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峰,靳志鑫
(太原科技大學晉城校區,山西 晉城 048000)
本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等研究方法,立足于晉城市城區的5所中學,對晉城市中學籃球運動的發展狀況進行研究。
通過對晉城市城區內5所中學的走訪及對5所中學的體育教師和班主任的訪談了解到,自2015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了《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后,學校的體育課程驟然增加,學生的體育活動時間延長,占用、挪用體育課程的現象明顯減少,總體上校園體育蓬勃發展的良好趨勢。但在校園體育活動順利開展的同時,仍存在著諸多問題,如為迎合《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教育部門政令要求各校組建開展足球課程,忽視了教師自身專業的要求、場地局限及學生群體眾多等問題;再次,為開展校園足球運動,摒棄了以往本校的體育特色,對校園體育資源和體育優勢的浪費,忽視了學生個性需求。在對5所中學學生的訪談、調研中發現,學生對長跑、籃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健美操等體育項目喜愛程度高于足球項目。
對晉城市城區5所中學的調查走訪中發現,首先,晉城市籃球師資隊伍建設相對薄弱,缺乏專業的師資力量,專業技能和素養不高,缺乏大型臨場裁判和教練等相關經驗,教師外出學習機會相對匱乏;其次,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認知不足,只有少數學生知曉籃球裁判、技能并予以應用,同時只有部分學生參與校外籃球培訓或俱樂部;再次,學校的籃球場地設施相對落后,維修進度緩慢,利用率不高,缺乏室內場館和塑膠場地,不能滿足教學和學生業余時間的需求;最后,籃球課程安排較少,同時不具有課程教學的持續性和連貫性,對中學生球類運動的愛好形成和個人興趣發展,不能構成共鳴。
2.2.1 傳統教育的升學機制阻礙校園籃球運動發展 由于地域差異,各個地區教學資源的水平和數量也參差不齊,貧困地區的教學資源落后而且稀少,發達地區卻擁有先進的教學資源。那么,為了各地區有一個公平公正的教育模式,讓貧困落后的地區也能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應試教育便應運而生。自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至今,“應試教育”把應試作為主要的教育目標,這是一種相對片面的教育模式,而這種教育模式對中國基礎教育產生了巨大而不可逆轉的影響。
自小升初、初升高、高考、考研等升學壓力,迫使我們的學校、家長、老師對學生在校除了學習以外都是“無用”的觀點根深蒂固。對從事體育特長學習的學生,仍舊是學習成績較差的末等生,而體育特長可以彌補學校和學生的升學率。
多數學校不積極開展體育運動項目,其原因可以歸結為:學校的升學率與教師的薪酬、學校的聲望、招收學生的比例息息相關。籃球課程的開展,雖然可以鍛造學生的意志品格,養成良好的體育文化修養,但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學校沒有辦法向家長和社會交代,更擔心承擔相應的責任,這種思想阻礙了籃球運動在校園的發展。
2.2.2 校園籃球文化氛圍無法提升 校園作為學生學習的主體環境,對處于人格健全期的中學生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籃球運動在校園的發展,更離不開校園的主體環境建設。校園籃球文化氛圍的建設,對構筑和諧校園文化環境、開放積極的校園制度、健全人格的學生心態,都發揮著顯著的效果。在對晉城市城區5所中學的校園籃球文化建設情況的走訪中發現,學校主體范圍建設較為缺失,引導落實校園籃球師資隊伍投入較少,教師外出學習機會少,學校側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對具有體育足球項目特長的學生予以教學資源支持頗多,同時教育部門也對足球特長生提供完善的學業晉升機制作為保障,影響了校園籃球文化氛圍的提升。
2.2.3 籃球運動具有運動風險 籃球運動具有身體對抗性,在比賽過程中,會存在安全風險。中學階段學生身體素質正處于上升期,在速度、力量、耐力、柔韌等基本素質方面都處于提升階段,良好的籃球運動將加快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完善,使接受籃球訓練的學生群體具有強健的體魄和良好抗壓能力。但在對學生身心發展提供良好體育輔助的同時,體育運動的風險性卻阻礙了學生家長和學校的腳步。因為教育部門沒有完善的醫療和法律輔助,學校是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具有法律意義的第一責任人,所以學校為顧及管理體制和規避安全風險,故也對籃球等體育運動項目的開展采取中立或不積極的態度。同時,家長作為學生的法定監護人,在維護孩子自身安全的同時,寧愿舍棄其身心的良好發展,也不愿讓其在體育運動中承擔任何風險。
3.1 強化籃球師資隊伍。為籃球師資提供更為充足的外出學習和大型臨場裁判機會,重視教師的體育技能、訓練手段的提升與完善
3.2 建立醫療保障機制。完善學校體育運動醫療保障機制,制定運動風險潛在評估及風險預案,適應校園籃球運動發展。
3.3 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學業晉升機制。為扭轉應試教育給學生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教育部門應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學業晉升機制,同時又要摒棄體校人才培養的模式,培養身心協調發展的籃球運動人才。
3.4 完善籃球運動設施。 為了營造良好的校園籃球文化氛圍,相關部門應加大籃球場館、器材的完善和建設,滿足學生籃球運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