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韶關市和平路小學 潘行英
教育學家赫爾巴德曾說過:“教學如果沒有進行德育只是沒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數學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施“核心素養”教育中擔當重要角色。《課標》指出:“教學評價”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另據媒體報道:近期發生三起中國游客在國外機場因航班延誤問題引發的事件,央視評論:“祖國是你危難時的后盾,但不是背鍋俠。”
當今祖國的經濟發展蒸蒸日上,而國民德育素養的提高必須跟進,作為一線小學數學教師,筆者在教學中積極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讓小學數學教學“浸潤”德育“甘露”,為提升孩子們的德育素養做出積極努力。
我國是數學的故鄉之一,中華民族有著光輝燦爛的數學史。我們可以挖掘和把握教材內容,進行思想啟迪和愛國主義教育。
如: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圓周率的歷史》,通過讓學生仔細閱讀,自主歸納介紹,孩子們都會發現圓周率的形成歷史:從《周髀算經》→古希臘阿基米德→魏晉劉微“割圓術” →南北朝祖沖之計算→計算機精確計算π值的發展,不難發現中國人取得的關于數學的偉大成就及偉大貢獻是舉世矚目、有目共睹的,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又如:北師大版六年級《百分數應用一》“練一練”的第一題:“紅星鄉計劃造林9公頃,實際造林12公頃,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在練習本題之前,我先提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誰提出的?學生說: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對!這是新的生態文明理念,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民族創造更好的未來,所以我們要有環保意識。”此時我便順勢切入主題:這不,紅星鄉響應了黨的號召,開始進行植樹造林了,請看題目,請同學們按照題目要求認真完成!

再如: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數據處理》中有一道習題:右圖是奇思家12月生活支出情況統計圖,食品占36%,文化占20%,服裝占10%,水電氣占10%,贍養老人16%,其他8%。(1)從這個扇形統計圖中你知道了什么?(2)如果奇思家這個月的支出是1600元,分別計算各項支出的錢數。通過本題的練習,我充分運用這些素材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現代社會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同步建設的,同時我們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的優良傳統,孝敬老人,積極承擔贍養老人的責任和義務。
通過個案群組的研究與實踐,積少成多,賦予學生數學學習的時代氣息,容易產生共鳴。如此一來,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如春雨般浸潤在數學教學中。
辯證唯物主義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揭示了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社會的本質,對于人們認識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提高人們的道德素養和精神境界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是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認識能力和道德素養的保證。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正確認識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并正確處理好這些關系。
當然,我們教育的對象是小學生,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還在形成中,我們可以巧抓數學知識的本質,對小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啟蒙教育,讓他們樹立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維方法,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一定能培養出優秀的實現“中國夢”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例如:教學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搭積木比賽》時,我的教學過程如下:搭一搭→看一看→畫一畫→得出結論。教學中老師引導學生思考:我們觀察的是同一個幾何體,為什么得出的平面圖形卻不同?生答:因為觀察的方向不同,所以……師:對!我們觀察同一個物體,由于觀察的方向和角度不同,可能得出的結論也不一樣,因此我們要想認清事物的本質,必須要多角度地觀察與思考,才能得出相對全面而又準確的結論,對指導今后的實踐活動很有幫助。

巧抓數學發生發展的本質,適時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系和發展變化的觀點,讓孩子們初步感受從整體上把握事物,做到既著眼于整體,又重視局部,同時還要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理念,成為新時代的主人!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以他人的先進思想、優良品質和模范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孩子的成長終身受用!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不僅僅是教課的老師,也是培養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導師和道德教員。”“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在教學中,教師要時時刻刻給孩子們樹立良好的榜樣,以嚴謹的教學風格和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來影響學生。比如:教學過程有條理,教學語言邏輯性強,板書規范整齊,輔導后進生耐心細致,批改作業或考試卷要及時,評判學生的行為要公正合理,結合時事多閱讀,感恩之心、人格魅力等等,使學生在教師的表率作用下受到極大的鼓舞和熏陶。“學校無小事,事事育人;教師無小節,處處楷模。”這是對教師的鞭策!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可見,每一個人的身上都存在其獨特的閃光點。如果教師始終以學生為本,樹立他們心中的榜樣,孩子們就會在榜樣力量的帶動下,蛻變成熟,閃耀光芒!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操作、驗證等學習活動,在孩子們的點滴學習中,對那些思維敏捷、觀察仔細、積極表達、嚴謹求學的同學及時表揚;對那些在操作過程中有合作精神的同學更是熱情鼓勵;對那些通過實踐得出結論以及檢驗反思的同學更是大力點贊!在不知不覺的教學行為中,給孩子們滲透德育正能量,樹立他們身邊的榜樣。在評講作業時,對書寫整潔、解題條理清晰、準確率高的孩子給予展示的機會,讓全班同學向他們學習;對有錯就及時更正的同學更是鼓勵有加;對提出問題、多討論、多合作的孩子,老師更是大力贊揚……
社會要培養的學生應當是人格健全的、可持續發展的學生。他們將來要具備獨立思考與判斷、樂觀善良、心胸博大、意志堅強、熱愛生活的良好品質。《數學課程標準》將“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視為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實踐就是采用這種方式開展教學活動的。在這些實踐活動中,不僅能讓孩子們學習數學知識,還能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愫。
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下冊《設計秋游方案》是一節數學綜合實踐課,在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去實踐體驗,將全班分成6個小組,并選出小組長,由小組長對組員進行分工,開展“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解決問題→撰寫方案→分享方案”的活動。在此學習活動中:有旅游景點的選擇,旅游路線的確定,旅游時間的安排,旅游費用的計算,注意事項的考慮等,都是綜合性的學習,學生在合作、交流、傾聽與反思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引導孩子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與向往,激發孩子們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學會做一個積極合作、善于傾聽與交流、富有智慧、努力創新的人。
通過以上教學實踐,筆者深感教育教學與德育滲透是可以互相交融的。在教學中,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把德育化作春雨浸潤每個學生的心田,讓數學教學真正“浸潤”德育“甘露”,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情操,健康快樂地成長,成為實現“中國夢”的優秀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