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琵琶表演極具表現力,尤其注重體現音樂的“韻味”。所謂“韻”,也即演奏時所采用的潤音技巧,比如吟揉等。如果說右手指法最大的作用在于發音,體現的是琵琶藝術的生命力,左手技法主要是揉弦,也是琵琶演奏的靈魂。而揉弦不僅能夠使琵琶的音樂更加優美,還能極大地提升音樂的表現力。
關鍵詞:琵琶;演奏;揉弦
1 琵琶揉弦的基本動作
琵琶演奏的技法由兩個系統構成,也即左手演奏系統和右手演奏系統,左手的技法主要是揉弦。類似于其他同類型樂器,演奏琵琶時,揉弦時主要是腕部用力。在傳統琵琶和傳統二胡演奏當中,揉弦主要都是通過手指來完成,但兩者又有一定差別,琵琶演奏當中主要用手指的小關節來拉動,而二胡演奏當中則是用手指壓弦。但在用力方法上,琵琶與提琴相同,因為就揉弦技巧而言,琵琶和二胡很大程度是在借鑒和參考提琴指法的基礎上形成的。為方便演奏,提琴采用了指板設計,只需要運用腕部帶著手指一起運動,就可以完成揉弦,指肉摁住琴弦,不停地擺動,從而使發音的音高出現細微的變化,進而形成振音。而琵琶由于受自身品位局限,如果也采用同樣的方法發音,很難收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必須調整用力的方式,使上下擺動轉變為里外拉動,使音高的變化加大。所以,在演奏琵琶的過程中,手腕始終會不停地運動,并且帶手指一起運動,從而完成揉弦。為保持手腕部分與手指部分的協調一致,演奏當中必須始終采用相同的動作。揉弦需要掌握的要領如下:將大指與按提指作為支點,演奏時以整個手掌作為支撐,盡可能鼓起每一個手指,朝著上方及外側運動。如果放緩動作,食指虎口處就會靠近樂器的邊緣,而手指則會由上朝外運動,將弦拉出。弦拉出之后,由于自身彈力,手腕自然會朝下,朝著內側運動,按指也會隨之回復,演奏者只需要連續進行以上動作,琴弦發音就能形成十分穩定的波動。
2 揉弦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2.1 手腕與手指的協調
演奏琵琶時左手會一直不斷地揉弦,但在運動方向上,手腕與手指有差異,所以揉弦成功的關鍵就在于兩者間的配合,如果不能恰當地控制力度,很容易導致手指跟隨手腕一起運動,對取音效果造成影響。盡管相比于其他樂器,琵琶揉弦難度更大,但只要掌握正確的訓練方法,長期進行練習,可以使手腕和手指之間的配合更加自然。揉弦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訓練中指,因為中指與手腕之間進行配合的難度較低。其次訓練無名指,然后訓練食指,小指的訓練可以放在最后。無名指位于中指和小指之間,活動時容易受其他手指影響,對于相鄰的手指有較大的依附性,獨立活動的能力較弱,應當重點進行訓練。食指和大拇指的支點處于同一平面,特別是手腕部分處于運動狀態時,相互協調的難度會加大,在進行練習時需要特別留意。小指與大拇指之間距離較大,與腕部之間更難保持協調,這也是練習的一大難點。
2.2 手腕、手指張弛有度
演奏者初學琵琶時,肌肉很容易僵硬。心理學家與生理學家都對這一現象進行了研究,并且發現了一些肌肉運動的規則,其中有兩點值得我們重點關注:其一,要盡可能避免肌肉緊張,除非是因為工作需要;其二是當某個關節的肌肉過于緊張時,要盡量避免其他地方的肌肉也出現緊張。根據以上兩點可知,在進行訓練時,不僅要懂得哪些地方的肌肉應當緊張,如何才能讓肌肉習慣緊張的狀態,同時還要找出可以放松肌肉的訣竅。在練習的過程當中,手腕部分的運動相對容易掌握,而按指的難度較大。如果無法正確地把握手指的動作,同一動作就需要反復兩次才能完成。所以,應當先用按指拉弦,然后使弦自然復位,而不是通過手指將弦送回,否則手指的力度會上升,使波幅失去平衡,還會有使用推拉指法的嫌疑。除此之外,按指的肌肉如果太過僵硬,音就會被按死,不僅會導致動作過于僵硬,同時也無法完成揉弦的動作。
3 琵琶揉弦的實際運用
以在挑、彈等彈奏手法當中加以運用。并且琵琶十分注重共鳴音,在舒緩或者簡單的旋律當中,每一個音都可以采用揉弦進行演奏。在進行訓練時,要注重把握以下幾點:
3.1 把握曲目的內容及情感
關注音與意之間的關系,如果不注重兩者間的聯系,只是單純地注重技巧,很難獲得理想的演奏效果。演奏者運用技巧使樂器發音,而“意”源于演奏者自身對于作品情感的理解,來源于演奏者自身對于情感的深刻體驗,如果演奏者未能將自身情感融入樂曲,就會導致揉弦技巧難以表現內容,同時也會導致演奏過于造作。
3.2 把握好波幅的大小
琵琶是一種高品位的傳統樂器,演奏者在演奏過程當中要認真做好揉弦的動作,要注意聲音的波幅,如果波幅起伏太大,音高就會出現劇烈的起伏,如果波幅太小,音高變化又太小。要想把握好這個尺度,重點還是在于深入理解樂曲的感情,同時還要充分地考慮音樂自身的表現力。比如旋律、音高等。
3.3 把握好速度的快慢
根據大量的實踐,揉弦速度會影響波幅,且這種影響為反向。除此之外,右手指法也會對揉弦造成影響,如果音樂旋律速度提升,輪指的頻率也會加快,揉弦速度也會加快,如果輪指頻率減緩,揉弦速度也會放慢,在配合方面就會變得自然。從大體上來看,揉弦頻率和滾奏頻率之間存在關聯。也可以說,每一次滾奏彈挑,就相當于揉弦當中的一次往復。如果所彈奏的音符較長,可以將音符的時值作為依據。根據以上分析,演奏者是否能夠正確地掌握揉弦技巧,對琵琶演奏而言極其重要。部分演奏者的演奏表現力明顯不足,音色不夠悅耳,正是因為所掌握的揉弦方法并不正確,并且不善于運用揉弦的聲音效果。即使是一些自身音質欠佳,共鳴不足的樂器,只要演奏者可以正確運用揉弦的技巧,再配合右手指法,仍然可以演奏出優美的樂曲。所以,對于揉弦,我們必須給予充分的重視,并努力地去掌握。
參考文獻:
[1] 張曉凡.琵琶揉弦初探[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1990(04).
[2] 劉石.琵琶演奏吟揉弦的訓練及運用[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及表演版),2003(04).
[3] 董九儒.琵琶揉弦技巧的規范化演奏與教學[J].音樂學習與研究,1998(02).
作者簡介:馬晶萍(1982—),女,吉林吉林人,研究生,吉林藝術學院助教,從事琵琶演奏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