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珂
摘 要:在當今傳統媒體紛紛轉型的大形勢之下,“活動辦報”是一條可以走,走得通的新路。傳統媒體依托自身的內容創意能力和品牌影響力,策劃、發起社會活動,聚焦經濟社會發展熱點,整合各類社會資源,引導政府、協會、企業、公眾等各類主體廣泛參與,對活動過程加以全媒體宣傳推廣,以期達到良好的社會效益和品牌效益。
關鍵詞:荊州日報 傳統媒體 媒體融合 策劃活動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2(b)-0152-02
習近平總書記在“2·19”重要講話中強調,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
融合所向,媒體所想。在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之后,各新聞媒體不僅組織學習了講話精神,同時,以多種形式深刻領會講話的精神內涵,在加快媒體融合進程、創新表達方式上,都進行了有效嘗試。
2016年3月,作為黨報集團,荊州日報傳媒集團圍繞深化,開啟了媒體深度融合發展之路。2017年9月5日,荊州日報傳媒集團黨報云中央廚房上線暨文化創意中心開園儀式的舉行,標志著荊州融媒體建設和文化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如何在媒體競爭日趨激烈的態勢之下,做好融合工作?“活動辦報”應是一種有效嘗試,即通過策劃主題活動拓展傳統媒體發展空間,創新傳統傳播方式和手段,讓紙媒在自我策劃的各類活動中“動”起來[1]。
1 貼近主旋律,讓活動策劃更“接地氣”
新聞報道要貼近生活,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脫離了人民群眾的新聞報道就變成了水中浮萍、空中樓閣,不扎實,沒人看。
作為地方黨報,主題活動報道是在真正把握主旋律報道的背景之下,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報道。同時,主題活動報道也是報道中分量最重、顏值最高的一部分。創新重大主題報道,既是媒體社會責任的體現,又是經濟效益的抓手。
2015年6月,由荊州日報傳媒集團民生新聞中心策劃承辦的“荊州市萬人騎行環保公益活動”,就是接合荊州市委、市政府“三禁兩治”環保專項行動時間節點上,推出的主題活動策劃。通過在各縣市區同步啟動環保公益騎行活動,搭建全民參與環保的平臺,使秸稈禁燒觀念深入村組農戶、田間地頭。
一年的環保公益活動帶給我們的思考是:要在更大范面上策劃發動,讓主題活動生命力延續。荊州日報傳媒集團又以報社為主,組建了“荊州藍”環保公益騎行服務隊,豐富了萬人騎行活動的內涵,使騎行活動成為報社的品牌活動和品牌行動。
2016年2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提出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既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也是家庭和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如何讓政策“落地生根”?同年6月,荊州日報傳媒集團民生新聞中心策劃在全市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六一圓夢行動”,旨在通過這一行動彰顯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氛圍和志愿者的行動及品牌。
本次活動首站走進石首市,與石首市委宣傳部、石首志愿者組織一同將石首留守兒童接至荊州城區,帶他們參觀荊州名人館、荊州博物館、荊州體育中心,并觀看在“六一”期間隆重上演的“五國大馬戲”表演等。
好的主題活動應該是持續有生命力的。2016年12月,“荊州藍”環保公益騎行服務隊升級為荊州市藍天志愿者協會,并在荊州市民政局注冊成立,通過倡導綠色環保、為老敬老的志愿精神,探索科學普及的志愿新途徑。2017年,協會的青年志愿者們進社區為困難家庭送湯圓;進企業帶領小學生體驗“節水”之旅;進餐飲,宣傳“光盤行動”等。通過一系列活動,激發了整個社會向上向善、誠信互助的風尚,荊州市藍天志愿者協會也被推薦為2017荊州最美志愿服務組織。
2 鍛煉采編隊伍,讓活動方案更有執行力
打造“融媒體記者”并非輕而易舉。融媒體時代,記者要更加具備新聞敏感度,能夠快速準確地分析不同新聞事件,策劃最適宜的活動傳播方式,制定相應的采訪、編輯和內容(活動)制作方案,適應新的傳媒生態環境[2]。
好的策劃方案,要依靠好的團隊去完成?!瓣P愛留守兒童”活動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報社集團領導的高度重視與參與,也離不開記者們的傾心參與和付出。早在策劃前,民生新聞中心全體記者,運用互聯網思維,盡量把每個細節做到完美,并在活動中及時充實方案中未涉及到的細節。
“關愛留守兒童·六一圓夢行動”定于2016年6月1日啟動。為了辦好活動,集團明確了以民生新聞中心為主的活動策劃方案組、協調聯系組,后期建立了以社領導帶隊,民生新聞中心、荊州日報新聞客戶端、荊州微視等參與的宣傳組,參與活動報道。
從活動前期籌備到6月2日《荊州日報》與《荊州晚報》各推出4個整版的特刊。前前后后,整個“關愛”活動持續了20多天之久,民生新聞中心各位記者不僅要完成分內采編任務,還要承擔大量事務性工作,在“關愛”活動中,她們是包裝愛心禮包的采購員,她們是留守兒童接待員、安全員……通過這種方式,倒逼記者角色意識慢慢轉變,新聞產品更接地氣,新聞傳播更加精準。
主題活動策劃,不變的是團隊出擊、文圖融合,變化的是內容的創新表達、渠道的多元發布、多重融合。荊州日報傳媒集團是一家有著深厚歷史積淀的新聞單位,很多采編人員從事傳統媒體的采編工作,不太懂得新媒體的特點和表達方式,但如今的大勢,對在傳統媒體浸潤多年的采編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媒體而言是融合,對于個體而言是轉型。荊州日報傳媒集團與各部門聯動,舉辦了創建省級森林城市騎行和攝影大賽、關愛留守兒童“荊報幫你圓夢”活動、小學生環保體驗一日行活動、佳麗旗袍秀等,均取得預期的經濟、社會效益。
3 創新宣傳方式,讓好策劃更具傳播效果
“報紙”作為一種單一媒介,“報”既是指“報道”,也是指融媒體時代的新型報道理念和新興報道形式。我們在主題活動策劃中,把握新媒體和紙媒的傳播特性,不僅在活動內容上下功夫,讓讀者“想了解”;同時在活動形式上找創新,給予讀者更多的話語權和表達權。
整個“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的宣傳報道中,我們借力雙微平臺、荊州日報新聞客戶端和紙媒相互配合,形成多渠道的立體傳播態勢,將需要發布的信息及時傳遞給讀者。實踐證明,這樣的信息傳播方式達到了預期效果,尤其是在“關愛留守兒童”活動中,通過提前制造話題、荊州微視連線等,與遠在外地的留守兒童父母都及時得到了信息交流。
媒體融合時代大背景中,主題活動策劃不僅要考慮與讀者的接觸面,更要考慮讀者的參與度,雙管齊下,才能取得好的傳播效果。在“關愛留守兒童”活動中,我們啟用了微心愿認領,將52名留守兒童的心愿整理成“心愿樹”,通過微信這個大眾傳播信息的載體,把更多的愛傳遞給孩子們。
媒體融合后,新媒體的融入在技術上突破了紙媒的局限,增強了媒體與用戶的互動性。通過后臺數據,我們可以很直觀地看到用戶對每條內容的接受程度,從而反過來促進生產更優質的新聞產品。2017年6月,荊州首個大型原創漢劇《優孟衣冠》公演,荊州日報傳媒集團通過斗魚、一直播、映客、新華社、今日頭條等5個移動直播平臺同步直播,旗下移動新媒體荊州日報新聞客戶端、荊州日報微博、荊州晚報雙微、楚網雙微、荊州發布雙微等進行同步傳播,網絡平臺觀看人次達到350多萬。
思路決定路徑,創新才有出路。憂患意識、創新意識是任何單位和企業長足發展的根本保障。下一步,荊州日報傳媒集團將在互聯網領域催發變革下,繼續放大優勢做好重大主題報道。
參考文獻
[1] 鄭國健.“互聯網+溫州廣電”融媒體創新模式思考[J].新聞研究導刊,2016,7(2):230-231.
[2] 虞嘉.項目制下融媒體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初探——以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為例[J].中國記者,2017(1):11-13.
[3] 李巖.融媒體環境下主題報道的創新[J].新媒體研究,2017,3(20):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