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
教師介入幼兒游戲能否有效推進幼兒發(fā)展,是每一位幼兒教師倍受關注的話題之一,其中,教師的語言指導策略尤為重要。若教師運用的語言不當不僅不能起到指導作用,反而會打斷兒童的游戲。那么,如何有效地運用適宜的語言進行指導,可以進行以下語言指導策略的嘗試。
一、疑問式語言
一般以詢問的方式語言出現(xiàn),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幼兒把游戲進行下去,及時反饋幼兒的游戲行為,啟發(fā)幼兒的思維。幼兒在游戲中總是反映自己原有的經(jīng)驗,教師的問題可以幫助他們拓展思維的空間,從不同的角度去獲取經(jīng)驗,使生活中零散的經(jīng)驗得以整合。詢問式的語言并非教師不了解某種游戲的情節(jié),如:“這是什么呀?你在干什么呀?”等一類幼兒不需要思考或努力嘗試即可回答的問題,而是根據(jù)幼兒游戲開展的情節(jié),覺得幼兒需要幫助或有指導的必要時,教師有目的地設計問題情景,提出問題。類似的語言有:“你跑來跑去是在干什么呀?(用于了解游戲的情節(jié))”“家里除了爸爸和媽媽以外,還有誰?(用于幫助幼兒解決爭搶角色的糾紛)”“如果你想要的玩具沒有了,怎么辦呢?(用于引導幼兒學會用替代材料)”“你什么時候給你的病人打針?(用于提醒幼兒明確自己的角色,促使幼兒養(yǎng)成做事有責任的習慣)”“警察的工作是不是只能抓壞人呀?(用于幫助幼兒對警察職業(yè)的進一步的關注,達到豐富游戲情節(jié)的效果)”“拿不下了怎么半?(幫助幼兒思考更為合理的方法)”當老師發(fā)現(xiàn)幼兒需要幫助時,不要一相情愿地直接指導,可以問問幼兒是否有困難,是否需要老師的幫助,如:“你有什么需要幫助嗎?”“要不要我來幫助你”等讓幼兒感到有自主體驗的語言。教師在運用疑問句來提問時,是作為“游戲的真實情況的解說員”,把游戲作為教授的媒介,幫助幼兒主動提取已有的經(jīng)驗,用于新的、或不同的情景中。要注意根據(jù)幼兒游戲的情節(jié)發(fā)展需要,根據(jù)游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這樣的語言看起來是在問問題,實質上是把幼兒面臨的問題描述出來了,把幼兒需要解決的問題擺在幼兒面前,讓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去尋求解決的途徑,起到促進游戲情節(jié)發(fā)展的功效。
二、建議式語言
有些建議的語言也是以詢問的方式出現(xiàn)的,與詢問式語言不同之處在于它不僅提出問題而且還給予具體的暗示。常用“這樣試試……”“如果不行再想想別的辦法”“我要……,可是沒有……”等句式來達到指導的目的。如:當發(fā)現(xiàn)一個幼兒試圖把娃娃放在堆滿東西的桌上,而又不方便擺弄玩具時,老師可以用這樣的語言指導:“我覺得如果放在旁邊會更好!”當幼兒在“德克士”買不到油條而爭執(zhí)時,老師可以建議說:“德克士沒有油條賣,我們再開個賣油條的店吧!”當發(fā)現(xiàn)幼兒一個幼兒用不同的積木嘗試著搭建一個東西不成功而想放棄時,老師可以直接拿出最合適的積木對幼兒說:“用這塊積木試試看。”這樣使幼兒既接受了老師的指導,同時也感覺到了自主和尊重。
三、鼓勵式語言
老師用鼓勵式的表揚可以促進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及規(guī)則意識的形成,而對于幼兒在游戲中的某些不良行為習慣及違規(guī)行為,老師不一定直接指出來,而是用一種激勵式的正面語言,把希望幼兒出現(xiàn)的行為要求提出來,讓他們知道該怎么做。如:看到幼兒把玩具灑落在地上,老師就說:“xxx小朋友把地上的玩具都收拾好了。”“xxx小朋友自己想辦法解決了問題,真能干!”“xx今天愿意與大家一起輪流玩玩具了。”“如果聲音再大一些,我們就會聽清楚了。”等語言。老師及時發(fā)現(xiàn)并反饋幼兒游戲中的行為表現(xiàn),可以充分調動幼兒游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澄清式語言
幼兒游戲是對現(xiàn)實社會生活的反映,他們自己并不知道篩選,對于游戲中一些不明白的事情,或幼兒模仿了一些不良現(xiàn)象,教師不能隨便評價,而應該引導幼兒來加以討論、澄清,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這種語言的運用要建立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之上,可以當時就用,也可以在游戲講評中運用。如:有的“警察”到“餐廳”吃飯,不給錢就走了。如果這個問題幼兒并不介意也就算了,但是“餐廳”的老板一定要他交了錢再走,他卻說“警察”吃飯是可以不給錢的,這個問題就值得老師讓大家討論:“警察買東西到底可不可以不給錢?”以幫助幼兒梳理經(jīng)驗,澄清對警察的不正確的片面理解。
五、邀請式語言
對于游戲中的弱者或無人問津的區(qū)域,教師可以運用邀請式的方式。如:“我們一起去吧”“你可以幫我理發(fā)嗎?”“請問你知道‘加油站在哪里嗎?”等這樣的問題來提高他們的游戲興趣和愿望,帶領他們進入游戲情景,促進他們與其他幼兒的交往,讓他們體驗到參與游戲的快樂和成功感。
六、角色式語言
當發(fā)現(xiàn)游戲情節(jié)總是處于停滯狀態(tài)時,教師以角色身份參與到幼兒的游戲中去,如:“我是超市送貨的,你們需要幫忙嗎?”等語言,不僅會使游戲的情景得以豐富,而且還會使幼兒感到親切和平等,但在運用時要注意把握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切忌超出幼兒經(jīng)驗的范圍,露出“導演”的痕跡。
七、指令性語言
當幼兒在游戲中嚴重的違反規(guī)則或出現(xiàn)攻擊性行為時,教師的指導方式一般有兩種,一是轉移其注意,但這樣做也許效果不佳,這時可用第二種方法:立即用語言和行為加以制止,如:當看見一幼兒正拿著一根木棍向人家的頭上打去時,教師別無選擇的方法是立即用行為和語言加以制止,如:“你這樣做很危險。”“你不能這樣做。”“請停下來。”等語言來達到結束幼兒不良行為的目的。
總而言之,教師在幼兒游戲中的語言指導策略還有很多,只要我們抓住適當?shù)臅r機運用適宜的語言指導策略,對幼兒游戲加以點撥、啟發(fā)和引導,不僅能幫助幼兒解決游戲中的問題,順利推動游戲的發(fā)展,而且能有效促進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所以,只要我們在幼兒游戲中沉下心來仔細觀察,認真解讀幼兒的游戲行為,一定會發(fā)現(xiàn)更多更適宜的語言指導策略,從而繼續(xù)將這項研究活動更深入、持久、有效地開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