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瑋男 余雪平
摘要:應用問卷對2078名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調查,結果表明小學生課外閱讀有以下幾個突出狀況:小學生課外閱讀量隨級段升高而遞增,他們課外閱讀傾向于故事性較強的書籍,中國古典名著類書籍對小學生吸引力最大;城市小學生課外閱讀量明顯高于城鎮鄉鎮小學生,城市小學生在選擇閱讀內容時,更傾向于文學性強的故事類書籍;小學生不同隨居對其課外閱讀有明顯影響,其閱讀量排序為隨父母>隨祖輩>隨其他親戚>在校寄宿,在校寄宿小學生課外閱讀量最低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由于小學高年級男女生身心發展出現的差異,女生閱讀量明顯高于男生,尤其是中國童話和外國兒童名著這兩類的閱讀量差距較大。
關鍵詞:小學生;課外閱讀;閱讀量
一、引言
課外閱讀是小學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小學生進行語文實踐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很多學校和教師在小學生課外閱讀上認識深刻,教引有方,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和研究,取得了很多成功經驗,筆者通過資料查閱和“知網空間”查詢,查到一些研究成果,也發現了不少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如小學不同年級、不同級段、不同性別、不同群體對不同類書閱讀量是否有影響,有何影響,城市、城鎮、鄉鎮小學生課外閱讀有無差別等問題等。本文即是筆者在教學實踐同時在這方面進行的一些探究,筆者認為這對我們深入研究小學生課外閱讀應是很有裨益的。
二、研究對象、內容和方法
在常德市和張家界市的8所小學二年級至六年級隨機抽取的2078人。其中城市小學2所,303人,城鎮(縣城)小學4所,1452人,鄉鎮小學2所,323人。男生為1049人,女生為1029人。兩市分屬湘北平原丘陵區和湘西山地區。
根據國家公益研究機構新閱讀研究所和全國多名教育專家對小學生課外閱讀分類,并結合本課題研究實際情況,我們將小學生課外閱讀書目分為7類,即中國童話、外國童話、兒童科普、兒童人文、中國古典名著、外國兒童名著、經典讀物。對小學生不同群體的課外閱讀量進行對比分析。
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獻研究法:查閱小學生課外閱讀研究的文獻和中國知網有關資料,掌握當前我國研究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狀況和動態。調查研究法:問卷調查,實地調查,走訪座談等。問卷共17問,小學生10分鐘內即可填完。所有問卷于2014年4月18日至25日間完成。統計對比分析法:所有數據按統計要求輸入計算機,對比分析時按教育統計學要求進行顯著性檢驗。
三、結果與分析
(一)小學生課外閱讀量隨級段升高而遞增,他們課外閱讀傾向于故事性強的書籍,中國古典名著類書籍對小學生吸引力最大。
統計結果顯示,小學生課外閱讀量均值低年級為10.04本、中年級為12.63本、高年級為14.07本,兩相鄰級段均值經U檢驗,差異非常顯著(計算出的U值為7.29和5.24,P<0.01),故結論是小學生課外閱讀量隨級段升高而遞增。另我們還發現,低年級七類書籍的閱讀量從大到小排列為:兒童人文讀物>中國古典名著>外國童話>兒童科普讀物>中國童話>外國兒童名著>文學經典讀物;中年級七類書籍閱讀量從大到小排列為:中國古典名著>外國童話>兒童人文讀物>中國童話>外國兒童名著>兒童科普讀物>文學經典讀物;高年級七類書籍閱讀量由大到小均為:中國古典名著>外國童話>兒童人文讀物>外國兒童名著>中國童話>兒童科普讀物>文學經典讀物。由上情況可見,小學生課外閱讀傾向于故事性強的書籍。
(二)城市小學生課外閱讀量明顯高于城鎮鄉鎮小學生,城市小學生在選擇閱讀內容時,更傾向于文學性較強的故事類書籍。
統計結果顯示,城市、城鎮、鄉鎮學生閱讀量最大的均為中國古典名著,差別不大;排在第二位的分別為外國兒童名著、外國童話、兒童人文讀物。城市學生在選擇閱讀內容時,更傾向于文學性較強的故事類書籍,這說明城市學生閱讀能力更勝一籌,通過閱讀提高自身文學素養的目的性更明確。
(三)小學生不同隨居對其課外閱讀有明顯影響,其閱讀量排序為隨父母>隨祖輩>隨其他親戚>在校寄宿,在校寄宿小學生課外閱讀量最低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統計結果顯示,小學生隨父母、隨祖輩、隨親戚、寄宿等四種不同類別隨居的課外閱讀量差異非常顯著,這說明不同隨居對小學生課外閱讀有明顯影響。其排序為,隨父母>隨祖輩>隨其他親戚>在校寄宿。筆者分析,隨父母生活的孩子,因其父母較為年輕,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接收新事物的能力也較強,對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認識更深刻,他們往往更重視孩子的課外閱讀,注重對孩子的閱讀指導,所以,孩子的課外閱讀量最大。在校寄宿的孩子沒有家長的指導,課外閱讀基本上憑借老師的要求和自己的興趣,故閱讀量最低。筆者覺得這一情況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并可進一步對此問題進行探究。
(四)由于小學高年級男女生身心發展出現的差異,女生閱讀量明顯高于男生,尤其是中國童話和外國兒童名著這兩類的閱讀量差距較大。
統計結果顯示,低年級男女生平均閱讀量分別為10.34本和9.79本,中年級男女生平均閱讀量分別為12.61本和12.65本;對低、中年級男女生值U檢驗分別為0.89和0.11,差異不顯著。高年級男女生平均閱讀量分別為12.75本和15.35本,U檢驗差異非常顯著,即高年級女生閱讀量高于男生。高年級男女生閱讀量差距拉大,尤其是中國童話、外國兒童名著這兩類書籍的閱讀量差距較大。筆者分析這與兩性的智能發展差異有關。進入小學高年級,女生智能發展速度快于男生,這表現在女生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以及形象思維能力都有一定優勢,因此,女生能更快進入讀本的情境中,也更能從閱讀中獲得享受和愉悅的心情,多疑,這一階段女生閱讀大明顯高于男生。
四、結束語
小學生課外閱讀量隨級段升高而遞增,他們課外閱讀傾向于故事性較強的書籍,中國古典名著類書籍對小學生吸引力最大;城市小學生課外閱讀量明顯高于城鎮鄉鎮小學生,城市小學生在選擇閱讀內容時,更傾向于文學性強的故事類書籍;小學生不同隨居對其課外閱讀有明顯影響,其閱讀量排序為隨父母>隨祖輩>隨其他親戚>在校寄宿,在校寄宿小學生課外閱讀量最低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由于小學高年級男女生身心發展出現的差異,女生閱讀量明顯高于男生,尤其是中國童話和外國兒童名著這兩類的閱讀量差距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