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舞臺美術設計簡稱舞美設計,是舞臺演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包括布景、燈光、化妝、服裝、道具等的綜合設計。舞美設計兼有時間藝術和空間藝術的性質,是四維時空交錯的藝術,具有很強的技術性和對物質條件的依賴性,它在藝術創作上屬二度創造,具有從屬(演員表演)的性質。在演出中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如通過一些手段創造人物與景物的造型,創造和組織戲劇動作空間,表現動作發生的環境和地點,創造劇情所需的情調和氣氛,通過形象的創造幫助演員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和劇本所表現的思想內容等。
關鍵詞:舞美設計的理念;構想和手段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新世紀,各種藝術都在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以適應新時代人們對審美的新需求。這種創新無論是廣度、深度還是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各種藝術均如此,舞美設計也不例外。新世紀的舞美設計的確需要全新的設計理念與創新手段,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大方面:
1 全方位的設計新理念
一切創新首先都是思想、思維、理念的創新,新世紀的舞美設計也產生了新的設計理念。舞臺的時間與空間已不再是話劇“第四堵墻”的思維模式,也不再是戲曲“小舞臺與大天地”的思維模式,而是全方位、立體化與高科技的大拓展。這種全方位的設計理念,有種種實例,例如紅遍大江南北的甘肅舞劇《絲路花雨》的舞美設計,就以敦煌莫高窟和周圍的景物為背景,創造性地設計出了一個不為人知的敦煌畫面。1979年,大型民族舞劇《絲路花雨》在西北大漠誕生,2008年該劇經過甘肅省歌舞劇院的再設計,以全新的舞美設計樣式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大幕初啟,兩尊美麗的“飛天女神”凌空飛舞——《絲路花雨》的這個經典開場,不知時多少觀眾心中的美好記憶。為了還原這個亦真亦幻的千年傳奇,該劇的舞美設計可謂匠心獨具。在整部舞劇中,最引人入勝的自然是“飛天神女”的場景,飛天是歌舞音樂神,唐代畫工以人間最美麗的女子為藍本,塑造了她們的藝術形象。《絲路花雨》怎能沒有飛天?但讓演員們在舞臺上飛翔,可不像用筆畫那么容易。剛開始,設計師們想用托舉,但屢試不成,后來借鑒流傳于西北民間的“社火”,經過舞美專家反復研究,運用杠桿原理設計機械裝置,再配合燈光,演員便在舞臺上飄逸地飛起來了。
2 深層次的設計構想
要想設計出美輪美奐的舞臺視覺效果,就必須強化想象的動機與目的,加強舞美專業設計想象的應用能力鍛煉,完成從自由想象到舞臺場面想象的轉化,從局部到全局的反復推敲,從文學形象到戲劇形象的不斷升華。舞美設計者可以從理性開始,也可以從形式入手,然后對情感因素作發揮與填補,以理性催生感性,對形式灌注感情,并深化內涵。新世紀舞美設計的藝術構想,不僅單純為“創造劇中環境和角色外部形象渲染舞臺氣氛”(《辭海》縮印本,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版,第234頁)服務,而且極大地發揮了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大膽向深層次開拓,強化自身創造功能,出現了許多驚世新作。例如中國99版越劇《紅樓夢》的舞美設計,運用深層次的全新構想,全劇一反戲曲寫意化的舞美設計模式,由“大寫意”轉為“大寫實”。“葬花”一幕,花瓣飄落滿臺;“焚稿”一幕,運用真煙真火,窗外的翠竹也從繁茂到衰落,無異于電影的“蒙太奇”鏡頭,令人驚嘆不已。再如現代京劇《駱駝祥子》(根據同名小說與同名話劇改編)的舞美設計,虎妞的閨房、曹宅、車場、大雜院以及祥子與虎妞婚后租的“兩間小北房”都被搬上了舞臺。一開場,舞臺在旋轉,場景不斷變化,老北京城里北風呼嘯,雪花漫天,車夫們彎著腰賣力地拉著車。這一場景為觀眾生動地創造了劇中設定的時代氛圍,充分體現了深層次舞美設計構思的新高度。
3 高科技的舞美設計手段
在諸多領域都高速發展的新世紀,舞美設計手段與舞臺呈現手段均顯示出與時俱進與高科技的特點。以電腦繪圖代替過去的手工繪景,以電子技術代替過去的聲光控制技術,以電腦燈、激光技術代替過去的燈具等等,都是新世紀的舞美設計進入一個全新的歷史時期的標志。例如紅遍全球的美國音樂劇《貓》的舞美設計,以艾略特詩集中群貓的生存百態為原型,運用高科技手段創造出一個貓的世界,并使舞臺最大限度地向觀眾席延伸,將整個劇場變成一個巨大的垃圾場,讓觀眾用貓的眼光,從貓的視角看世界,把一群貓與現實連接起來的大型舞臺裝置,確實是以挑戰的姿態開創了舞美的新領域。又如1998年上演的音樂劇《獅子王》(根據同名電影改編),舞美設計宏偉壯觀,設計者將一整座動物園搬上舞臺,用大轉臺營造出無限的立體空間,真正形成了一個巨大的三維動畫世界,是一個前無古人的驚世之作。尤令人贊嘆的是,旋轉大舞臺不僅是平面上的旋轉,還上下升降,是全方位、立體化的杰作。同時向觀眾展示了舞臺變化的過程,使觀眾了解其中的奧秘,如同魔術師故意揭秘一樣,一下子拉近了舞臺和觀眾之間的空間距離與心理距離,使舞臺美術進一步由三維空間向觀眾的心理空間深化。可見,新世紀高科技舞美表現手段在舞臺演出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值得舞美設計師進一步完善與優化。
綜上所述,可知當今世界舞美設計的創新理念與舞美的表現手段在舞臺演出中呈現出明顯的多元化、全方位、深層次、高水準的發展。今后,我國舞美設計會呈現出風格多樣、異彩紛呈的綜合化大格局,通過對各種舞美手段和新理念的構想,舞美設計正在從以視覺為主的藝術向綜合藝術轉變。舞美設計需要時刻貼合人民群眾的審美習慣和文化需要,讓一切藝術都與時俱進,反映出新時代的本質特征。
參考文獻:
[1] 關櫻麗.中國經典舞劇《絲路花雨》創作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4.
[2] 夏江源.把神奇的想象變為可以感知的現實——歐美音樂劇舞美設計淺析[J].劇作家,2002(3).
作者簡介:張仲紅(1983—),女,甘肅武威人,蘭州飛天劇院中級舞臺技師,主要從事舞臺技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