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中國傳統圖形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這些久經傳承的中國傳統圖形被設計師大量引用、提煉、創新,并應用到各個設計領域。在漢字設計中,以中國傳統圖形為基本創作元素,運用漢字圖形化的設計方法進行漢字設計。本文通過實例分析,探析中國傳統圖形與漢字設計相結合,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關鍵詞:傳統圖形;漢字設計;實例研究
1 中國傳統圖形
中國傳統圖形發展歷史悠久,它主要經歷了三大階段,即原始社會時期、奴隸社會時期和封建社會時期。中國傳統圖形不僅延續了當時的創造思維,而且更多地融合了中國文化思想。中國傳統圖形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形成了不同的寓意,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生命追求型;第二,幸福生活追求型;第三,精神品質追求型。生命追求型類的圖形通過諧音、暗示、借喻等方法描述長生不老、神仙羽人、神獸等內容,如仙鶴,有長生不老的寓意。幸福生活追求型類的圖形比較普遍,人們通過各種圖形,祈求生活幸福、快樂,事事順心,如五谷豐登圖形,用谷穗、蜜蜂等組成燈籠的形狀,有糧食豐收的寓意;招財進寶圖形,豬背上馱著聚寶盆,有祈禱來年發財致富的寓意。精神品質追求型的圖形有梅、蘭、竹、菊等,梅花代表高潔、堅強、謙虛;蘭花代表淡泊、高雅、賢德;竹子代表不屈不撓;菊花代表長壽、正直、高潔。
造型藝術指用一定的特殊材料,以及形、光、色、點、線、面、體等造型手段占用空間,創造可視的平面、浮雕或立體形象,顯示客觀存在的具體事物,與視覺發生親密關系的一種藝術。[1]
2 漢字設計
漢字是當今世界上體系完整、結構嚴謹的象形文字。漢字起源于圖畫,每一個漢字都是一幅內涵深邃的圖畫。漢字利用形態美,通過聲音來傳達意義,形美醒目,音美悅耳,意美感人。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提出了漢字造型的六種方法——象形、會意、形聲、指事、假借和轉注,這種規則、系統的理論,奠定了漢字發展的基礎。漢字從產生、發展到成熟,每一個階段都帶有濃厚的歷史烙印,漢字的類型主要有甲骨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以及印刷字體等。
目前漢字已經發展成了以圖形、象形為基礎,集形、聲、意于一體的文字體系。由于漢字在現代設計中廣泛運用,人們對沿用了幾千年的漢字有了新的要求,現代人希望在漢字原有的基礎上增加趣味性,因此,漢字設計也成為設計行業中一個比較熱點的項目。漢字所蘊含的精華是值得設計師們深入研究的,也是值得炎黃子孫們代代相傳的。
3 中國傳統圖形與漢字設計的結合
3.1 漢字整體圖形化
漢字圖形化以漢字為基礎,對漢字的“形”進行圖形化的創意變形或表現,整體上是圖形的性質,弱化漢字的識別性,強化漢字圖形的審美作用,最重要的是要通過漢字的“形”與“意”實現形與意的結合。在漢字圖形化過程中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方法,例如裝飾、解構重組、替換等。在古文字中的鳥蟲書、剪紙字、瓦當文字、蝌蚪文等都是裝飾性的文字。現代的裝飾性文字既可以在文字表面添加圖形,也可以對文字的結構、筆畫、外形等方面進行裝飾。替換法就是在漢字中添加圖形元素或其他文字形式,在創作過程中,可以用中國傳統圖形替換字體的筆畫,增加漢字的象征性、趣味性等藝術效果。解構重組法是將漢字或圖形打散,即打破原有的規律,重新組合設計,使漢子擁有新的形態。其實,漢字圖形化具有兩重功能,它既有閱讀或傳遞信息的功能,又有視覺審美的功能。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京”字的筆畫經過簡化、夸張、變形,成為一個活潑歡快的人在向前奔跑,不僅與“舞動的北京”主題緊密相扣,同時也生動地表現出北京歡迎八方賓客的熱情與真誠。
3.2 漢字部分圖形化
漢字部分圖形化即“半圖半字”,是漢字設計中常見的方法。具體操作是把漢字個別的筆形用具象的圖形替代,使它既不改變字形,又增強裝飾性,讓觀者極易想到這種變化想表達的含義,進而加深印象。值得注意的是用漢字搭配具象圖形時漢字形式風格與圖形的形意之間的切合。比如“壽”字的設計,用站立的仙鶴替代“撇”,“壽”字與圖形仙鶴的搭配,使欣賞者一眼就能看出“鶴壽延年”的寓意,達到一字盡意的效果。
4 中國傳統圖形在漢字設計中的實例研究
實例一:“錦團花簇”漢字設計
此例選取的中國傳統圖形是唐朝衣服上的飄帶,主要從圖形的提取、重構、風格定位等方面進行研究。在設計漢字之前,不僅需要對飄帶圖形進行形體結構的分析與歸納,同時也要對漢字“錦團花簇”四個字在不影響辨識度的情況下,進行一定的變體或省略。唐朝時期,飄帶是纏于腰間及手臂間的,飄帶迎風舒展,翻轉輕盈。在唐朝以前,飄帶呈長方形條狀,尾部有不同的造型。有的飄帶尾部鋒利如削,這種或彎曲或平面的鋸齒造型,成“芽旗狀”造型;有的飄帶尾部走勢相同,都往同一個地方聚集,類似火焰升騰一般,動勢極強。唐朝的飄帶造型以弧線為主,沒有“芽旗狀”的尾部,但是取而代之的是柔和的卷曲狀弧形、圓形或橢圓形,讓飄帶的流動感更加強烈。
在提取飄帶圖形之后,需要對飄帶進行重組設計。飄帶上部分呈長方形,尾部是卷曲形,根據尾部的特點把飄帶尾部的卷曲設計成類似于花朵的形狀,因為“錦團花簇”的意義與花有關,因此把飄帶的尾部設計成花朵的形狀。再運用漢字圖形化的表現方法進行創作,唐朝的飄帶圖形以又細又長的線造型,因此字體“錦團花簇”也以線造型。將“錦團花簇”的整體筆畫、結構按照一定的美學法則進行替換,使“錦團花簇”圖形既達到閱讀或傳遞信息的功能,又達到視覺審美的功能。將飄帶與漢字結合,使漢字整體透露出古樸、輕盈、飄逸的氣息,也是形與意的體現。
實例二:“福”字設計
此例中選取的是中國傳統圖形——八卦圖形。八卦的造型比較簡單,八卦的每卦都是用三根粗細一樣、長短不一的線條構成。用“—”代表陽,用“--”代表陰,用這兩種符號,按照大自然的陰陽變化平行組合,組成八種不同的形狀,叫作“八卦”。八卦相互搭配變成六十四卦,用來象征自然現象和人事現象,古人用八卦進行占卜,預測生活中的吉兇。
在進行“福”字設計時,首先在百福圖中選取一些“福”字,然后將“福”的平橫豎直等結構用八卦的圖形進行替換。在替換過程中,有些彎曲的結構需要細微調整八卦圖形的方向,使字體更加具有節奏和韻律感,“福”字主要是以線造型,局部也運用了點、線、面的對比。用八卦圖形組成的“福”字,主要用于暗示人們,如果想得到幸福,就要遵守自然客觀規律和人事規律。
5 結語
在觀念多元化的現代設計中,設計師們要勇于探索、積極實踐。中國傳統圖形具有很大的潛力和應用價值,如何從中汲取營養,將豐富的中國傳統圖形與漢字設計結合起來,值得設計師們長期思考與研究。
參考文獻:
[1] 左漢中.中國民間美術造型[M].湖南美術出版社,1992:2.
[2] 武珊.平面設計中的圖形[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5:11.
[3] 杜娟,張星.傳統漢字圖形化設計探析[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9(03):47-49.
[4] 陳潔.平面設計中漢字圖形的應用研究[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5):114-118.
[5] 魯道夫·阿恩海姆(美).藝術與視知覺[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19-35,56-64.
作者簡介:陳興(1987—),女,湖南岳陽人,碩士,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美術系講師,研究方向:圖形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