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愛存(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天水 741020)
為了改善生態環境,加強黃河上中游水土保持工作,進一步提高小流域治理水平,建設高效高標準的示范流域,按照小流域治理原則,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坡面工程與治溝工程相結合,尤其對于治溝工程,通過布設修建水土保持治溝淤地壩工程,攔蓄泥沙,緩洪淤地,充分利用水資源,加強綜合治理,提高溝道壩系的抗洪能力,在小流域綜合治理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席子溝淤地壩工程位于藉河南岸支溝橋子溝一級支溝,屬北道區新陽鎮席東村轄區內,流域面積1.05km2,流域海拔高程1728m,主溝道斷面呈U型,平均比降8.01%,地面組成物質為黃土,溝床有紅土層基巖出露。
該項工程設計壩高8.5m,總庫容14.4160萬m3,其中淤積庫容4.0385萬m3,防洪庫容10.3775萬m3,壩頂寬度確定為2m,壩頂長35m,建成后淤地面積1.2hm,壩型采用“兩大件”形式,為均質夯填土壩,按五等級土壩設計,依據相鄰測站實測降雨、洪水及輸沙量推算,確定按20年一遇洪水設計,200年一遇洪水校核。
流域屬黃土丘陵覆蓋低中山區,植被及條件差,第三系土層以上第四系黃土流失嚴重,多年平均侵蝕模數5000T/km2,溝上游分水嶺為刺槐林帶。該流域主溝道長1.43km,支毛溝15條,溝壑密度7.2km/km2,主溝道平均比降8.01%,庫區溝道比降1.4%。
流域內所屬兩村有農戶82戶,人口315人,勞力133個,耕地面積63hm2,人均0.2hm2,人均產糧475kg,人均純收入760元。
截止2014年底,全流域現有梯田11hm2,人工林地20hm2,草地2hm2,坡耕地30hm2,荒地25hm2,水土保持治理程度31.4%。為使流域治理達到溝坡兼治,使流域治理程度達到80%,結合淤地壩坡建設,規劃在三年內完成治理面積54hm2,其中:坡改梯12hm2,營造水保林22hm2,經果林14hm2,種草3hm2,治理程度達82.9%。
席子溝流域水文氣象資料依相鄰流域實測資料分析確定。流域多年平均氣溫10.8℃,無霜期184天,流域年平均降水量580mm,徑流模數6.01萬m3/km2,輸沙模數5000噸/km2;水量在年內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7-9月,內占全年降水量54.5%,溝道內有少量流水。
該壩控制流域面積1.05km2,壩址以上主溝道長1.43km,溝道平均比降為8.01%,壩址處土層較厚,以第四系黃土、壤土為主,土層厚2-10cm,土層以下第三系丘陵地形,兩岸坡積物分布為土夾碎石,下覆第三系泥巖及粘土,溝底覆蓋洪積砂礫及淤泥,無基巖出露,屬土質山區。
壩上游右岸全部為黃土質,土層較厚,可滿足筑壩之用,作為取土場,溝道內有較小流量常流水,可作為施工用水,同時施工期還需修筑圍堰及臨時排水渠道。
椐據《水土保持治溝淤地壩工程技術規范》(SD175-86)的要求及相鄰小流域資料推算,確定洪水重現期20年一遇為設計標準(P=5%),200年一遇為校核標準(P=0.5%)。
主要參數確定:
流域面積F=1.05km2,從1/10000地形圖上用求積儀法量得,溝長L=1.43km,縱溝道比降J=8.01%,由實測資料:
暴雨參數n,SP確定,根據《甘肅省水文圖集》和《天水地區水文手冊》綜合分析確定,暴雨衰減指數n值當t<1h 時 ,取 n=n1(n1=0.6),1<t<24 時 ,取 n=n2(n2=0.7)。
匯流參數m根據《甘肅省暴雨洪水圖集中的經驗公式》及《工程水文及水利計算》中的取值綜合分析確定,取m=0.8。
設計洪峰流量采用《水土保持治溝淤地壩工程技術規范》(SD175.86)中的推理公式,按下式計算:
P=5%時,Qmp=0.278φ(SP/τη)F
=0.278×0.96×(42.2/0.56230.7)×1.05
=17.69m3/s
P=0.5%時,Qmp=0.278φ(SP/τη)F
=0.278×0.97×(64.87/0.4920.7)×1.05
=30.18m3/s
根據《甘肅省水土保持淤地壩工程技術手冊》推理公式,采用鐵一院兩所法,按下式計算確定:WP=1000n2.Sp.F[(1-n2)Sp/U](1-n2)/n2
當P=5%時,WP=6.3035萬m3
當P=0.5%時,WP=10.3775萬m3
根據《規范》(SD175-86)按下式計算
Wsb=5000×1.05=5250t/a,式中Wsb為多年平均總輸沙量(t/a)
該項工程按"兩大件"設計即壩體、溢洪道工程,由于滯洪庫容小,調洪演算不予考慮。
根據壩址地形及地質條件布設"兩大件"即壩體與溢洪道工程。
大壩壩體為均質夯填土壩,壩頂高程1621.5米,壩底基礎高程1613米,最大壩高8.5米,大壩主體由黃土夯填,溢洪道工程布設在壩右岸坡上,長度52米。
3.2.1 攔泥庫容采用下式計算

式中:Wsb-多年平均輸沙量(t/a)由水文計算確定
γ-淤積泥沙干容重 取用1.3t/m3
N-設計淤積年限,根據《水土保持治溝淤地壩工程技術規范》及流域侵蝕狀況等因素確定為10年。
由上式計算求得淤積庫容為4.0385萬m3,從壩高-庫容關系曲線上查得攔泥壩高HL=6.0m,攔泥淤積高程為1619m。
3.2.2 溢洪道的確定
溢洪道的最大匯洪量和斷面尺寸按設計洪峰量計算:

3.2.3 壩高的確定
壩高由攔泥壩高,溢洪道與安全超高三部分組成.根據《規范》(SD175-86)安全超高確定為0.5m,最后壩高為H=HL+HZ+h=6+2+0.5=8.5m
3.2.4 壩體斷面尺寸的確定
壩頂寬度:該壩無交通要求,擬定為2m。
壩坡:上游壩坡,坡率為1.5;下游壩坡坡率為1.25。
壩體排水:根據壩址部位地質及土壤條件,設置貼堆式反濾體,高2.0m,頂寬1.0m,內坡1:1,外坡1:1.5,外坡采用0.5m干砌石,內坡分別為0.25m粗砂及0.25m小礫石,內填卵石。
3.2.5 護坡、壩基和岸坡處理
土壩下游壩坡采用人工草護坡,筑壩前在清基范圍內,將所有地面物如樹木、樹根、草皮、卵石、礫石,清除干凈,土壩所在位置,基礎壩肩、岸坡清至基巖層,左岸山坡挖成斜面,坡比1:2,右岸山坡坡度1:2.5,壩基壩坡開挖一道結合槽,結合槽深1.5 米,底寬2.0米,梯形邊坡1:1。
溢洪道工程采用明渠式,布置右岸邊,由進口段、陡坡段和挑流段組成,用漿砌石構筑;長52m,設計尺寸結構詳見附圖,結合齒墻的設置,每10米設一伸縮縫(沉陷縫),縫寬2cm,用瀝青油氈填塞,以增強穩定性。
土方開挖1235m3,夯填土方2845萬m3,漿砌石方98m3,干砌石19.5m3,投工310工日,架子車臺班46個。機械臺班15個。
經概算,需投資水泥28T,塊石97.9m3,砂石料74.5萬m3。
依據《黃河上中游水土保持治溝淤地壩工程擴大初步設計概算編制方法》(1993),參照《黃河水土保持生態工程概算定額》(2001)結合當地工程施工條件,進行工程概算定額分析,按照工程分項單項工程及工程總投資。
計算得該項工程總造價為4.9405萬元,其中壩體造價2.8825萬元,溢洪道工程1.9580萬元,其它0.1萬元。
淤地壩的建成,減輕流域內溝蝕,制止溝頭前進,溝底下切及溝岸擴張侵蝕,按照工程設計可攔蓄坡溝泥沙4.0385 萬 m3。
直接經濟效益:壩庫可增淤地1.2公頃。
間接經濟效益:壩庫蓄水增大灌面,可保灌農田及果園20公頃,增收2萬元。
淤地壩工程的建成,將對流域土地得以保護不遭溝蝕破壞,減輕下游泥沙危害和洪澇災害。同時合理利用水資源,興修水利水保工程,改善農業基礎條件,促進農業生態發展和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有一定作用。
工程建成后,能夠有效地攔洪泄洪,減少洪水流量,增加常水流量,水圈生態效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