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憲章
因為教學網絡媒體的不斷升級,“曬課”也悄然成為各學科教師教研活動一個必要的優化環節。毋庸置疑,“曬課”是一種高效的“研討窗”,擺脫了課堂固有的時空束縛,課堂活動可以清晰展示在開放的平臺上、讓更多人更直觀地觀摩、讓交流視角更加豐富……但“曬課”更是一種難得的“日光浴”,讓“課堂教學”有機會擁有一片自我保健的網絡沙灘,充分享受來自執教者、觀摩者或審視、或欣賞、或批評等“不同陽光”的照射,有機會實施全方位診斷、即時性保健,既可以清晰并強化自身的“健壯之處”,更可以清楚并優化自身的“虛弱癥狀”,讓“揚長補短”、“脫胎換骨”等保健效果及時落到實處,及時尋找到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
執教者主動的“審視陽光”是一種細膩的“日光浴”,可以幫助課堂教學精致“自我保健動作”。“曬課”首先要接受來自執教者自身的“審視目光”,因為網絡媒體自身獨特的微格化特質,豐富了執教者審視自己課堂的距離,可以從不同方位近距離審視自己課堂上的表現——教態自然嗎?語言準確嗎?提問巧妙嗎?……滿意或遺憾,熟悉或陌生,喜歡或討厭,可以看到許多不一樣的自己;也可以跳出課堂遠距離進行品評,和其他觀摩者一樣,自由選擇參與身份,自主參與交流活動,自然也會看到許多不一樣的課堂。一是審視課堂效果,曬好“備課日光浴”。課堂是動態的,預設的許多環節可能會比原本還要精彩,也可能會在文本理解和節奏把握上、師生互動和情境安排上出現不盡人意的地方,有的甚至對課堂活動的推進毫無用處……網上曬課可以清晰地反饋“備課癥狀”,讓執教者得以從不同視角全面反思這些環節,反復斟酌那些看似無關的情境、節外生枝的事件、悄然出現的狀況,用心揣摩自己課堂的問題和不足,及時找到有效修正和提高的辦法,進而有效提高自己的教學設計能力和教學組織技巧。二是審視課堂表現,曬好“定位日光浴”。一堂好課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盡情演繹屬于自己的“戲份”。網上曬課可以讓執教者全方位審視自己的錯位表現,及時糾正并優化自身的課堂行為——看到因為自己的“錯位”讓課堂格外無味,因為不放心學生,執教者習慣于把所有教學內容講解得透徹、明白、易懂,這樣的課堂看似秩序井然,卻硬生生讓學生無戲可演,師生之間的有問有答過于機械,讓學生毫無興趣和熱情,課堂教學效果自然偏低;看到因為自己的“越位”讓課堂毫無情趣,因為不信任學生,執教者忽略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情境設置,熱衷于控制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讓學生難以尋覓自主探究的空間,只得屈從于亦步亦趨的尷尬,自然難以進入最佳課堂狀態。
觀摩者多樣的“鑒賞陽光”是一種熾熱的“日光浴”,可以引導課堂教學優化“自我保健進程”。因為網絡特有的開放特質, “曬課”毫無疑問可以吸收觀摩者多樣的“鑒賞目光”,或自主觀摩,或集體研討,或主動考評,在“取長補短”的過程中自然會從不同角度發表不同的“鑒賞意見”——環節設計合理嗎?教學手段恰當嗎?情境創設契合嗎?……認同或否定,支持或指責,指點或提醒,讓“曬課”頓時變成了研究課堂、研究學生、研究教材、研究執教者的自覺行動,觀摩者可以獲得主動成長。
養,執教者可以及時對課堂教學進行全面的“望聞問切”,讓其“自護保健進程”不斷得到優化。一是曬亮“差距”。珍惜觀摩者在“曬課”平臺的每一條跟帖,看清自己課堂存在的實際問題和不足,特別是自己無法感覺的細微不足,或者一再出現卻無法改進的地方,及時吸納不同的“建議陽光”、“意見陽光”,曬亮課堂教學的“差距癥結”——著眼一些不契合環節,或是生成情節偏離預設軌跡,或是情境背離師生互動實際,或是改進方案無法湊效,借助“曬課”即時搜集種種建議,及時比較優劣、看清差距、分析緣由,不斷提高課堂應變水平;聚焦一些疏忽細節,或是教學細節錯亂,或是知識點漏掉,或是前后邏輯錯誤,依托“曬課”即時分析種種評價,反思后果、警示自己、補救漏洞,避免個人疏忽讓學生增添不必要的麻煩。二是曬深“自信”。“網上曬課”可以清晰再現師生在課堂上的一個又一個智慧火花,或是將自己無法改進的不足環節演繹得特別精彩,或是將大家反復執教的教材賦予了嶄新的模式,或是大膽嘗試實驗模式綻放出了別樣的芬芳,引得眾多觀摩者從不同角度欣賞其課堂價值,進而跟帖幫助執教者理性地分析和思考成功的根源,用不同的經驗、視角、見解助其揚長補短,促進其不斷積累優勢體驗,不斷累積課堂自信,幫助執教者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形象和執教技藝。
當然,“曬課”還可以引導執教者及時吸納其他各方的“關注陽光”、充分親近遠近名師典型網絡課堂的“示范陽光”,進而不斷豐富和規范各種“保健動作”,讓課堂教學真正擁有了“自護優化”的健康環境。相信,隨著“曬課”這一“網絡日光浴”的健康發展,我們的課堂教學自然也會在其呵護下變得健康、變得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