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 汪洋
中烏聯手探尋土壤修復治理新途徑
萬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糧。一切優質高產的農作物品種及其栽培模式都必須建立在安全、肥沃、協調的土壤之上。有業內專家表示,我國土壤正面臨著高強度、反季節、連作種植、土地負重指數過大等一系列問題的挑戰,給土壤帶來了很多不可避免的損害。因此,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工作刻不容緩。
近日,中國·烏克蘭土壤改良戰略合作峰會在北京召開。來自農業農村部有關領導、科研院所專家、中國和烏克蘭的農資企業家、農資經銷商代表齊聚北京,共同圍繞我國土壤修復、改良工作的緊迫性、重要性以及如何應對等話題展開了熱議。
會上,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國務院參事室特聘研究員、中國農業經濟學會會長尹成杰指出,農業是立國之本,土壤是農業之本。保護好土壤資源,加強土壤修復工作,保證土壤“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平衡發展,要切實做到“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尹成杰強調,要盡快建立制定土壤質量保護標準,科學地保護和利用后備耕地的資源,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來參與土壤保護與修復工作,以市場化的企業為帶動,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來參與土壤保護與修復工作。
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是大家的責任。為了貫徹落實國家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土壤污染防治與土壤修復的戰略大計,峰會上,北京錁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還舉行了揭牌成立儀式,并同時宣布與烏克蘭羅帕丁斯基礦業公司達成戰略合作,成功引進烏克蘭出產的天然有機碳土壤調理劑產品,用于土壤修復與改良,助力中國耕地質量和農產品品質的雙提升,推動中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北京錁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波表示,國家政策導向表明國家對當下土壤問題的高度關注,對土壤改良和修復的高度重視,北京錁鏹生物成功引進烏克蘭出產的天然有機碳土壤調理劑產品,可改善土壤環境、促進根系發育、避免土壤問題、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作物產量。正如產品介紹一樣,我們原包引入該產品,在過程中絕不會添加任何的化學元素,我們只是“天然有機碳的搬運工”。
據烏克蘭羅帕丁斯基礦業公司創始人瓦吉姆·薩夫楚克介紹,羅帕丁斯基礦業公司創立于上世紀40年代,迄今已有70多年的歷史,主要從事泥炭土和有機碳土壤調理劑的研究、生產、推廣和銷售。公司地處烏克蘭自然資源豐富的利沃夫市,該地區擁有歐洲較大面積肥沃的“黑土帶”,是烏克蘭唯一一家專業從事沼澤地黑泥碳開采與加工的企業,每年開采并加工10萬噸以上的優質有機碳土壤調理劑。
瓦吉姆·薩夫楚克表示,烏克蘭出產的泥炭土,保水性能好,能疏松土壤,富含有機質,可以很快提升土壤中有機質含量。而且一次施用,持效期可長達5-6年。非常高興能與中國企業攜手,為中國的土壤修復與改良事業作出貢獻。
全國農技推廣中心首席專家高祥照認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綠色農產品的需求越來越旺盛,綠色農產品生產要靠健康的土壤,因此,土壤生態環境修復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

北京錁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揭牌成立儀式現場。
針對當前我國農田土壤存在的問題,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檢測保護中心處長馬常寶認為:“耕地質量是農業發展強基固本的安全底線,是提升農業發展質量的保障底線,是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生態底線。”
馬常寶表示,我國土壤退化嚴重表現為數量減少和質量降低。數量減少是指表土喪失、土體毀失、非農占用等;質量降低是指土壤物理、化學和生物活性等降低。政府已號召由保障土壤數量向質量與數量并重轉變。土壤治理正處于探索和實驗階段,要根據不同區域土壤不同類型、不同程度,因地制宜地開展工作,引導農民合理施肥來實現。
“泥炭作為土壤改良的一種重要產品,因受到國家政策限制部分區域禁止開采,但實際應用價值卻非常高。”中國腐植酸工業協會泥炭工業分會秘書長、東北師范大學泥炭沼澤研究所研究員孟憲民表示,有機碳土壤調理劑,可改善土壤環境,促進根系發育,提高肥料利用率,進而提高作物產量。我國僅果菜茶土壤改良修復,對泥炭土壤調理劑的需求就達到1000萬立方米。未來,我國的土壤調理劑市場需求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