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瑞潔 高婷
摘 要:花藝軟裝通過造型、芳香感、新材料組合和意境營造,為人居環境帶來了全新的美學體驗,既豐富了室內軟裝的表現形式,又引領了空間裝飾的新流行趨勢。本文將從視覺、嗅覺、心理學通感等角度闡述如何更好地將花藝應用于室內軟裝設計。
關鍵詞:室內設計;軟裝花藝;芳香感;氛圍營造
花藝裝飾憑借其凈化空氣、柔化或優化空間形態、彌補硬裝缺憾等突出的實用性,以及特有的芳香感和美感等多重價值,漸漸受到重視。
1 花藝造型——氛圍營造中的視覺應用
1.1 概述不同造型在不同室內風格中的應用
東方式花道有很多流派。其中主要有中式、日式花道等。古人在佛前供奉人工制蓮花稱為供華,華即蓮華的簡稱,供花的東方花道便從此演變而來。東方花道特點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用花量少;二是追求簡單的線條美;三則是用色極清雅。另外東方花道注重花藝風格與內在精神,比如,日式花道精神常常在于藝作者的情感表達與創造,它以花的含苞、盛開和枯萎代表過去、現在以及未來,強調花與職業的自然循環生態之美,并且認為這是宇宙永恒的縮影。而在中式設計中,園藝師的“神會心謀”(清代方熏語)可實現意境的創造,即花藝可創造意境,可實現對所設計空間的提煉與升華,它既是自然景物,又不同于自然景物。中式風格中,以當季材料和自然形態為核心,并結合傳統中式元素,體現中式風骨,營造古樸典雅氛圍。
總之,風格的背后是特定地域、文化、人們生活習慣的綜合反映,而植物也有它特定的生長環境,因而要立足風格背后的文化精髓,從而營造氛圍。
1.2 將設計構成思維應用于花藝營造氛圍
花藝方案要整體考量空間定位與材料取舍兩大方面。花藝設計首先確定點位、功能空間、氛圍、花藝形態。其次,確認花型,可分為團狀、上大下小等平面構成關系、疏密聚散關系,或流線型、半圓形、杯狀花藝。另外,所搭配的花器構成的點線面關系及色彩構成關系也需考慮。再次,考慮年齡層次。以女性空間為例,年輕化的女性喜歡蕾絲、刺繡、花卉植物或特定喜好元素等。而偏向成熟化的女性,則可從花卉的肌理質地觸感、材質質地等入手。最后,花藝用料計算也是必不可少的,花材葉材、制作輔料如花藝剪、玻璃紙、劍山(日式花道用于固定花材)、保鮮劑(如可利鮮)等的用量,還需要考慮是否易于打理以及人工投入維護成本等要素。
1.3 花卉裝置藝術的應用
空間裝置藝術是通過工藝技法實現裝飾材料、幾何形態、色彩的融合,從而形成視覺上的沖擊及空間匹配的藝術表現形式。傳統的裝置藝術如雕塑作品,給人靜止而冰冷的感覺,而花藝的鮮活生機賦予空間浪漫的女性特質,與硬質裝飾協調融合,可豐富空間氛圍感受。
其實很多著名場所也有其標志性的大型花藝裝置。比如,著名建筑師隈研吾與國寶級花藝藝術家Daniel Ost聯手為三越百貨打造的系列裝置藝術鳥,以萬蘭花為主角,與3600根試管巧妙結合,吸引了眾多顧客,不僅促進了人與空間的互動,還營造了溫馨的購物氛圍。此外,成立于1673年的三越百貨,以其獨到的設計理念和眼光,早已成為備受矚目的奢侈品百貨典范,其選用了花藝裝置藝術,也體現了花藝與裝置藝術在公共空間氛圍營造中的前景與價值。
除此之外,在氛圍營造中需注意裝置的整體構思以及點線面關系。傳統中式空間可配合傳統中式元素物件以及花藝如花鳥、字畫,可搭配傳統中式鳥籠造型擺件,此外,中式墊座、幾架都是傳統承托配件,既不喧賓奪主,又有畫龍點睛之妙。西式空間可搭配西式雕塑,如賈克梅西式的裝飾藝術、Alice Aycock的公共折紙藝術裝置等。總之,花藝與裝置藝術相輔相成,打造的空間日趨流行,極具魅力。
2 花藝芳香感——氛圍營造中的嗅覺應用
“花朵是人們最欣然并且最容易與自然對話的途徑”,而香氣就是花朵的靈魂,香味之于人的感覺,更像是直抵內心的傳譯之路。如果說美人是懂得用香來俘獲人心,那每一個美好的空間、值得被記憶的地方,也該是帶著香氣的。考慮到鮮花雖自帶芳香感卻有時效性,需常打理等弊端,仿真花雖然打理周期長,但無芳香感,因而,植物精油可配合花藝營造空間氛圍、改善情緒。以下對5種典型香薰進行簡要說明。
第一,巖蘭草(英文俗名Vetiver)原產于印度、印尼及拉美地區,具有適應能力強、生長繁殖快、耐寒耐脊的特點,其貼近大地生長,親近自然,故花志為踏實。其氣微,帶有芳草香,因而有鎮靜神經、緩解緊張的作用,適合居家書房噴灑,為過度透支腦力而忽視身心感受以及缺乏安全感的現代人帶去較好的空間氛圍感受。
第二,檸檬草(英文俗名:Lemongrass)。檸檬草即東南亞香茅,也常見于東南亞料理,喜溫暖濕潤環境,喜光照充足。香茅草氣味清新,能使人放松,有清新空間空氣、抗菌驅蟲的功效,特產于東南亞馬來西亞、泰國的香茅可用于東南亞風格室內空間,其香氣使人放松,為在華工作的東南亞籍人群化解鄉愁,讓人感受到一種不動神色的關懷,直觸心底。
第三,小花茉莉(英文俗名:Arabian Jasmine)原產于印度,如今在世界各地廣泛栽培,精油采取浸膏法萃取花朵部。其香氣空靈,柔軟人身心,適合營造自信優雅的女性空間,如蒸汽室、瑜伽會所等。
第四,佛手柑(英文俗名:Beragmot)。具有明媚香氣的佛手柑原產于意大利,其精油萃取采取壓榨法,其特有的清新香氣能夠給人帶來快樂,能放松心情,帶來陽光的清潤以及純凈海洋、天空和青草土地的香氣,給人愉悅的感受。度假型酒店、休閑會所皆可選擇此種香薰。
第五,橙花(英文俗名:Neola)屬蕓香科柑橘屬,原產于意大利亞的橙花喜溫暖潮濕,精油萃取部位為花朵。來自熱帶的橙花其花志為自信,其名取自歐洲公主名,花語為做最完美的自己。其香味略帶苦意,有些微木本味道的花香,夏天盛開的橙花給人陽光的感受,能開闊心胸、增強自信。
除了上述具體香氛外,香燭產品也是展陳、會場類空間氛圍營造的新寵。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全球蠟燭類產品總銷量已突破100億,歐美國家市場占70%,[1]其與無芳香感的仿真花配合營造氛圍,吸引著喜歡新鮮,追求情調,視野開闊的年輕人,因而結合花藝可以打造年輕化、高格調感的空間。
3 花藝美學——氛圍營造中的心理學應用
3.1 通感效應應用在花藝空間氛圍營造
何為通感?即“移覺”,辭海中解釋其為:“將人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不同感覺相交錯、相溝通,彼此轉換得到新的心理經驗。”筆者理解即當客觀事物觸動人的某一感官時,與人的原有認知體系發生聯系,從而觸發其他感官內在感知的現象,屬人的高級神經活動。[2]而通感即“五感設計”,在現代設計領域漸漸得到重視,在家具設計中已經得到探索及應用,將這一理念應用于花藝軟裝中也值得探索。
現代花藝中的材料多樣,也從通感角度影響著空間氛圍,有機器件、金屬、玻璃、陶土甚至竹藤、麻布等環保材料,都融入了作品中,并且手法多樣如裁剪、折疊、扭曲、聚攏等,傳達出粗獷、精致,華麗或平淡的多樣空間氛圍。不同材質肌理帶給人不同的觸覺感受,從而產生豐富的視覺及心理學感受。
由此可見,花藝軟裝是達成多感官美感統一的高雅藝術,應用于氛圍營造,可多角度調動人的體驗,提高環境生活品質,前景無限。
3.2 花藝擺放風水學角度營造氛圍
從營造氛圍、傳情達意角度闡述室內花藝設計,風水學更是不得不提及的一部分,因為風水學不僅是中國傳統建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很多中國人甚至亞洲人尊崇或口口相傳的重要生活習慣。比如,家中的長者會告訴晚輩,仙人掌不適宜放在客廳、臥室,一則表面上看尖交太多,二則家是休養生息之所,不適宜擺放過于尖銳之物,但可放陽臺或室外,寄托阻擋小人的美好愿望。這可能是深植于華人心中的常識,這也是建筑風水學的一部分。再如,生意人更忌諱風水及入口門朝向問題,入口門禁對尖角,他們認為尖角如利劍,傷人傷財,雖然并無科學依據,但確實困擾生意人,并且尖角過多也實在不美觀,可用植物巧妙破解空間問題,視覺上也為室內空間營造更舒心的氛圍。
風水學的功能就是宏觀地把握各子系統之間的關系,使之結構得以優化,從而謀求最優。花藝綠植的定位設計尊崇風水學,能夠體現國人“道法自然”“承順天意”的觀念。風水學是前人經驗的集成,不能說全無科學依據,但人心撫慰和視覺美觀的作用值得強調,不宜過分較真或執著。
4 結語
隨著現代化人居理念的更新及多元,在對居住舒適度有所要求之外,人們也注重場所的美感與氛圍,筆者希望通過花藝在室內軟裝領域的推廣,以小見大,體現軟裝不僅為了居住,更能體現人居生活態度,升華風格背后特定人群的精神層次,使現代人更舒適、詩意的居住。
參考文獻:
[1] 孫東方.全球蠟燭市場發展現狀及趨勢[J].當代化工,2012,41(4):405-407.
[2] 陶立婧.“通感”在家具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江南大學,2009.
作者簡介:趙瑞潔,女,江蘇南京人,長春理工大學環境藝術設計專業2016級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室內軟裝設計。
高婷,女,碩士,長春理工大學文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公共空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