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靚
摘 要:學齡前教育它不單單是一個孩子的學習過程,它是孩子全面發展的關鍵階段,在這一階段孩子開始接受他周圍所發生的事物,接受能力也開始增強,是培養他對學習興趣的最好年齡階段。這個“學習”概括各個方面,日常生活方面的小知識、人際交往、藝術領域方面等等都將是這一學齡孩子所要經歷和學習的,這也都是最初始化的學習。學齡段孩子的思維是最單純的表現,他們不受社會等方面的約束。憑借人才培養方案及目標系統的完整,高校開展學齡前教育有自身的優勢,結合學齡前教育中情商培養以及藝術設計中繪畫基礎培養的重要性,繪本插畫課可以作為高校開展學齡前教育的必修課程。
關鍵詞:學齡前教育;藝術設計;插畫;繪本課
1 學齡前教育的重要性
幼兒期是智力發展極為迅速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精力充沛、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富于幻想且喜歡發問,是進行教育的良好時機。抓住孩子這個時期的教育,是家長必須重視的問題。
幼兒期是人生受周圍因素影響的開始,人的許多基本能力都是這個年齡階段形成的,如語言表達、基本動作以及某些簡單的生活習慣等等,同時,處于這個階段的孩子,性格也在逐步形成。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如果把他本人17歲達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歲時就達到了50%,4~8歲又增加了30%,8~17歲又獲得了20%。可見幼兒在5歲以前是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也是進行早期智力開發的最佳時期,這個時期所實施的教育,將是孩子早期智力發展的關鍵。
2 情商與幼兒情商的特點
情商培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情商包括5個方面的能力:第一,了解自己情緒的能力;第二,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第三,以自己情緒激勵自己行為的能力;第四,了解別人情緒的能力;第五,與別人友好相處的能力。實驗證明,在情商的這五個方面的能力中,情緒的控制能力是關鍵。
3 幼兒情商的特點
第一,自信心強。自信心是成功的必要條件,是情商的重要內容,自信是不論什么時候有何目標,都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有能力和決心去達到。
第二,好奇心強。對許多事物都感興趣,想弄個明白。
第三,自制力強。即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動的能力,有時是善于迫使自己去完成應當完成的任務,有時是善于抑制自己不當行為的實施。
第四,人際關系良好。指能與他人友好相處,在與其他幼兒相處時,積極的態度和體驗(如關心、喜悅、愛護等)占主導地位,而消極的態度和體驗(如厭惡、破壞等)相對較少。
第五,具有良好的情緒。情商高的孩子活潑開朗,對人熱情、誠懇,經常保持愉快。許多研究與事實也表明,情緒是影響人生成敗的一大原因。
第六,同情心強。指能與別人在情感上產生共鳴,這是培養幼兒愛人、愛物的基礎。
結合幼兒心理及生理發展需求,情商培養尤為重要。6歲之前的兒童,經過專家研究,繪本閱讀的形式是最能讓學齡前孩子接受的教育形式。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色彩豐富的畫面,奇形怪狀的人物造型,百變的場景設計,都是孩子們心中的童話世界所擁有的。
4 繪本閱讀的重要性
繪本是以圖碼為主,以語碼為輔,展現低齡兒童視域中的審美世界圖景,并能與低齡兒童這個接受主體產生積極的、有意義的互動效應的一種讀物。它作為一種以圖畫為主要表現內容和形式的讀物,構圖巧妙、造型生動、色彩優美,對于幼兒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其中的故事富有節奏韻律感且幽默詼諧,擬人夸張的語言也符合幼兒年齡的語言特點。學前教育是兒童人格塑造的奠基石,是品德教育的重要時期,也是良好心理品質形成的最佳時期。
有一個快樂閱讀的基礎,那么,好的繪本故事對孩子的啟蒙意義就是巨大的。通過閱讀學會的自理能力、邏輯思維以及語言溝通能力都是家長手把手教不出來的。兒童的想象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直接或間接的體驗獲得的,體驗越豐富,想象力越豐富。
孩子通過對繪本故事的理解,強大了自己的內心,并逐漸建立起了自己的判斷標準。還有很多優秀繪本潛移默化影響著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用溫暖親切的小故事生動再現孩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教會孩子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例如,如何面對困難、如何克服恐懼、如何關愛別人、如何與人相處等等。只要在閱讀時加以正確的指導,就可以讓孩子受到熏陶,培養出健全而有魅力的品格,搭建好通向社會的語言橋梁。
5 藝術課程插圖與繪本課相結合
在美國、日本及歐洲國家,兒童繪本已成為書籍出版行業中的佼佼者,市場認可度已經達到80%,在中國,也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繪本閱讀的重要性,并極力為自己的孩子購買并講解國內外優秀的繪本故事。針對目前市場的發展形勢,筆者相信在未來市場,圖形轉換的思維方式將與文字進行更巧妙的結合。同時,筆者結合動畫本科十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以下幾點教學建議作為參考。
第一,充分發揮藝術繪畫優勢,用簡單畫面描述故事。繪本插圖不受時空、地域的限制,繪本的作者必須在限定的篇幅里把一個故事講得既清楚又好看。這就要求繪畫者在有限的空間里表達出大量的信息,而圖畫就可以達到文字所不能達到的作用,一本好的繪本,能讓一個不識字的孩子僅看畫面也能“讀”出大意。
第二,培養學生良好的文學功底,用圖形來替代文字。一個優秀的兒童故事本就有著獨特的魅力,如果再配上優秀的插圖,就能成為優秀的繪本圖書。藝術與文字的結合能產生更好的閱讀效果。
第三,畫面的連續性能使靜態變成動態。在閱讀的過程中,往往最能吸引孩子的是故事情節,而正是畫面的連續性,才讓這些情節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在人腦記憶中最深刻的往往是一件事而非一張畫。這是因為大腦在產生記憶時,動態往往比靜態更能產生聯想。
第四,系統學習繪畫技巧,掌握藝術風格。繪本的設計師都有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有符號化的代表,這就是繪本插畫師的風格。掌握并分析研究插畫師的風格,有助于形成自己獨有的設計語言。人們的喜好往往是不同的,只要是輕松有趣的繪畫表現形式,就有相應的推崇者。
學齡前教育是我國目前比較薄弱的教育環節,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這個行業,為孩子們的成長做一些貢獻,希望更多的大學能開展學齡前教育這個專業,讓學齡前教育師資隊伍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