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纖維材料不論是在抽象主體還是在空間藝術行為上,均可表現出獨特的藝術效果,由此得到了現代裝飾的廣泛推崇。纖維材料憑借其多樣豐富的表現形式,實現了與當代裝置藝術的有機融合。本文通過闡述裝置藝術與纖維材料的內涵特征,分析纖維材料在裝置藝術中的表現形式,對纖維材料在當代裝置藝術中的實踐應用展開探討,旨在為研究如何促進當代裝置藝術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纖維材料;裝置藝術;應用
0 引言
藝術在當今社會的應用領域變得越來越廣泛,其綜合地位也得以不斷提高。裝置藝術作為一種材料與場地有機融合的藝術形式,創作者可結合各種環境條件下的不同材料特性,有效發揮自身藝術才能進行創作,通過必要的改造、優化,以推進環境材料裝置與個人藝術的有機融合?;诖?,原本死氣沉沉的纖維材料被賦予了創作者的思想情感,進而得以重獲生機,展現出一種富麗堂皇的藝術形式,使廣大受眾獲得眼前一亮的視覺體驗。一件好的藝術作品,通常可贏得受眾的內心共鳴,而通過對纖維材料的合理應用,再結合各種環境條件及所需求的裝置藝術特征、性質開展加工及創造,便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強裝置藝術的感染力,滿足裝置藝術對各種形式及各種方向的要求,進而實現藝術作品與人的內心交流與互動。由此可見,對纖維材料在當代裝置藝術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裝置藝術
裝置藝術是一種可使受眾身臨其境、涵蓋多維空間環境的藝術品,有別于其他形式的藝術品,比如繪畫藝術只可呈現于室內,而裝置藝術則可擺脫展示空間的束縛,同時近年來其觀賞空間也不斷由室內走向室外。對于裝置藝術作品的創作,創作者通常要考慮展示地的環境條件及空間特征,然后結合這兩方面內容開展綜合創作。對于裝置藝術的特征而言,主要表現為:其一,裝置藝術表現出一定的獨立性,換而言之,一件藝術作品要有自身的靈魂,在一個較為獨立的空間展示自身在視覺、聽覺等方面的藝術特征;其二,裝置藝術具有極強的互動性,在裝置藝術創作過程中,創作者要充分考慮受眾的層次及其觀賞水平,并且還要認識到展現藝術是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三,裝置藝術有別于其他藝術形式,其所受創作材料、創作媒介的影響頗小,是一系列藝術形式的綜合應用,可將其界定成一種開放的藝術形式;其四,相較于繪畫等可長期收藏和保存的藝術品而言,裝置藝術品大多是用以短期展示和欣賞的,并不具備長期展示或收藏的價值。
2 纖維材料概述
纖維材料是存在于物質世界中所有表現出纖維特質的材料的一種統稱。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創作材料,纖維材料有著十分悠久的發展歷史,不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人類的服飾很大一部分是由紡織纖維制成,而現代的纖維材料遠遠不只是可紡織的纖維?,F代纖維材料主要可劃分為:其一,天然纖維材料。天然纖維材料主要由植物纖維材料、動物纖維材料等組成,其中,前者是指諸如棉麻、木纖維等原始性可靈活得到的各種纖維材料;后者是指諸如蠶絲等通過動物體得到的纖維材料,動物纖維材料組成材質以蛋白質為主,因而在形態上與植物纖維材料存在極大的差異。其二,化學纖維材料?;瘜W纖維材料主要由合成纖維、人造纖維等組成。其中,前者是通過化學聚合而成的,即為采用高分子量聚合物添加進有機溶劑中制成紡絲原液,然后通過干法或者濕法紡絲工藝制作而成;后者則是采用天然材料經多道工藝后制作而成。不論是合成纖維還是人造纖維,均可結合實際需求切割成各種長度或直接使用的長絲,它們的一大共同特征即為在燃燒狀態下可熔融為滴狀。隨著現代工業的不斷發展,化學纖維逐漸轉變成紡織纖維的重要主體,在裝置藝術應用中,化學纖維材料可彌補天然纖維材料所存在的諸多不足,進而有效滿足裝置藝術創作者的一系列需求。其三,無機纖維材料。無機纖維材料主要由石棉纖維、玻璃纖維等組成。無機纖維材料具備良好的耐磨性、耐熱性,在大量裝置藝術作品創作中可用于塑造英朗、堅毅等特質。另外,當代裝置藝術創造者還廣泛地將金屬絲、光束、羽毛、樹枝、水柱等作為藝術創作的材料,纖維材料應用已然打破了傳統的應用模式,只要是細長、絲狀、條狀的物體,在裝置藝術創作者看來均可作為纖維材料。[1]
3 纖維材料在裝置藝術中的表現形式
3.1 立體形式
立體形式,亦可稱為軟雕塑形式,指的是采用繩、帆布、乙烯基、乳膠等軟性材料制作成雕塑形式供人們觀賞的裝置藝術作品。因為所采用的材料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所以這一裝置藝術作品的制作對材料選擇提出了較為嚴苛的要求;但另一方面,這一形式的裝置藝術作品可呈現出別具一格的視覺效果,為受眾帶來截然不同的視覺體驗。
3.2 動態形式
動態形式的裝置藝術主要可劃分為兩種:一種是創作者將作品呈現于室外,利用風、雨等一系列自然條件以實現作品的展示,進一步實現對自身創作意圖及思想觀念的表達。這種形式的裝置藝術表現得尤為逼真,結合對應需求的外界環境,因而通常需要應用軟性材料創作。另一種動態形式的裝置藝術作品則是利用現代科技完成的,即將水柱、光線、激光等作為纖維使用,通過對靜態色彩進行技術合成處理,表現得更為鮮明,進一步實現對作品的創作。此類裝置藝術作品通常以環保、生命為主題,以彰顯自然、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性。
3.3 懸掛形式
懸掛形式指的是一種將相關物體懸掛于固定空間的裝置藝術形式,再結合創作者對軟質、硬質纖維材料的創作應用,用于室內裝飾以為人們帶來一種賞心悅目的視覺體驗。
4 纖維材料在當代裝置藝術中的實踐應用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裝置藝術創作者應當緊緊跟隨時代前進的步伐,不斷改革創新,將纖維材料科學合理地應用于當代裝置藝術中。要進一步促進當代裝置藝術可持續發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4.1 纖維材料在墻面壁飾中的實踐應用
常見的纖維材料不僅在紡織服裝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在裝置藝術作品中也得到了不斷的推廣。以纖維材料在墻面壁飾中的應用為例,因為纖維材料具備良好的柔韌性,所以在對其進行加工處理時,可采用多種不同的表現手法。雖然墻面壁飾原本是在片面上創作而成的,然而通過對纖維材料的應用,能夠營造出多樣豐富的平面化效果。[2]長期以來,人們所看到的平面纖維藝術極易給人乏味呆板的感覺。另外,常見的纖維藝術大多是借助墻面或地面展現的,選取的材料塑造方式也主要為纏繞、編織,進而凸顯出纖維材料的質感及韌性。通常情況下,依托墻面壁飾形式呈現纖維藝術,可使墻面整體在受眾眼前一亮,并可為單調的白色墻面帶來必要的生機,使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得到有效滿足,并為人們帶來良好的視覺體驗,甚至對于整個空間來說,可提升空間的整體美感。除此之外,纖維材料在墻面壁飾中的應用,還可掩飾墻面的縫隙、污點等缺陷,或改變墻面在整體空間中構圖結構不完善的情況。纖維材料的柔軟特性與堅硬的墻面還可形成鮮明的對比,進而建立起彼此間的協調。
4.2 纖維材料在空間三維作品中的實踐應用
纖維材料在墻面壁飾中的應用屬于在二維空間中的應用,而纖維材料在三維空間中的應用,則一方面要考慮纖維材料的色彩、外形,另一方面還要考慮纖維材料與空間整體的協調性。因而,纖維材料在大部分三維空間中的應用,通常采用框架式結構,將麻線、毛線、麻繩等纖維材料捆綁于預先制成的框架上,呈現出一種十分獨特的藝術效果。另外,在空間三維作品創作中,并不一定要采用框架式結構,由于框架僅僅是為纖維材料實現支撐功能,因而還可將纖維材料制成軟雕塑,外形看上去仍然給人以柔軟厚重的感覺,其最終也是成為一種立體裝置。[3]軟雕塑的制成便形成了一種新型的藝術形式,同時這一藝術形式的轉變可伴隨空間結構的轉變而發生相應的轉變。
4.3 纖維材料在景觀裝置中的實踐應用
景觀,指的是大自然環境中的景色觀賞,是與大自然有機相融的一種表現。在很早之前,日本便有纖維藝術創作者,應用各式各樣色彩的纖維布料,對自然景觀予以包裹,進而實現了人為景觀與自然景觀的有機相融。又如,瑞士纖維藝術家弗朗西斯·格勞遜曾經創作過一件作品,其將橡膠管制作成昆蟲形態,然后讓它們漂浮于水面上。如此一來,便形成了人為設計與自然相融合的獨特審美形式,獨具匠心的藝術設計勢必給人以“柳暗花明”的感受。
5 結語
應用纖維材料開展各式各樣的藝術品創作,在當前時代已經形成了一種必然趨勢。纖維材料作為一種具有良好觸感、柔韌性的材料,其形成的藝術品原本便極具藝術觀賞性。因而,裝置藝術領域創作者必須不斷鉆研研究、總結經驗,提高對裝置藝術與纖維材料內涵特征的認識,不斷推動纖維材料在裝置藝術中的科學合理應用,積極促進當代裝置藝術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徐爽.纖維材料在公共裝置藝術作品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裝飾(理論),2015,09(12):196-197.
[2] 杲齊新.纖維材料在裝置藝術中的應用分析[J].科技風,2017,12(22):234.
[3] 閆郢.論纖維材料在現代裝飾藝術中的運用[J].大眾文藝,2016,05(23):126-127.
[4] 苑敏.淺析當代纖維藝術材料語言在藝術創作中的應用研究[J].西部皮革,2018,40(07):100.
作者簡介:韓冰(1990—),女,河南新鄉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當代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