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社會的設計是一個以多元化為主的新型設計時代。在這樣的時代,任何一種設計風格都有其存在的可能性,也有被用戶喜愛或者瘋搶的可能。換句話說,影響當今時代設計的主要因素不再是設計風格的主導性,而是人們在多元化時代對產品造型、顏色、功能以及實際需求之間的關系。本文以感性意象作為出發點,探討在這一背景下的產品造型設計優化方式,為后期更好地開展相關設計打下扎實的基礎。
關鍵詞:情感意象;產品設計;造型優化
受到全球經濟多元化發展趨勢的影響,目前工業產品設計的最大特點就是有很大的創作空間,大部分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只要能夠設計出符合人們需求的產品,只要用戶喜愛都會促進其高效發展。在這樣一個以多元化為主的時代,產品內部功能的差異很小,人們對于產品需求量的挑選更多地集中在對產品造型的留意和確定之上。為了更好地提升用戶對產品的滿意程度,設計師必須更多地留意產品外觀造型的感性化和意象性,從而更好地提升用戶對產品的需求。
1 通過奇特的造型提升產品的趣味性
設計師可以從產品造型本身的趣味性入手開展設計,對于很多人來說,要想產品更好地融入產品表面,必須通過改變傳統造型特征的方式開展設計。傳統的工業產品設計的造型是以簡單為主的,在顏色處理上,這種產品的顏色往往是以傳授為主。然而,當一些新顧客對產品本身的質量和效果產生疑問的話,設計師可以通過演示的方式讓用戶更好地了解這件產品本身的價值。在進行相關產品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可以通過這種提升產品趣味性的設計,從外形方面提升產品本身的趣味性。
比如,對于皮包的設計,傳統的設計方式是簡約的外形和優質的功能相結合的,為此在進行相關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應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對產品造型的自由性方面,從多個角度出發提升產品造型的特點,為后期更好地開展產品設計打下基礎。
2 通過巧妙的色彩增強產品的互動性
通過巧妙的色彩搭配增強產品之間的互動性。在進行相關的產品設計過程中,要更好地提升用戶對于感性意向的認識,全面提升用戶對產品的第一印象,在開展相關造型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將設計的重點放在如何更好地提升產品的色彩搭配方面。由于色彩是人們與產品展開交流的第一要素,在開展相關的產品設計過程中,設計師應該注重不同色彩搭配給人們帶去的不同情感體驗。
在進行色彩的選擇與搭配過程中,設計師需要重視產品與色彩之間的關系,同時還應注意產品與色彩之間的搭配方式,在充分考慮到個人心理與產品之間的關系的同時,提升產品對個人的影響力。以鐘表設計為例,傳統的鐘表在造型上比較保守,在形狀上比較注重形式的單一和結構的簡潔。在色彩搭配上也顯得比較保守,缺乏顏色的變化。為了更好地提升個人對產品的感性化認識,設計師可以在產品造型和色彩搭配上增添更多的情感化因素,通過在色彩上增加一些個性化的色彩的方式來點綴畫面效果,從而更好地提升用戶對色彩情感的整體把握,豐富用戶的情感心理感受。
3 通過暴露的結構改變產品的觀賞性
通過暴露結構的方式改變產品本身的觀賞性。受到現代工業設計和生產方式的影響,目前大部分產品的外觀造型都是以簡潔、美觀、大方為主的,產品本身也會有一些裝飾,但裝飾效果并不是很強。甚至有的產品在造型上直接以直線和方形為主,不在上面開展任何的雕琢,體現的是工業設計生產模式的特點。當這種簡約的產品設計逐漸普及以后,人們迫切地希望有更多的突破傳統造型風格的產品設計。因此,設計師可以將傳統的設計手法徹底打破,通過暴露產品結構的方式提升產品造型的觀賞性,從而更好地提升用戶對產品的內心需求。
比如,對于一些前衛的手機來說,為了更好地突出手機本身的可觀賞性,吸引更多的用戶購買這款手機,設計師故意將手機后殼上的塑料殼改為透明的,通過這種方式開展設計,用戶可以看到手機內部的零件,從而快速了解產品。當然,這種方式還有利于協助用戶提升對產品的認識,增強對產品的情感交流和視覺意向的情感發泄。感性意象是人對物所形成的感覺,是對物在心理上的期待感受,是一種高度凝練的深層次情感活動。產品感性意象的形成與人們對產品的認知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為此設計師在進行相關的設計過程中,應時刻依據消費者的需求和想法探討產品應具備的感性意象、結構特征,從而縮小其與消費者之間對產品認知的差異。
總之,情感意象是產品設計中的一個主要因素之一,對于很多產品來說,影響用戶第一眼看到產品詳細的主要因素是產品的造型,注重通過改變傳統造型方式來提升產品本身的可觀賞性。為此在進行相關產品設計中,設計師需要努力提升產品本身的應用功能的同時,要增加產品的可觀賞性和情感意象,從獨特的色彩、美妙的造型和結構外露的方式來提升產品本身的觀賞性,從而更好地提升用戶對產品的接受欲望。
參考文獻:
[1] 周美玉.感性驅動的產品設計[J].東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04).
[2] 胡新明,吳莉瑩.淺析產品設計中感性的表達[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8(06).
[3] 蘇建寧,劉志君,王鵬.基于感性意象的產品族造型設計方法研究進展[J].機械設計,2017(11).
[4] 蘇建寧,張秦瑋,吳江華,劉蕓.產品多意象造型進化設計[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2014(11).
作者簡介:王軍亮(1983—),男,湖南益陽人,學士,講師,研究方向:工業設計、品牌傳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