庹晴艷 龔寶珣
摘 要:《紫藤花》是一首扣人心弦,宛轉悠揚的優秀二重唱歌劇選段,該作品由韓偉、王泉作詞,施光南作曲,出自歌劇《傷逝》。此曲由男女主角子君和涓生演唱,在《傷逝》中以不同的音調和變奏方式出現,本文以音樂情感對比為出發點,從不同的角度更加傳神地描繪歌劇的情感變化。
關鍵詞:《紫藤花》;《傷逝》;重唱;分析
1 歌劇《傷逝》的劇情簡介
《傷逝》這部歌劇改編自魯迅先生的同名小說,描述了在民國時期的北平,主人公子君和涓生為了追求自由婚姻,沖破封建家庭的牢籠,走進新式家庭,但最終以失敗導致“一傷一逝”的悲劇。
本文以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1981年的范本為研究基礎創作。《紫藤花》初次出現是在春末夏初時節,歌劇的音樂表現上運用了重唱、伴唱、合唱等多種演唱形式,同時還運用了西洋歌劇的詠嘆調、宣敘調等表現手法。在歌劇結構上以6個相互連貫的場景和“春”“夏”“秋”“冬”四季時序為線索展開故事。其中子君經歷了感情生活的4個季節,而《紫藤花》第一次出現是在“春”中子君和涓生的二重唱,結尾加入四重唱。最后一次是在“冬”中,以合唱的形式作為背景音樂出現。兩次出現的形式各不相同,卻形成鮮明對比,深入人心,意味深長。
2 《紫藤花》兩次出現的形式
《紫藤花》第一次出現在歌劇中是涓生向自己心愛的子君定情之后,獻上見證他們愛情的紫藤花。借花抒情,坦白心意,深情而興奮地向子君表達愛意。子君手捧著潔白醬紫的紫藤花,向涓生表露心中的誓言。以紫藤花為證,為追求自由的愛情和幸福的將來,從而演唱的愛情歌曲。
此曲是一首同一曲調的復調歌曲,采用了三段體曲式。第一段為子君、涓生對唱:“潔白絳紫美如云霞,……我把你輕輕采擷。”涓生借紫藤花抒發對子君的愛意,子君手捧藤花,回應涓生:“紫藤花……向天涯”表達了子君懷著對未來的向往。隨著作品進入第二部分,由子君倡導句的第一小節后,涓生模仿,加入伴句,在發展變化的輪唱中終止。“紫藤花……”“紫藤花,藤花……”“永在我記憶里垂掛”,子君和涓生相互呼應,旋律錯位交替,展現出了歌詞中隱藏的濃濃的愛意。最后進入第三部分,也是全曲主旋律。用“mu”加入四部合唱。全曲在深遠的意境中結束。曲調感情真摯平穩且優美,富有韻味。
《紫藤花》最后一次出現在歌劇的第四個段落“冬”中,這時子君和涓生的感情已經不是開始的樣子,他們的愛情經歷了歡心的《欣喜的等待》、迷茫與吶喊的《風蕭瑟》以及絕望又悲涼的《不幸的人生》。此時,他們的感情早已破裂,失業的涓生在失去了物質基礎后,選擇了放棄愛情。子君已經失去了自己的獨立能力,成為家庭主婦,過著和封建女性一樣每日打理家庭的生活,和之前那個獨立自主、反對封建、推崇新思想的子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子君說:“涓生,我走了。”音樂響起,此時的歌曲《紫藤花》已不是子君和涓生的二重唱,而是一首以混聲合唱為背景音樂的歌曲,由女聲聲部演唱歌詞,男聲聲部演唱一個“啊”,聲音沉重而悲切。女聲聲部相互呼應。全曲像是在哭泣,又像是在訴說。
“紫藤花,……潔白絳紫美如云暇,”演唱得深情動人且悲傷;子君回憶過去和涓生的以花定情,以及他們曾經追求理想毫無退縮,無所畏懼,沖破封建家庭,向往自由愛情。現在卻是愛人的離棄,心中悲痛。“紫藤花啊……愛情見證心靈的花”,音樂凄涼而傷感,富有悲涼之意境。涓生曾經手捧紫藤花贊美她,他們在紫藤月下歡聲笑語,同他一起向往新時代的新生活,可如今,愛情和理想以失敗告終。“凝聚多少熱淚歡歌,永在我記憶里垂掛。”愛情已不在,理想已被現實摧毀往事,美好的記憶卻在心里垂掛著,無法忘記,無法放下。子君最終無法接受父親的威嚴,破碎的理想、失敗的愛情、路人的嘲諷是她悲劇命運的原因,此時歌曲結束,觸目動心,扣人心弦,意味深長。
3 結語
歌曲《紫藤花》在劇中兩次出現,雖是同樣的旋律,但卻產生了對比。首先是情感對比,第一次以二重唱的形式出現,表達了子君和捐生彼此的愛意以及對新生活和自由愛情的向往。這時演唱充滿希望和熱血。第二次以重唱的形式以背景音樂出現,新生活被現實摧毀,兩人感情破裂,子君對生活絕望,在寒風中死去,此時音樂充滿凄涼和悲傷。
《紫藤花》兩次出現也是子君思想變化以及作者對子君評價的對比。第一次出現歌頌了紫藤花,同時也歌頌了子君。她生逢戰亂年代,作為女子,她完全可以聽從父親的安排,服從包辦婚姻,嫁個不錯的人家,過著安逸的生活,但她受“五四運動”社會新潮的影響,在新道德、新觀念的影響下,她不甘平庸,期待新時代屬于她的錦繡年華,追求自由婚姻。這也是作者對她最開始敢于沖破束縛和敢愛敢恨的肯定。《紫藤花》第二次出現以合唱的形式作為背景音樂,子君在冬中死去。這時的背景音樂仿佛是社會和作者對子君的同情,同情中也包含著對她的諷刺和批判。子君雖然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但她始終沒有堅持下去,新潮的女性是有自己工作且可以經濟獨立的,但她選擇做家庭主婦這類封建女性該做的事情。同時也批判了子君這類人物,開始披著新時代女性的外衣,在表面上打著新道德、新思想的口號,但骨子里沒有徹底改變,還是存在封建思想,和傳統女性一樣,不能獨立自主。
《紫藤花》兩次出現揭露了人物內心世界以及感情變化的過程。紫藤花與其他花兒不同的是:大多數花兒朝上開的,而紫藤花卻是向下開的。《傷逝》是一部悲劇,有《紫藤花》這樣的歌曲在里面,既能讓人在悲劇中對未來充滿希望,傳遞了那個時代的美好和人們的向往,也反映了當時個人與社會的沖突,揭示了民國時期封建勢力對女性的壓迫以及人們在那個時代的不幸。
參考文獻:
[1] 馬語嫣.“字里傳情”——淺談歌劇《傷逝》中二重唱《紫藤花》的情感處理[J].北方音樂,2017(09).
[2] 姜會敏.歌劇《傷逝》的愛情悲劇探析[J].遠清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4).
作者簡介:庹晴艷(1996—),女,湖南張家界人,本科,研究方向:音樂教育。
指導老師:龔寶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