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斌
摘 要:作為工程建設獲取基礎數據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測繪產品質量的受重視程度不斷提升,而這就對測繪工程質量管理提出了較高的挑戰,基于此,本文就測繪工程質量管理與系統控制展開分析,并選擇了S市某鎮際聯網公路作為研究對象,希望由此開展的論述能夠為相關業內人士帶來一定啟發。
關鍵詞:測繪工程 質量管理 測繪產品
中圖分類號:TU1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8)01(c)-0173-03
近年來我國建筑領域進步迅速,規模、涉及金額較大的測繪工程也因此大量出現,在這類測繪工程中,測繪技術的復雜程度往往較高。據調查顯示,近年來我國測繪工程的合格率達到了93.1%,不過在這一喜人的數據背后,我國測繪工程領域仍舊存在監督管理困難、缺乏有效實施方式方法、人員管理不嚴等問題,為了盡可能避免這類問題的出現,正是本文就測繪工程質量管理及其系統控制措施開展具體研究的原因所在。
1 測繪工程質量管理與系統控制
1.1 質量管理系統要素
結合GB/T19001-ISO9001標準不難發現,質量管理系統由許多個基本單元組成,這些基本單元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被稱作質量管理系統要素,而結合通用管理模式,本文將質量管理系統的過程要素概括為管理職責、資源管理、產品實現、工程測量、分析和改進。
1.2 質量的系統控制
質量控制是為了獲取經濟效益而采用的各種質量作業技術和活動,而相關質量控制目標的實現必須消除所有可能導致不良效果的因素,這樣才能夠真正達到預定的質量標準。在系統思想的影響下,人們能夠深刻認識客觀世界的內在規律和本質聯系,本文研究的測繪工程質量管理的系統控制則是將系統工程用于質量控制領域,由此測繪工程即可在一定期間內取得最為經濟合理的成果,這一過程需要涉及科學方法、最佳途徑、各類資源組織配置等方面的內容,而結合測繪工程質量管理實際,本文總結出了以下四方面系統控制方向[1]。
1.2.1 質量管理點
在測繪工程的質量管理中,質量管理點的確定可以稱得上這一工作的首要任務,這里的質量管理點指的是測繪生產參與人員、使用的測量儀器設備和進行數據采集的過程,進一步細分還可以將質量管理點分為人員質量管理點和測量儀器設備管理點,人員的測繪專業能力水平與日常工作業績與表現、測量儀器設備是否經過國家規定的年檢與測定結果和是否可靠均屬于其中的重要內容。為了盡可能保證數據采集的準確性,一般情況下測繪工程質量管理點的選定存在三個方向,即:(1)檢查在測繪生產過程中獲得的已知數據。(2)檢查在測繪生產過程中采集到的控制數據。(3)檢查在測繪生產過程中對地形地貌要素,形成的圖形以及碎部測量所獲得的數據。
1.2.2 測繪生產作業流程
測繪生產作業包括“收集原有資料,查閱規范”、“選取儀器設備,檢查指標”、“進場、踏勘、選點、埋石、聯系食宿、交通、通訊”、“擬定技術設計書”、“布設平面控制、高程控制”、“圖根控制、地形要素采集”、“圖形編輯數據檢查”、“數據整理、圖形整理”、“數據、圖像檢查、校核、審查”、“技術總結、成果整理、輸出、提交、存檔”等內容[2]。
1.2.3 測繪生產數據檢查
在完成外業數據采集后,為了進一步提升測繪工程質量,測繪人員必須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質量檢查,這一檢查的流程可以簡單描述為:“原始數據→數據控制→數據整理、轉化→整理后數據→圖像檢查、屬性檢查、風格檢查、拓撲檢查→是否符合精度→數據庫”,該流程的關鍵檢查內容如下所示:(1)圖形檢查。數據整理、轉化過程極為容易出現錯誤或誤差,這種情況很容易導致拓撲運算圖形的錯誤,因此工作人員必須圍繞環狀圖形面積、錯誤圖形記錄、閉合、縫隙、重疊、自相交開展檢查,同時行政區域圖斑面積誤差是否在容許范圍也屬于重點檢查對象。(2)屬性檢查。測繪生產數據檢查中的屬性檢查主要是為了保證屬性數據沒有出現不完整或丟失情況,基于此開展的檢查包括枚舉檢查、重復編號檢查、表結構檢查、字段值非空檢查、字段值范圍檢查。(3)風格檢查。對于測繪生產數據的轉化來說,圖形風格化問題屬于其中最難解決的問題,其本質上屬于一種符號化問題,這是由于不同繪圖平臺往往存在圖形數據符號不兼容情況,因此風格就檢查需要圍繞要素編碼檢查開展,只有通過檢查保證不同要素之間的對應,才能夠真正實現風格的轉換。(4)拓撲檢查。不同軟件可能存在拓撲關系不一致問題,由此帶來的拓撲關系丟失、拓撲關系重新建立屬于拓撲檢查的重要內容,只有通過拓撲檢查才能夠保證拓撲關系的正確[3]。
1.2.4 測繪工程過程控制
測繪工程的測量本身屬于一個過程,其本質上屬于測量人員的一組操作,而為了得到可靠、準確的測量信息產品,有資格的測量人員、校準合格的測量儀器、規定測量程序、受控的環境條件必不可缺,由此也能夠確定測繪工程質量管理的關鍵在于測繪過程的控制,輸入、操作、輸出三個測繪過程階段因此必須得到高度重視,具體測繪工程過程控制對象如下所示:(1)遵循規程要求。原始記錄由操作人員簽字、《測繪記錄》按照表格欄目規定執行、必要時填寫《互提資料卡》、做好測繪過程的審查與校核、碎部點數據的采集和圖根控制按規程開展,均屬于保證測繪工程質量的重要手段。(2)控制測量??刂茰y量環節需要將關注的重點集中在GPS控制測量、水準測量、導線控制測量等領域,操作人員只有遵循規程要求,才能夠在儀器設備的支持下完成高質量的測繪工作。(3)其他控制對象。施工放樣、線路測量和碎部測量、數據處理和繪圖等環節同樣關系測繪工程質量,這些環節也必須得到高度重視。
1.3 記錄和標識
測繪工程質量關系相關的記錄需要開展系統控制,測量單位需要同時編制相關控制程序文件,而為了保證記錄的存儲、標識、檢索、處置、保存期能夠滿足測繪工程質量管理需要,圍繞記錄開展的質量管理需要圍繞以下幾方面開展:(1)記錄表格管理。保證測量工程相關記錄按照統一的系統進行編號,檢查記錄、操作記錄、質量管理記錄、測量結果記錄等均屬于統一編號的對象。(2)排列。測繪工程單位的相關部門、個人應做好記錄的保存工作,這一過程需要保證記錄按照填寫日期的順序進行排列,由此才能夠保證記錄更好服務于檢索工作。(3)書面記錄存儲。測繪工程往往會涉及大量書面記錄,測量人員需要保證記錄不受潮、不丟失、不損壞。(4)電子信息存儲。計算機硬盤、U盤早已廣泛應用于測繪工程領域,測量人員運用這些途徑開展的記錄需要做好統一編號、編碼、備份工作。(5)確定記錄保存期。一般情況下記錄的保存期為1~3年,但測量單位需要結合記錄用途靈活確定記錄保存期。此外,標識屬于一種信息存在的方式,準用標識、合格標識、不合格標識屬于較為常見的標識,測量人員需要保證文件記錄等成果做好標識[4]。
2 測繪工程質量管理與系統控制實例
2.1 工程概況
為提升研究的實踐價值,本文選擇了S市某鎮際聯網公路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的具體情況如下所示:(1)自然地理概況。研究對象為一級公路、雙向四車道、設計路線長約8公里,測量區域為帶狀區域,地形較為復雜,但除部分山地外,測量區域的通視條件較為優秀。(2)現有資料情況。測區存在4個D級GPS點、10個Ⅱ級導線控制點、1個Ⅱ等水準點、2個Ⅲ等水準點、1:500地形圖,其中4個D級GPS點的點號分別為徑蓮水池、古坑毛織廠、塑料廠、竹排水庫;10個II級導線控制點分別包括IX77、ⅡC44、ⅡA261、T003、T004、T005、T006、T007、I48、Ⅱ424;1個II等水準點Ⅱ10702;2個Ⅲ等水準點Ⅱ10802、Ⅱ11201、1:500地形圖由于施測單位和年代不詳,但經現場對比該地形圖存在現勢性差、精度低問題,因此測量時僅作為參考。
2.2 測繪工程分析
測繪工程分析包括目的分析、任務分析、重點分析、作業技術規范、成果標準和技術指標共五部分內容,各部分內容如下所示:(1)目的分析。研究對象鎮際聯網公路地理位置特殊,受地表水系較發達、河溪溝渠交錯等因素影響長期以來存在交通不便情況,為了盡可能保證公路工程施工質量,測繪工程需要為地質勘察、建設工程提供有力支持。(2)任務分析。考慮到測繪工程的復雜程度較高、工作量較大,因此測量人員需要完成四等GPS網控制測量、四等水準測量、4.63平方公里帶狀地形圖測量、道路中樁放樣、縱橫斷面測量共五方面任務。(3)重點分析。施工過程建筑物放樣與驗收均需要得到控制點的支持,因此控制點必須處于牢固可靠、通視良好區域,因此測繪工程結合實際確定了首級控制網布設四等GPS控制網共18個點,延道路方向組成邊聯式控制網。(4)作業技術規范?!冻鞘袦y量規范》(CJJ8-99)、《公路勘測規范》(ITG C10-2007)、《測繪技術設計規定》(CH/T 1004-2005,行業標準)、《測繪技術總結編寫規定》(CH/T 1001-2005,行業標準)、《測繪產品檢查驗收規定》(CH1002-95,行業標準)、《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圖式》(GB/T20257.1-2007)、《全球定位系統實時動態測量(RTK)技術規范》(CH/T 2009-2010)。(5)成果標準和技術指標。1∶500測圖比例尺、0.5m等高距、1980年西安坐標系統、1985年國家高程基準[5]。
2.3 組織策劃質量控制措施
為保證測繪工程具備較高的準確性,同時實現建設成本的節約,測量單位確定了如下組織策劃質量控制措施:(1)加強教育和培訓。測量單位每月召開兩次以上產品質量專題研討會,以此保證全體員工具備較高的產品質量意識,同時結合崗位技術培訓,在老帶新、相互交流、送出去、請進來等培訓形式支持下,測繪產品的質量得到了更好保障。(2)加強準備階段質量管理。準備階段的質量管理主要圍繞合同評審、測繪項目設計、技術設計、作業前技術培訓、測量儀器校正等內容,這些活動的開展質量必須得到高度重視。(3)重視測量過程質量管理。測量過程質量管理需圍繞技術設計驗證、影響測繪產品質量因素、工序專業檢查、重要工序檢查監督、測繪產品質量檢查報告和等級評定等內容展開。(4)完善和改進售后服務體系。測量單位需要建立暢通的溝通方式方法,以此保證售后服務能夠在2d內給予答復、3d內提交返工方案,同時還需要提供各種咨詢服務。
2.4 過程控制措施
過程控制需要圍繞測繪準備、控制測量、作業中質量管理、產品審核四方面展開,具體內容如下所示:(1)測繪準備。測繪準備包括講解測繪工程有關的技術資料、技術人員了解相關技術要求、現場作業人員明確測量儀器需求、測量儀器現場檢查、作業過程保護測量儀器等內容,如技術資料的講解需要涉及測區自然地理概況、成果標準和主要技術指標、使用的主要儀器設備、質量保證措施等。(2)控制測量。S市某鎮際聯網公路GPS控制網布設圖,測量人員開展了同步環精度、異步環精度、基線最弱邊相對中誤差、基線最弱點平面中誤差等方面的測量,同時采取了針對性較強的質量控制措施,如道路斷面測量采用了全站儀三角高程方法測定每個測點的高程,測量區域地形起伏較大區域則適當加測一個點,以此該環節測量質量得到了較好保障。(3)作業中質量管理。為盡可能保證作業過程質量,測量單位明確了地形測量、全野外數字化碎部點采集、地形圖編輯等要求,如其中的地形測量要求地形圖測圖比例尺為1∶500、檢查井與雨水口需要標明位置及頂面標高等;全野外數字化碎部點采集要求則規定新設測站檢查點不能少于3個、平面互差需小于5cm、高程互差需小于10cm;地形圖編輯要求使用電子平板測量軟件“CASS7.0”、成圖比例選擇1∶500、高程注記至0.01m。(4)產品審核。為進一步提升測繪質量,測量單位明確了現場作業人員責任、校審人責任、批準人責任,如批準人需要把握工程設計的總體設計方案,并對其正確性負責。
2.5 測繪成果的檢查驗收
測繪成果的檢查驗收需要圍繞檢查驗收作業的儀器設備、內業檢查、外業檢查、過程控制、檢驗評價共五個方面開展,各環節內容如下所示:(1)檢查驗收作業的儀器設備。應用TC402型全站儀、徠卡TS02型全站儀各一臺進行測繪成果檢查驗收,儀器在使用前經資質單位檢定為“合格”。(2)內業檢查。內業檢查需要圍繞RTK圖根控制內業檢查、圖根控制內業檢查、地形圖內業檢查、測量技術報告審查共四方面開展,如其中的地形圖內業檢查需要保證測站點檢查的記錄齊全且正確、測圖面積和測區范圍滿足設計要求、各種圖例符號運用正確、地形圖的地物與地貌取舍得當;而RTK圖根控制內業檢查則需要圍繞10個已知點、31個未知點開展,外業技術后作業小組還需要開展100%的外業資料檢查,外業記錄手簿、內業計算資料均屬于這一檢查的重點對象。(3)外業檢查。外業檢查涉及控制點精度檢查情況、控制點選點、埋石檢查、地形圖外業檢查等內容,其中地形圖外業檢查包括外業實地檢查、地形圖外業巡檢檢查、外業儀檢,外業實地檢查包括定期與不定期開展的現場檢查、了解測繪儀器使用情況以判明是否存在違規操作;而地形圖外業巡檢檢查需要保證相關巡檢未發現漏測、錯測現象,同時還需要督促問題的及時改正;外業儀檢需圍繞道路設計重要性開展。(4)過程控制。過程控制需要在作業人員全面自查互校的基礎上開展,依技術施測綱要進行各工序落實、保證開工前做好儀器與工具檢查鑒定、開展外業抽查、保證各項檢查資料齊全均屬于過程控制的重要內容。(5)檢驗評價。檢驗評價也屬于測繪成果檢查驗收的重要環節,而對于本文研究的S市某鎮際聯網公路測繪工程來說,該工程平面控制測量、圖根控制測量質量、地形測量精度、技術施測綱要與測量技術報告評定均取得了“優良”評價,由此可見本文研究具備的實踐價值。
3 結語
綜上所述,測繪工程的質量管理及其系統控制直接影響工程建設的順利開展。而在此基礎上,本文涉及的質量管理系統要素、質量的系統控制、測繪生產數據檢查、測繪工程過程控制、測繪準備、控制測量、作業中質量管理、產品審核等內容,則證明了研究所具備的較高實踐價值。因此,在相關領域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中,本文內容能夠發揮一定參考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慶峰.開展測繪工程監理的幾點思考[J/OL].建筑知識,2017(9).
[2] 江振,周雅雯.土地測繪技術的變遷及測繪質量的控制探討[J].資源信息與工程,2017,32(4):122-123.
[3] 田雪.淺談測繪工程質量管理[J].建材與裝飾,2017(30):243-244.
[4] 劉廣辰,謝書君.影響土地測繪質量因素淺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2(23):74-75.
[5] 趙佳亮.如何做好測繪工程質量控制[J/OL].建筑知識,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