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國 湯明河 楊章力 曾云想 梁世何
摘 要:從20世紀90年代模擬視頻監控系統,到現在的高清視頻監控系統,設備、傳輸媒介、儲存方式等都發生了質的飛躍。前端設備中可靠的網絡接入和傳輸是重要的部分,目前大中型的視頻監控工程中一般都采用光纖傳輸,光纖傳輸距離長,傳輸頻帶寬、容量大、重量輕、敷設方便、可靠性高。后端設備中儲存設備按照儲存架構分為:本地儲存、網絡擴展儲存和集中儲存。控制中心是將收集的所有監控資料,對其在大屏幕上集中顯示和控制。隨著科技發展,視頻監控設備也將更加滿足高清化、規模化、智能化監控系統的需求。
關鍵詞:蒼南縣 食品 水產品 紡織品 印刷品 快速檢測
中圖分類號:F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2(b)-0008-05
浙江省蒼南縣三大重點產品食品、印刷(含塑料包裝)、紡織品平常的質量監督檢驗主要靠實驗室監督檢驗進行質量監控。蒼南縣域共有已取得生產許可證企業食品168家,食品包裝用塑料袋、紙杯等食品相關產品共84家,印刷品500家,紡織品834家生產企業,平時的質量監管主要通過各級監督抽查及日常企業巡查進行質量監管,主要由蒼南縣市場監管局龍港分局、靈溪所、金鄉所3個基層所完成,執法人員僅只有10人,每人平均監管158家,工作量大,通常采取產品質量實驗室檢驗方式進行。檢驗需要進行現場抽樣并送檢檢驗機構,整個檢驗流程要15~30天。對現場發現有問題的產品要進行封樣送檢,不能及時處置有問題的產品;但對合格的檢查對象會照成一定程度的經濟損失;并且執法效率與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對蒼南縣重點產品快速檢測體系研究已迫在眉睫了。
現階段國內外對食品、印刷(含塑料包裝)、紡織品安全十分關注,各種安全事件的出現解決均離不開相應食品檢測方法的研究與成果快速的投入應用。“速度就是生命”,快速檢測方法的研究,成為可以脫離固定實驗室,走進市場現場、田間地里、百姓身邊的移動實驗室,快速、簡便、低成本檢驗是它的特點與優點。快速檢測方法的研究,特別是對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質的研究是食品工作者的一個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是以后對食品檢測方法研究的一個關鍵點。快速檢測市場良好,可以產生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目前,快速檢測儀器法項目不全,但具有攜帶方便、操作簡便、數據穩定等特點,特別適用現場技術執法使用。目前我國在利用儀器法快速檢測領域上研究較為不足,本科研致力于填補國內快速檢測在儀器法上的不足。據查,國內外尚無對這一方法的系統研究,僅對某一方面的快速檢測研究,并不完善,本法研究后將給出定性與定量之間的一個關系,具有科學性、實踐性。
1 食品技術執法快速檢測體系建立
食品產業在蒼南縣主要的類別有肉制品。2011年浙江省蒼南縣科技局科研立項(2011G27Y19)《鹵肉制品食品添加劑及非食品原料添加物快速體系的研究》。2012年7月蒼南縣質檢院完成了肉制品中亞硝酸鈉、山梨酸、雙乙酸鈉、苯甲酸、雙氧水、酸性橙Ⅱ、工業火堿、敵敵畏、氯霉素9個參數的快速半定量檢測;并與廈門斯坦道科技科學儀器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研制了STD-XG多功能精密分析儀。主要研究鹵肉制品及其原料中在GB 2760范圍內可能超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亞硝酸鹽、山梨酸、雙乙酸鈉,可能超范圍適用的食品添加劑(苯甲酸),加工助劑(雙氧水)的殘留量,及2008年以來衛生部陸續公布的《食品中可能違反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食品添加劑名單》(截止2011年4月25日共5批)確定的非食品原料物質:工業染料(酸性橙Ⅱ)、工業用火堿、敵敵畏、氯霉素的快速檢測方法研究;構建鹵肉制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體系[1]。
經濟效益:在蒼南縣鹵肉制品行業開展快速檢測技術執法,較以前執法效率提高10倍;快速檢驗費每批次大約100元,國標或行標檢驗每批約1500元按一年執法檢測250批次計算,可節約檢驗費35萬元,蒼南縣肉制品企業可采用本科研成果對原材料及成品進行快速檢測,若每年40家企業每家平均檢測10次計算,將產生60萬元檢測費;以達到最終產品質量安全。
2 水產品技術執法快速檢測體系建立
浙江省蒼南縣科技局科研立項(項目編號為2013G18)《水產品中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食品添加劑快速檢測體系的研究》。2014年5月完成10種水產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檸檬黃、亞硫酸鈉、工業用甲醛、工業用火堿、敵敵畏、堿性橙Ⅱ、孔雀石綠、組胺、揮發性鹽基氮、余氯快速檢測項目進行研究;聯合研發了基于比色法的WSTD-XG水產品(紡織品)快速檢測儀。通過科研,改變由定性向定量或半定量快速檢測的轉變;提高技術執法的全面性、快速性和準確性,構筑食品安全的快速反應防線。本項目通過對水產品中擬設立的10種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食品添加劑(檸檬黃、亞硫酸鈉 ,工業用甲醛、工業用火堿、敵敵畏、堿性橙Ⅱ、孔雀石綠、組胺、揮發性鹽基氮、余氯)的快速檢測方法的研究與探討,建立水產品快速安全質量檢測體系。通過比對試液定性、快速檢測儀、國家標準檢測方法比對與驗證;設置合理的檢測參數,確定最優的快速檢測儀;把要檢測的10種參數納入到同一臺快速檢測儀中,實現快速檢測[2]。
技術指標:與廈門斯坦道科學儀器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研發了一款WSTD-XG型水產品安全速測儀;檢測儀器具有輸出軟件、檢測結果可自動輸出,可打印、可存儲、可聯網,儀器總重量2.0kg每個參數檢測時間可控制25min以內。國內發表技術論文《技術研發》“水產品中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食品添加劑快速檢測體系的研究”;并編寫快速檢測作業指導書一份。
經濟效益:2013年項目研究過程中配合蒼南縣質監局對水產品技術執法監督檢查2次,檢測產品6批次,檢測了40個參數;每批次(10個參數)快速檢測成本大約100元,而實驗室內國標或行標檢驗每批約1500元;節約執法檢驗費1.4萬元;同時執法效率大大提高。為水產品企業進行產品中間過程檢驗105批次;水產品原材料組胺、揮發性鹽基氮、余氯項目的檢測,很好把握了原料質量。基于以上研究結果,2015年6月在蒼南縣市場監管局包含上述18種物質的30個參數水產品在蒼南各大對農貿市場、超市、餐飲行業食品開展快速定性檢測成功運用。
3 紡織品技術執法快速檢測體系建立
紡織業是蒼南縣傳統支柱產業;再生紡織品是蒼南的重點傳統產品之一。目前氣流紡紗紡織技術的引進,促進了該產業的快速發展,形成一條較完整產業鏈。該縣再生紡織業從業人員達占人口比例的1/6,有近800余家生產加工企業,工業年產值達160多億元;全年實現廢角料吞吐量350萬t,在全國占比達到80%以上,形成了以蒼南江南片區為中心的再生紡織塊狀產業群。但是一些企業違法使用脫色酸對廢舊紡織品進行褪色,造成及其嚴重的環境極污染;同時,生產出的再加工纖維及其制品可能富含氯離子、硫酸根離子、pH值,威脅著人們身體健康。
紡織品產業主要針對目前技術條件可以操作的安全技術指標快速檢測項目進行研究;對蒼南褪色加工紡織品進行余氯、pH值、甲醛的快速檢測研究,以確認是否用了次氯酸等退色工藝,2015年9月已完成《紡織品中余氯、甲醛、pH值的快速檢測方法研究與應用》課題的研究。本項目為溫州市2014年度“扶工扶農”活動和面向欠發達地區科研項目。主要研究紡織品中有毒有害物質余氯、甲醛、pH值的快速定量檢測研究。項目聯合研發了一種基于比色法的快速檢測儀,通過建立檢測方法、比較國標法,加標回收實驗、確定最低檢測濃度、檢測方法數據一致性的比較,方法檢測時間的比較,并提出了科研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了進一步研究的建議。成果2次現場運用,效果明顯。值得一提的是,項目創新了檢測樣品前處理方法,用超聲波快速提取萃取液;方法結果可信、可靠,能應用廣大紡織企業的出產快速檢測及市場監督部門的技術執法檢驗,社會效益較大[3]。
經濟效益:本科研設立的3個參數檢測檢測費用每批次大概10元,而對應的國標檢測需要185元每批次,每批次可節約檢驗費175元。本科研所建立的紡織品快速檢測體系合理、高效、可信,便于攜帶,可廣泛運用于監管部門的技術執法,推廣前景好;也可運用技術實驗室的項目前期篩選。
4 再研發四項快速檢測方法
印刷產品主要對條形碼進行技術執法,通過條形電子碼溯源查詢,確認真偽;紡織品中硫酸鹽;食品用塑料制品脫色試驗;食品包裝紙產品熒光性物質等參數的現場快速檢測方法,從而建立一套較為完善的“蒼南縣重點產品技術執法快速檢測體系”現場檢測。解決實驗室檢測時間長、費用高等問題。
4.1 印刷品條形電子碼溯源查詢及印制質量
二維碼的印制和使用,國家還未完善其監管體系,但對于一維條形碼已經有了比較完備的管理制度。常見的條形碼的應用,主要是EAN-13條形碼,其前8位是國家備案發放給生產商,亦即企業的組織代碼,后面4位是廠商自己分配生成的,最后一位是驗證碼。由此,我們可以在中國物品編碼中心版權所有的“中國商品信息服務平臺”官網(http://www.anccnet.com/)上進行條碼查詢。
許多手機APP是由商業公司開發,這些非官方采集的數據并不全面,準確性也值得懷疑。例如:沒上傳你的產品到與騰訊合作的網銷平臺(如京東,1號店),用騰訊旗下的微信是掃不到你的產品信息的。也就是說,商業用途的APP(如微信、淘寶)掃描的產品也不一定就是正品,正品也不一定能掃描到。因此,手機掃描條形碼或二維碼的軟件,僅能用作參考,依靠此類手機掃描軟件定真偽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所以,中國物品編碼中心研發了“國家食品安全追溯平臺”移動端軟件-“條碼追溯”。目前“條碼追溯”已經發布了支持Android系統和支持iPhone OS系統的兩大版本,覆蓋了目前絕大部分的智能手機平臺,提供給消費者免費下載使用。
條碼追溯就是通過掃描產品的條碼,可以查詢出生產該商品的企業詳細的信息,并在企業已備案該商品信息時可以查詢出生產該商品的詳細信息。作為國家級平臺,其權威性是不容置疑。利用條碼追溯,可以判斷該商品條碼是否已在中國物品編碼中心注冊。同時結合查詢到的企業信息和商品信息,再對照商品包裝上的印刷內容,可以基本判斷該商品的真偽。
條碼印制質量作為商品包裝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條碼的印制必須符合要求。一維條形碼的檢測相對成熟,可移動的便攜式條碼檢測儀已較為普遍。蒼南縣質量技術監督檢測院開展條碼檢測服務多年,配置有6502-PC型便攜式條碼檢測儀,該設備結合國家物品編碼中心開發的條碼檢測軟件,可實現“條碼檢測儀+筆記本電腦”移動式檢測條碼印刷質量。
4.2 紡織品硫酸鹽
稱取試樣0.5g于50mL具塞比色管中精確至0.01g。加18mL水,超聲5min溶解,再加入體積分數10%鹽酸溶液2mL,震蕩10min;準確吸取0.1g/L硫酸鹽標準溶液Ⅱ2.50mL于另一支50mL帶塞比色管,再加水15.5mL、體積分數10%鹽酸溶液2mL,震蕩10min。向兩管各加50g/L氯化鋇溶液5.00mL,搖勻,放置暗處靜置10min后,取出,進行目視比濁。
整個實驗過程中,優化前處理超聲時間,同時考察此方法的可行性和準確度,下一階段擬整合到快速檢測儀器進行快速儀器中。
4.3 食品用塑料制品脫色試驗
以GB 31604.7-2016《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 脫色試驗》為基準方法,確立一個方便快速的檢測方法。取干凈待測食具一個,用粘有冷餐油、乙醇(65%)的棉花,在接觸食品部位的小面積內,用力往返擦拭100次,棉花上不得染有顏色。下一階段擬整合到快速檢測儀器進行快速儀器中。
4.4 食品包裝紙產品熒光性物質
從試樣中隨機取10張100cm2的紙樣,置于波長365nm和254nm紫外儀下檢查,紙樣中最大熒光面積不得大于5cm2。
5 結語
本文意在建立浙江省蒼南縣重點產品技術執法快速檢測體系。包含蒼南縣重點肉制品中亞硝酸鈉、山梨酸、雙乙酸鈉、苯甲酸、雙氧水、酸性橙Ⅱ、工業火堿、敵敵畏、氯霉素9個參數的快速半定量檢測;水產品中檸檬黃、亞硫酸鈉 、工業用甲醛、工業用火堿、敵敵畏、堿性橙Ⅱ、孔雀石綠、組胺、揮發性鹽基氮、余氯等10種有毒有害物質。紡織品中余氯、pH值、甲醛3種物質。同時,又在研發增加紡織品中硫酸鹽、食品塑料制品脫色、食品包裝紙產品熒光性物質及印刷產品條形碼溯源查詢等參數。擬建這些參數整合入一臺快速檢測儀器中,其方法結果可信、可靠;能應用于蒼南相關企業的出產快速檢測及市場監督部門的技術執法檢驗,社會效益較大。
參考文獻
[1] 湯明河.鹵肉制品中食品添加劑及非食品原料添加物快速檢測體系的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28(8):70-72.
[2] 湯明河,劉小平,鄭海波,等.水產品中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食品添加劑快速檢測體系的研究[J].硅谷, 2014,154(10):63-66.
[3] 湯明河,劉小平.紡織品中余氯、甲醛、pH值的快速檢測方法研究與應用[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5,349(34): 42-43.
[4] GB/T 5009.29-2003,食品中山梨酸、苯甲酸的測定(選第二法)[S].
[5] GB 5009.33-2016,食品中亞硝酸鹽的測定(選第二法)[S].
[6] GB 23383-2009,食品中雙乙酸鈉的測定高效液相色譜法[S].
[7] GB/T 23499-2009,食品中殘留過氧化氫的測定方法(選碘量法)[S].
[8] SN/T 1920-2007,進出口動物源性食品中敵百蟲、敵敵畏、蠅毒磷殘留量的檢測方法液相色譜-質譜/質譜法[S].
[9] GB/T 22338-2008,動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類藥物殘留量測定(氣相色譜-質譜法)[S].
[10] GB/T 5009.35-2003,食品中合成著色劑的測定(選第一法)[S].
[11] GB/T 5009.34-2003,食品中亞硫酸鹽的測定(選第二法)[S].
[12] SC/T 3025-2006,水產品中甲醛的測定[S].
[13] GB/T 5009.20-2003,食品中有機磷農藥殘留量的測定第三法[S].
[14] GB/T 23496-2009,食品中禁用物質的檢測堿性橙染料,高效液相色譜法[S].
[15] GB 20361-2006,水產品中孔雀石綠和結晶紫殘留量的檢測[S].
[16] GB/T 5009.45-2003,水產品衛生標準的分析方法第4.4條[S].
[17] GB/T 5009.44-2003,肉與肉制品衛生標準的分析方法第4.1條[S].
[18] GB/T 5750.11-2006,生活飲用水檢驗方法[S].
[19] DB 33/706-2008,余氯含量測試方法(水萃取法)[S].
[20] GB/T 7573-2009,紡織品 水萃取液pH的測定[S].
[21] GB/T 2912.1-2009,紡織品 甲醛的測定 第1部分:游離和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