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芹
(新鄉市中心醫院腎內科,河南 新鄉 453000)
近些年來,因居民飲食結構不平衡、生活方式改變及環境惡化,高血壓、高脂血癥、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慢性腎衰竭(CRF)患病率亦與日俱增〔1〕。老年人腎功能隨著增齡出現自然減退現象,更容易出現CRF。CRF常最終進展為終末期腎臟病(ESRD)〔2〕。腹膜透析(PD)是目前腎臟替代長期治療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作用機制是通過覆蓋在腹腔的一層天然生物膜,進行腹腔內的腹透液與腹膜毛細血管內水和溶質的交換〔3〕。本研究旨在探討PD對老年ESRD患者血脂、炎癥因子、氧化應激的影響,為臨床更好治療老年ESRD患者提供參考依據。
1.1臨床資料 選取新鄉市中心醫院腎內科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經PD治療的60例ESRD患者作為研究組,納入標準:(1)符合《慢性腎臟病篩查、診斷及防治指南》〔4〕關于ESRD的診斷標準;(2)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合并免疫系統疾病者;(2)惡性腫瘤并接受放化療治療者;(3)進行過腎移植術者。研究組男36例,女24例,年齡61~80歲,平均(70.21±8.21)歲;體重指數(BMI)17~26 kg/m2,平均(20.93±4.72)kg/m2;病程1~4年,平均(2.14±0.86)年。選取同期來醫院體檢的60歲以上腎功能正常的志愿者60例作為對照組,男34例,女26例,年齡61~79歲,平均(70.81±7.32)歲;BMI 18~24 kg/m2,平均(20.83±5.34)kg/m2。兩組受試者性別、年齡、BMI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治療方法 研究組給予調節電解質平衡、控制血壓、血糖及PD治療。PD液為天津金耀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73102,規格:2 000 ml;葡萄糖含量為2.5%,鈣離子濃度1.24 mmol/L。間斷PD:每次2 L,4~6次/d,療程為30 d。
1.3樣本采集 研究組在透析前、透析1 w后及透析30 d后空腹12 h,隔日清晨采集靜脈血5 ml,對照組入組后亦采集靜脈血5 ml,采集時間與研究組透析前采集時間一致,送至檢驗科檢驗觀察指標。
1.4觀察指標 ①血脂指標:利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型號:TMS-1024,日本Niigata公司)測定血清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②氧化應激指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儀(型號:UV-1200,上海美普達公司)測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③炎癥因子指標:應用酶聯免疫檢測儀(型號:DG5031,上海珂淮公司),根據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血清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IL)-6、IL-8和腫瘤壞死因子(TNF)-α水平。試驗所需試劑盒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5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1研究組透析前后與對照組血脂水平比較 透析前,研究組TC、TG、LDL-C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透析1 w后,研究組TC、TG、LDL-C水平高于透析前(P<0.05),透析30 d后,TC、TG、LDL-C水平顯著高于透析前及透析1 w后(P<0.05),見表1。
2.2研究組透析前后與對照組氧化應激水平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的血清SOD水平下降,MDA水平升高(P<0.05)。透析1 w后,研究組SOD水平有所升高,MDA水平下降,與透析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透析30 d后,研究組SOD水平明顯升高,MDA水平明顯下降,與透析前及透析治療1 w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受試者血脂、SOD及MDA水平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1)P<0.05;與透析前比較:2)P<0.05;與透析1 w后比較:3)P<0.05;下表同
2.3研究組透析前后與對照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CRP、IL-6、IL-8、TNF-α水平均升高(P<0.05);透析1 w后,研究組CRP、IL-6、IL-8、TNF-α水平較透析前降低(P<0.05);透析30 d后,研究組CRP、IL-6、IL-8、TNF-α水平較透析前及透析1 w后顯著降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受試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相關報道顯示,接受透析治療的老年ESRD患者逐年上升。因老年ESRD患者合并癥多而重,且無較高的經濟收入,不適于行腎移植術〔5〕;但PD設備的不斷更新、技術的不斷完善及其更加經濟的透析成本,使得越來越多的老年ESRD患者能夠接受PD治療〔6〕。長期行PD治療的患者,亦會出現一系列并發癥,如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增加等。其原因為老年ESRD患者多數呈消瘦狀態,內生肌酐清除率較低,血肌酐低于實際水平,不能以血肌酐水平準確判斷患者的腎功能,加上長期使用高糖、高滲、高乳酸鹽的透析液,以致吸收了大量的葡萄糖,體內血糖濃度升高,從而刺激胰腺分泌更多的胰島素,導致脂質代謝紊亂〔7〕。
本研究結果表明,老年ESRD患者PD治療過程中具有較高的糖負荷及日趨嚴重的胰島素抵抗,故出現TC、TG、LDL-C水平升高。所以,長期接受PD的患者,應及時監測其血脂水平,這將有利于改善遠期預后,并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ESRD患者普遍存在氧化應激及組織損傷,而長期PD將進一步加重氧化應激〔8〕。SOD是機體抗氧化防御的第一道屏障,能夠清除需氧代謝的自由基,平衡機體的氧化與抗氧化過程,保護細胞膜結構完整及正常的生理功能。MDA是氧自由基攻擊生物膜產生的小分子產物,其含量的高低可以反映細胞損傷的程度。有研究報道,SOD與MDA水平能夠共同反映細胞氧化應激的程度〔9〕。另有研究顯示,ESRD患者體內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含量隨著腎單位的丟失而進行性減少,而透析加快了谷胱甘肽過氧化酶減少的速度,加上SOD水平的下降和活性降低,兩者水平的改變將促進氧化應激發生發展,從而導致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活化產生更多的活性氧〔10〕。活性氧可以催化形成多種氧化產物,兩者共同作用將引起組織和細胞損傷,從而誘導并加劇ESRD患者代謝紊亂、營養失衡、免疫系統功能受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等并發癥,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及遠期預后造成嚴重影響〔11〕。本研究顯示,ESRD患者體內存在氧化與抗氧化失衡的狀態。體內活化的氧化應激狀態可改變血管內皮細胞基因,導致內皮功能障礙,促進血管粥樣硬化及鈣化的進展。
ESRD患者腎單位減少后,其清除功能下降,導致不能及時的清除炎癥因子,從而出現炎癥反應〔12〕。單核巨噬細胞系統被內毒素、各種化學物質和免疫復合物等激活,釋放出IL-6、IL-8、TNF-α、CRP等炎癥因子促進炎癥發生。PD患者發生炎癥反應的概率較高,且機制復雜。長期接受PD的患者,腹膜接觸含增塑劑的腹透液,體內葡萄糖降解產物增加,進而導致蛋白質進行糖基化與非糖基化轉化,轉化產物蓄積導致炎癥反應;PD患者腹膜轉運功能不盡相同,即對葡萄糖的轉運作用及超濾能力也有差異,高轉運狀態的PD患者的炎癥因子水平高于低轉運的PD患者,原因可能為高轉運PD患者的營養狀況更差,容量負荷更多;透析相關性腹膜炎、導管刺激及出口相關感染也是炎癥狀態高發的因素〔13,14〕。本研究結果表明,PD治療后,炎癥因子雖降低,但不能達到正常腎功能的標準。PD可協助機體排除代謝廢物及各種內毒素,因患者受導管刺激、大分子代謝產物滯留、容量負荷過大等因素影響,炎癥狀態呈進行性發展,從而造成機體損傷,影響其遠期預后及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