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著影
摘要:新課程教學改革在全面推進,這也促使小學語文教學突破傳統模式,向更具創新性的教育模式轉變。實施自主學習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自律性和自覺性,能夠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自我探索和自我選擇,能夠激發學生自我構建的能力和創造力。為新一輪的教學改革打下基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指導預習;自主探究;模式探究
當代社會越來越需要全面發展的優質人才,而小學語文正是向社會輸送人才培養的第一步,因此,自主性學習之于小學語文意義非凡。所謂自主學習,是指在教師一定程度的指導下,學習主體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對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具有自覺意識和反應的學習方式。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應積極嘗試和探索,努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盡快形成。
一、創造性提出自主、協作、探究學習
在小組學習過程與措施中,根據我班實際人數通常四到六個人為一組。這種學習過程與措施很有新意,而且有助于學生直抒己見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彼此相互從事溝通。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我就選用四個小組學習,讓每個小組運用不同形式來吃透課文:有的小組用繪畫的形式向大家展示地球同茫茫宇宙相比是低微的,像一葉扁舟,就那么大,不會再長,當然要維護它;還有的小組用列數字的技巧來向大家解釋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呼吁人們不要亂砍亂伐,愛惜自然資源;有的小組用講故事的形式來勸誡大家除了地球沒有別的星球可以讓人類居住;第四小組的同學措施很獨特,用寫體會的技巧向同學們提出要想維護,地球可以從我們身邊小事做起,不隨地丟垃圾,不踩踏花草,不破壞公物,不荒廢水,不荒廢糧食等等,看似脫離了學習技巧,實則對課文有了真正的把握。學生在自主溝通討論中感觸其地球是唯一的,假如被破壞人們將別無去處,最后吃透到要細心維護地球,維護地球的生態環境。選用這一學習過程與措施大大地鼓勵了學生學習主動踴躍性,培養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指導預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在教科書中有一些經典名著摘錄,這些文本或膾炙人口,或內涵豐富,或充滿哲學,或精神啟蒙,是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糧,但由于篇幅的限制,只有一部分提供他們欣賞學習。此時,因為學生只看到課文,無法聯系前文,顯現出了狹隘、片面或錯誤的認識,無法吸收其中的營養。預習文本可以擴大對全本書的閱讀,以求對這本書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在學習課文之前,鼓勵學生以各種方式閱讀這本書。有興趣的學生可以寫自己的感受,并與同學或老師交流。
三、教給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方法和場所
人們常說:“授人以漁,終身受用。”面對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捕魚”,還要告訴學生“在哪里捕魚”。告訴學生廣大的學習資源獲取的各種渠道和網上學習應該在哪里找、去哪里學,去哪來找尋他們需要的內容,如何收集一些數據,從哪里獲取數據,即告知方式和渠道,讓學生收集信息,獲取信息。如通過報紙剪貼、書刊摘抄、電視錄音、實地調查、光碟、磁盤、自己生活體驗、收音機錄音、網上下載、專題采訪等。對于收集到的材料又怎樣來整理、處理這些資料,使之成為自己有用的資料呢?如從電視上知道“明天有雨”,你將怎樣處理這個信息呢?明天你就要帶雨傘。又如你從報紙上看到一個中學生因考試成績不好,竟跳樓輕生,你會怎樣想?你的心理會產生怎樣的啟示?如果你是一個耐力差、不能承受挫折的人,你面對這種情況將如何處理它,是不是要調整心態,正確對待考試?
四、讓學生多說、多看、多做
學生思維的合理性通過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才能了解學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達到思維的合理性的。老師給學生創設了暢所欲言的自由空間,真正做到課堂教學的氛圍和諧、民主,給學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藍天。如可以分“指名說、上臺說、小組說、問答式的交流說”等方式。以學生“補充說、總結說、修改說、更正說、綜合說”等內容來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及快速組織語言能力。 “看”就是讓學生觀看、觀察,給充足的時間去觀察,通過“看”發現,在此基礎上去主動學習知識。如學圓明園的風光時,采用多媒體出示圓明園的風光圖片,由學生盡情地觀察、欣賞,再據自己觀察和發現,給圖片題一個與圖同美的名字—題名。然后將圖片的原名對照自己題的名,比較兩種方法的不同之處,并說出為什么?如學生據“萬花陣”的建筑特點,它像一朵綻開的荷花而題名為“石花玉亭”。這樣學生在充分“看”的基礎上進行探求并創造性地學到了知識。 學生自己動手做的過程,實際上也包含了思維與探究的過程,在此就要為學生設計、提供做的時間和必要的物質條件。如在期末復習成語時,改變以往老師將一冊的成語找出來,讓學生抄、讀、記等,而是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課文,自己去找、去抄、去積累,還要求學生比一比,誰能將一冊中所有成語全找出來。這樣學生在自己找的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
五、善于運用符號學做批注
運用學習符號,在積極接納課程中做批注是我在語文課堂培育中的關鍵方式。古人有“不動筆墨不看書”的說法。我強調學生自學時必然動筆做標志,把生字新詞,多音字,關鍵詞語,精彩的語句,關鍵地地方,需要重讀或摘抄的章節運用我教的符號做上批注,有的可用雙浪線,有的可用圓圈,有的可用三角號,有的可用橫線等等。在一段探索中我規范了符號,指定了內容,學生運用自如。譬如:在教學《怒吼吧,黃河》中,第二自然段光未然被黃河的氣勢深深震撼,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標注描寫黃河的形和聲的句子,并寫一寫自己的體會;用雙浪線畫出兩個反問句。同學們把描寫黃河形和聲的句子都用了各自的符號并寫了自己的體會,而且根據自己寫的與同學溝通,充分體會了黃河的氣勢;有的同學在雙浪線下把反問句改成了陳述句,精準的熟悉了句子的意思。
總之,在我國當前的教育理念下,逐步加強教學中學生自我學習模式的構建尤為重要,由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一個較為長期的任務,且與課堂教學息息相關,所以,教師在改變教學觀念的同時也要逐步培養學生自我探究學習的能力,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楊飛,王芳.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課堂模式探討[J].讀寫算(教研版),2015
[2]王振芳.探究小學語文教學特點與教學模式的創新[J].新課程(小學),2015
[3]王利.淺談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上旬),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