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蘭,馬金寧
(福建師范大學,福建 福州 350000)
大學生夜跑狀況。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廊坊師范學院圖書館和中國知網數字圖書館,查閱了有關大學生夜跑的相關文獻資料,為本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1.2.2 問卷調查法 本文選取廊坊師范學院夜跑大學生為調查對象。對問卷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對在廊坊師范學院的花園、便道、操場進行夜跑的學生發放問卷進行調查。問卷設計問題共13個,每個問題后面均有相應選項可供被調查者進行選擇。問卷發放總計150份,回收148份,回收率99%,有效問卷148份,有效率100%。
1.2.3 訪談法 對廊坊市俱樂部的專業健身教練進行訪談,主要針對夜跑鍛煉的時間、強度、頻率、運動量等專業問題進行訪談,然后記錄、分析、整理。
1.2.4 數理統計法 運用Excel 2003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調查數據顯示,進行夜跑運動的大學生為了減肥健美的人數占多一部分(35%);其次是為了增強體質、增進健康(25%);因白天學習壓力大,晚上跑步進行放松的占23%;用來打發時間的人數也占一部分比重,為17%。對參加夜跑大學生所在年級的調查發現,用來緩解壓力的學生主要分布在大二、大三,而目的在于減肥健美和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的夜跑學生,則大一、大四的學生多一些,其中主要是大一的學生。由此可見,大二、大三的學生學習壓力較大,而大一由于剛進入大學或課程較少,處于相對較松懈的狀態;而大四的學生,要步入社會,更要注意自己的形象,通過夜跑等鍛煉手段,達到減肥健美的效果,以一個朝氣蓬勃的姿態迎接新的工作。
調查顯示,大學生夜跑形式多以個人為主(55%),有的是與同學一起(29%),有少一部分人是跟附近認識的人一起(16%)。夜跑時間相對較晚,天色較暗,與同學一起,較為安全,個人形式進行的夜跑,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問題,而這部分人所占比重最大,在選擇夜跑形式時應引起學生注意。
調查顯示,在操場進行夜跑的學生占大多數(62%),而在花園(21%)、便道(17%)夜跑的學生占比重較小。可見,學生在選擇夜跑路線區域時的安全意識還是比較高的。學校操場環境較好,提供的設施條件足以供學生參加夜跑鍛煉。而在花園便道進行夜跑的學生則更多的是因為這些地方相對安靜,活動的人較少,但同時也忽略了安全問題。
調查顯示,夜跑鍛煉時長在30~60min間的人數最多(64%),運動時間在30min以內的也占到25%,這樣不能達到鍛煉的效果,如果是初始鍛煉者至少運動30min,隨著運動經驗的積累、體能的增長,運動時間可以適當加長,這樣循序漸進的鍛煉方式,有助于夜跑學生的健康。其次夜跑的頻率1~2次及2~3次的大學生人數過半,運動頻率較少,達不到鍛煉的效果,最好是每周3~4次,或者是隔日1次,這樣既能很好地進行鍛煉,又能及時地對體能進行恢復。大學生夜跑的自我感覺較輕松占到45%,比例最大,這是利用了自感用力度來評價身體恢復情況,進而間接評價夜跑學生的運動強度,一般鍛煉后身體感覺稍累為比較好的運動狀態,可以很好地提高夜跑學生的身體素質。
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參加夜跑的學生會攜帶手機或者耳機(68%),只有一小部分學生不會攜帶手機或耳機。在夜跑過程中,攜帶手機或者耳機,會使注意力分散,由于鍛煉人員較多,因此造成不安全隱患。同時,鍛煉效果也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
調查顯示,在夜跑鍛煉完后進行放松練習的學生所占比例很大(42%),但還是存在很大一部分不進行放松練習的學生。鍛煉后的放松有助于減緩肌肉延遲性酸痛,使肌肉線條更加優美。在夜跑結束后,可以適當做一些腿部手臂處和背部的拉伸。例如,身體側屈,可拉伸背部和手臂,站姿體前屈或者壓腿,可拉伸小腿和股二頭肌。
調查顯示,大多數大學生對夜跑鍛煉結束后的泡腳不重視(64%),只有極少一部分學生會堅持泡腳(17%)。鍛煉完后進行泡腳,可以刺激腳上的穴位,加速血液循環,緩解鍛煉后的疲勞,可以使機體更快地恢復過來,以便以更好的精神狀態面對第二天的學習和日常生活。
調查顯示,參加夜跑的大學生對運動服飾的認可度及配備度還是很高的,不過還是有一部分學生對運動服飾不重視,這一點是很嚴重的錯誤意識。運動服飾在運動中很重要,可以防止運動損傷及防止運動變形,對身體的發展及人體的安全有很大的保護作用。但經觀察發現,絕大多數學生進行夜跑運動時其運動服飾不是專門的夜跑服飾。就運動鞋來說,只是普通的運動鞋,并非專門的慢跑鞋。專門的慢跑鞋,重量輕,鞋底經得起反復撞擊,鞋跟寬大穩固,鞋頭圓且高,腳趾前端要有一定的空間。專門的夜跑衣服面料吸汗透氣,不悶熱。
隨著電子技術高科技的發展,可以測心率的運動手環越來越普遍,越來越受到大學生的喜愛。在運動過程中可以隨時監控心率的變化及運動時間、運動距離、消耗的卡路里數等,可以既高效又便捷地幫助大學生提高運動效率,以便達到更好的運動效果。
廊坊師范學院大學生進行夜跑鍛煉的動機多樣,但安全防范意識及鍛煉強度和鍛煉后的放松情況等認識不夠,還需要加強。由于高校安全事故頻發,高校大學生在進行夜跑鍛煉時應多加注意自身安全。
3.2.1 學校可以組織開設夜跑協會社團,使更多學生參與進來,同時要加強場地設施建設,如照明燈和場地的維護管理等。
3.2.2 進行夜跑時,盡量選擇與同學一起,不要獨自一人,或者同附近認識的人一起,安全隱患較大。夜跑的路線區域盡量選擇在較寬敞、車流人流較少的地方,如操場。為了避免傷害事故和人身安全問題,盡可能不去花園、便道等地點進行夜跑鍛煉。
3.2.3 運動持續時間,盡量保持在30~60min之間,時間太短達不到夜跑健身的目的,運動強度要以中等強度為主。學會用自感用力度(RPE)和靶心率范圍來監控運動強度,以便更好地達到夜跑鍛煉的目的。
3.2.4 夜跑鍛煉過程中,不要攜帶手機或耳機等,一方面是因為這樣會分散注意力,使注意力不集中,在出現緊急情況時來不及反應,從而導致傷害事故的發生。另一方面,運動過程中,可用意念來控制自己的運動發力的肌肉,以達到鍛煉的目的。
3.2.5 運動結束后立即進行拉伸等放松練習,這樣可以加速疲勞的消除,使肌肉線條更加優美。運動結束后要養成立即進行放松的習慣以及晚上泡腳的習慣,有利于第二天的工作和學習。
3.2.6 運動裝備在夜跑運動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不僅要配有運動裝備,而且裝備要專業。夜跑鍛煉時的鞋子、服均要配備專業的,以防止在運動過程中出現跑步不舒服甚至崴腳等損傷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