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珍
摘 要 新課程理念引領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應該讓孩子們在課堂上幸福愉悅地成長,放飛孩子們多彩的夢,打造他們夢的樂園,使之成為精神豐富和創造力巨大的人。
關鍵詞 營造;情境;放飛;人文環境;價值取向;追夢;拓展;引領;聆聽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1-0239-01
語文,似乎生來就是為著放飛兒童的多彩夢而存在的。在這兒,荷花會與“我”共舞,小蝌蚪著急地找著媽媽,多希望恐龍能來到我們中間……多少方塊字連成一個個美麗的故事,教人奇思,讓人妙想、學生在這片美麗的原野上撲棱著翻飛的詩性,蓄積著創造的欲望,對祖國語言,對民族的感情開始了美好的體驗。
一、營造夢的情境,召喚夢的生成
美麗的彩虹掛在天上,輕緩的音樂在室內流淌,“這美麗的彩虹有七種顏色,赤、橙、黃、綠、青、藍、紫,像一座美麗的七彩橋。慢慢地閉起你的眼睛,看到了嗎?你是不是已經走上了這座七彩橋——孩子們美滋滋的,臉上寫滿了興奮,一個個沉浸在無限美好的遐想中,忘情地誦讀著。營造的與兒童心靈想通的情境,有利于兒童的自主體驗,想象放飛、個性張揚,誘發和促成孩子夢的發生。毫無疑問,兒童與課文之間存在著必然的審美距離,只有當兒童與課文之間產生某種碰撞,課文才會展示無限豐富的意義,兒童也才會從中獲得滿足。而情境,正是這兩者的中介。這種充滿美感的氛圍,與兒童的情感、心里會發生共鳴,內心自由、愉悅、釋放、本真。就像種子發芽離不開陽光雨露,兒童夢的生成也需要一定外部催化劑。當情境這一兒童樂于親近的教材特點呈現于面前時,他們的內心的潮沙開始涌動了。心靈在體驗、思想在碰撞,有了會心的微笑,有了富有靈性的想象。充分激活了原本凝固的思想面主體意識就在期間逐步形成,逐步深化。
二、創造人文環境,給孩子一片追夢的天空
兒童是天生的幻想家、詩人,兒童的世界是異想天開的世界,對生活、對文字,他們有著完全通異于成人的視角。其實這正是他們一顆顆充滿蓬勃生命力的活潑的童心。《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出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的要求。提倡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多元化體驗。
《坐井觀天》是一個家喻戶曉的老故事,為了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學完課文后讓學生以《青蛙跳出了井口》為題進行說話訓練。就像世界上找不到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孩子出都是獨特的個體,都有著屬于自己的內心天地。學生想象的內容也是各不相同,有的學生說,青蛙跳出井口,看到無邊無際的天空知道自己錯了,臉紅了。這種想法與本課寓意相符也與老師的期待相合,可是有學生偏偏認為“青蛙從井里跳出來,它到外面看了看,覺得還是井里好,它又跳回了井里。”對敢于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的學生,老師當然表示肯定,然后請學生說明原因。原來他想象中的青蛙從井口跳出來,發現周圍的河水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污染,河面上漂著不少死魚,而且自己的很多同伴慘遭毒手,被活生生地捉到菜市場上,或變成美味放在飯桌上。青蛙覺得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還是井里好,井里安全哪!
長期以來,我們習慣于用統一的標準要求學生,課堂上只能聽到一種聲音,看到一種答案。智慧的幼芽就會被這種“精品標準化教育”淹沒。而現在課堂上允許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解讀課文,用不同的語言詮釋發現。孩子童年天然的豐富的想象世界和精神需求被珍惜和保護。讓我們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呵護孩子稚嫩的心靈,欣賞每一個孩子的獨特體驗。
三、拓展時空限制,為課堂注入無限張力
兒童的內心是最無拘無束的,他們渴望走向原野,親近自然語文的世界也是廣遠的,上下幾千年,縱橫數萬里,任你穿越時空,傾心對話。這就要求語文教學徹底走出“課堂中心、書本中心、教師中心”的封閉性,充分拓展空間,增強活力《小小的船》一課學完課文,學生要學會遷移、運用。學生在說一說、讀一讀中融入了情境的基礎上,如何將學生的激情再次升華。“寫”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太難了,而在課堂上,我們可以讓學生表演唱一唱《小小的船》。再引導學生:“夜空多美呀!你能把它畫出來嗎?先說說你想畫什么。”同桌交流后指導學生畫一畫。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讀到的、說到的畫下來,又一次展開了“夢”的翅膀把許多有創意的東西畫下來:飛船、太空小轎車、織女星等,把語言美融入了畫面美中,每一幅畫就是一首奇妙無比的詩歌,每位學生都進行了美的創新。上述語文實踐活動,沖破了僅限于教材中的課文內容的限制,實現了“課文課程與其他課程以及生活的聯系”,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與協調發展”。
四、利用教材的未知領域,引領孩子追夢
《蘋果落地》一課學完后,很多學生對牛頓以及他的科學發現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提出了很多自己很想弄懂的問題,如牛頓是怎樣從蘋果落地的現象中發現地球有吸引力的,地球為什么有吸引力,牛頓還有哪些發現?語言文字的學習雖然已經結束了,但學生的探究熱情卻從現在剛開始。我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十萬個為什么》、《中外著名科學家的故事》讓學生上網查閱有關資料,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把信息進行篩選,整理,第二天在課堂上進行討論交流。結果,第二天的課堂上,我驚喜地發現,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獲取了大量的信息并能進行取舍和歸類。并在后續的學習中,學生一旦遇到感興趣而又一時弄不明白的問題,都能積極主動地去搜集信息,獲取知識。
每個人心靈的天空,都飛翔著夢想和精靈,讓我們在語文課童放飛孩子們的五彩夢,充實睿智的感情,激發豪邁的胸襟,提升超凡的精神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