部分,又不會顯得雜亂無章。
百戲俑革帶上的裝飾最為華麗。以組合紋樣式進行裝飾,組合紋由各式各樣的圖案組成,包括回紋、菱形帶、C形紋、傘狀花序、總狀花序等幾何圖案和植物圖案。
2 茶藝服飾的藝術特色
茶藝服飾具有歷史性和民族性特征。茶藝服飾始于漢朝,歷經千年,形態來源不盡相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時代烙印,從而出現了多種多樣的茶藝服飾。在這些茶藝服飾中不難發現,也有許多彰顯民族性特征的服飾元素,例如大襟、盤扣、漢服、旗袍以及少數民族的傳統圖案。由此可見,茶藝服飾在不斷創新發展的過程中,歷史性和民族性密不可分,相互交融。
3 秦兵馬俑革帶元素在茶藝服飾設計中的表現形式
3.1 革帶結構的創新運用
茶藝服飾通常選擇自然的廓型,寬松的款式,以達到舒適的狀態。然而革帶作為設計元素,要滿足茶藝服飾的基本要求,必須弱化革帶用來束腰的這一作用,對革帶的外觀結構特征進行提煉并加以運用是設計的重點。在結構上進行創新,有效地取舍結構特征,將設計點定位在革帶的帶鉤上,舍棄這一復雜的結構模式,進行簡化處理,改變外觀設計,可選用捆綁的手法替代以具體的一個元素固定革帶的方式。
3.2 革帶圖案的創新運用
縱觀歷史,在中國傳統服飾中,紋飾的運用十分廣泛。這些極具藝術特色的紋飾不僅使服飾更加美觀,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同時也傳達出深刻的思想寓意,富有豐富的藝術內涵。[2]
服裝上單一平整的圖案不足以吸人眼球,往往那些具有個性立體結構的元素,能夠在周圍平淡色彩圖案的襯托下顯示出自身優勢,形成鮮明的對比。立體圖案的制作可以通過面料再造、刺繡、拼貼等手法實現,能突出圖案的層次變化,徹底打破圖案本身的呆板,重新演繹傳統文化圖案的韻味。
4 結語
茶藝服飾開啟了中國茶文化的新篇章,茶服設計的文化核心就是要堅守茶服的思想境界和文化承載。在茶藝服飾設計中,不僅具備極高的藝術審美特征,更融入了茶的特性,著重體現出了茶的靜謐和優雅。通過了解秦兵馬俑服飾文化的內涵,茶藝服飾的審美特征及良好的功能性,可知只有讓茶藝服飾的設計具有別致的美感,才能更好地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 蔣麗萍.解析秦俑服飾圖案紋樣色彩[J].藝術科技,2014(11):83.
[2] 黃玉冰.中國茶服的設計研究[J].絲綢,2011(07):40-45.
[3] 劉雪花.中國傳統茶文化元素在服裝設計中的創新應用[J].福建茶葉,2016(10):113-115.
作者簡介:王儒曉(1993—),女,河北邯鄲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服裝與服飾設計理論與實踐。
袁斐(1979—),女,陜西綏德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服裝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