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巍
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要參與者,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離不開國有企業的助推。本文將視野集中在了國企基建龍頭企業,在此研究主體上,分析其對國家經濟的影響。本文主要可分為四方面:基礎建設對國家GDP的貢獻;國企投資對地方經濟的拉動;基礎建設的完善對人民生活的影響;國有企業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作用。筆者希望通過對國企的深入研究,為國家經濟的持續性發展提供詳實的理論參考。
一個企業只有明確自身發展前景,才能走得更長遠。國企在我國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發展步伐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明確國企基建龍頭企業對國家經濟的影響,有利于為國企未來的發展指明方向,從而提高企業自身認知能力,促進生產,加速創新。在分析的同時,筆者借實際案例進行了深入闡釋,重點關注國家及國企之間的互推作用。
1基礎建設對國家GDP的貢獻
基礎建設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到鐵路建設,小到公寓住宅區等房地產項目建設、筑路修橋、城市衛生間管理。它是與人民群眾的生活密切相關的產業,關乎國家的發展程度和社會的便利程度。國企牢牢把握住對基礎建設方面的管理,能夠使城市開發高效化、科學化、合理化,并為國家發展打實基礎。
基礎建設在國家GDP中占據重要地位。在國家經濟不斷轉型的過程中,基礎建設為其他經濟生產產業提供資金支持,加快資金在生產過程的流動。假如基礎建設不出問題,那么國家的后續發展也能夠得到相應的保障。例如,中鐵鐵路建設的穩定發展,可以實現中國領土內交通的通達度快速提升,從而溝通南北、東西各個方向上產品的流動、技術的交流互動。在此基礎上,生產便能達到最大程度的經濟效益。前些年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十分大,過度的產品生產,卻找不到銷售的途徑。產品過度積累而無法換得相應價值的資金,不但浪費了成本,而且消耗了資源。中鐵鐵路建設使得拓寬了銷售市場,將有效資源轉移到需求廣泛的地區當中,從而避免積壓,加速成本的回收,同時能夠為我國諸如青海、西藏等周邊地區提供缺乏的生產能源,帶動當地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經濟的穩定發展。
我國在近年來經濟水平的快速飛躍,基礎建設功不可沒。眾所周知,實體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規避世界級經濟危機的惡劣影響。在歐美等地區泡沫經濟翻飛之時,我國穩定自身經濟發展步伐,將視野放寬到基礎建設當中,穩扎穩打,從而使得發展基調穩中求進。
另外,基礎建設能夠為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便利。交通道路的完善便于人民出行;社會性公共設施提高人民的享受程度;居住地建設使人民住得更好;博物館、圖書館等一大批文化性部門為人民帶來高質量的文化服務,一定程度上提高公民素質??偠灾?,人民群眾在滿足了生活文化需要后,生產的動力也相應提高,所創造的經濟價值更是不可估量。
2國企投資對地方經濟的拉動作用
受到地形、氣候、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影響,我國各地經濟發展速度不均。在此前提下,國企的有效投資能夠減少這種現象的發生。國有企業的資本較其他企業而言更為豐富,且數額較為穩定,將暫且富余的資金投入到地方經濟的項目當中,不失為拉動其發展的有效措施。
諸如青海、西藏等偏遠地區,資源較為豐富,卻缺乏深度開發的資本,使得多年來資源儲備量與經濟發展水平嚴重不符。國企將資本投入到該地區,不但能夠緩解當地資金緊張問題,而且促進了資源開發,使當地珍貴的特產、能源流動到其他地區,帶動機械加工、文化教育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全國一線城市與三線外城市差距縮小,有利于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產生積極的示范效應。
例如,在國有企業的資金支持下,海南地區借助當地優良的光照、獨特的氣溫條件,發展高新農業產業,使第一產業與第二、三產業完美融合,不但克服了傳統農業生產成本高、勞動力耗費量大等問題,而且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實現了農業與旅游業齊頭并進的可喜局面。除此之外,海南省經濟發展速度的提升也有利于與其他省份的交流溝通,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地區之間和平穩定發展,加強團結,增加凝聚力和向心力。
3基礎建設的完善對人民生活的影響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建設的助推。如果基建完善,就可以為發展積蓄力量;而建設滯后,則會成為發展的瓶頸。近年來,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都得到了極大重視,國企部門主動出擊,提供資金支持及技術支持,為人民生活帶來可喜的改善。
首先,城市的基礎建設效力巨大。例如,我國沿海地區啟動大規模設施建設,為經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合理的空間規劃,趨于完善的科教服務體系,供水供氣一體化機構,良好的通訊設施等,使人民更加直觀地感受社會的進步,提高生活滿意度,增加幸福指數,共享發展成果。
其次,完善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也已見成效。它涉及了農田水利基礎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通鄉通村公路建設、現代農業科技建設、清潔能源建設等方方面面。由于地形、資金等方面的限制,農村地區基礎建設十分有難度,由此限制了當地的發展,產生一系列牽連效應:農村子女上學需跋山涉水;看病難;生活物資不齊全;第三產業發展滯后等。在國企經濟的支持下,在國家的高度重視下,完善農村地區的基礎建設有效緩解了這一系列問題,改善了農村居民的生活條件,帶動了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
4國企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
近幾年國家十分重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針對國企這一對象,主要側重于解決過剩產能和轉變經濟結構方面。
首先,上文提到,基礎建設能夠促進資源的有效流動,拓寬銷售市場,使積壓在庫房當中的產品流通起來。為了緩解產品產出與銷售之間的矛盾,合理供求,國企需實施相應改革,做到以下幾點:一、有關資源開發與加工的國產企業,應減少消耗比率,調整產業,進行資源的深精加工,延長產業鏈,避免資源開發后直接進行資本轉換。二、國企應提高創新能力,創新企業發展模式,創新企業管理模式,創新生產理念。改變傳統的生產機制,加大產業鏈中科技應用比例,將科學技術與生產環節相聯系,對口生產。在要素投入方面,重視科技創新人才的引用,在普通管理層面注入新鮮血液,讓高學歷高能力人才引領企業發展。三、轉變陳舊的思想觀念,提高國企人員生產、工作的積極性。國產企業易使人產生效率低下、工作人員效率低下的誤區,不但不利于高效工作,而且有損企業形象,乃至國家形象。提高國企人員工作積極性已迫在眉睫,應該實施有針對性的措施減少低效現象。例如,鼓勵科技人員進行技術創新,為企業發展提供意見或建議;派遣相關部門進行不同地區、不同國家間的實地走訪學習,交流前景、互換信息;控制國企過度福利,增加生產的積極性,營造一馬爭先的生產氛圍,為中小型企業、私有企業起到帶動和示范作用。
例如,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國有央企,是全球領先的特大型基礎設施綜合服務商,主要從事交通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運營、裝備制造、房地產及城市綜合開發等,努力成為政府與經濟社會發展急所的責任承擔者、區域經濟發展的深度參與者、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優質提供者,通過交通設施等基礎建設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改善民生、促進地方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再如,上海國盛集團將資本經營與股權經營相結合,激活了存量資金,依據生產中策略定位,為自身搭建起一個重視競爭、合理應用資金的平臺,從而形成了富有自身企業特色和競爭活力的優勢機構,成為改革的典型榜樣。
國有企業在眾多方面發揮著制度示范者的作用,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力度也不容小覷。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推進,在改革進入深水期、開放格局更加寬廣的今天,國企的發展前景更應受到重視。與此同時,國企自身也應該承擔起創新的責任,從快速度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明確前進方向,做出正確選擇,優化結構,盤活資源,深化改革,為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