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育瑋
隨著中關兩國之間貿易往來逐漸增多,貿易競爭導致貿易摩擦逐漸頻繁,這需要雙方提高重視,因為一旦這些問題得不到控制,那么將會影響到中關貿易的穩定發展。所以,正確的認識中美貿易摩擦的原因,深入分析解決貿易摩擦的問題和方法,這將會成為雙方建立互利互贏的基礎。
一、中美貿易摩擦的特點
第一,貿易摩擦呈現出多樣化和綜合化。從產品的角度來看,產品的摩擦開始逐漸向多產業貿易摩擦方向發展;從領域的角度來看,產品貿易的各類服務體系開始向技術標準、知識產權等方面發展。大部分的國家都利用產品質量為借口來對出口產品進行約束,從而導致各類貿易問題的產生。第二,反補貼成為我國貿易摩擦的最大特點。該調查對象包含有政府和企業,而最主要的方向還是政府的經濟政策和管理制度,即被指控的項目一旦認為是補貼,那么將直接對我國經濟政策造成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甚至會引發更多反補貼調查。
二、中美貿易摩擦造成的原因
中美貿易關系的不對等。中國在經濟上對美國的依賴度還是比較高的,但美國對于中國經濟的依賴卻不是很高。具備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中國勞動型產品對美國市場的需求量及高,如果一旦這些產品的出口額減少,那么中國對美的出口總額也會有所下降。第二,中美交易在雙方經濟體系中的份額不對稱。中國對美的出口額占了20%以上,而美國對華的出口額僅占了2%;中國對美的進口額占了10%左右,而美國對華的進口額僅占了2.5%。第三,美國經濟對中美貿易的影響較大。一旦美國的GDP下降1%,其進口額的總量就會被拉低2N3%左右,因此分攤到中國的份額就只有5—10%,所以美國對中國經濟的約束力較強。
中國出口產品結構和競爭不合理。中國面向美國出口的大部分都是資源性產品和勞動型制成品,因為這類產品的技術含量并不高,所以中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優勢仍然是以價格為主。在大多數的貿易摩擦案件中,其反傾銷的例子是最多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兩點:第一,中國當前的經濟結構并不是很到位,對行業發展也沒有進行長遠的規劃,過分重視眼前利益。第二,經濟改革的深入讓很多企業都擁有了經營自主權,但中國的企業并不不重視競爭規則,反而通過相互壓價來搶奪市場資源。
中國威脅論。美國的反華勢力視中國為潛在敵人,認為中國發展強大之后必然會謀求亞洲的霸主地位,美國在經濟上不愿看到中美經貿關系得到進一步發展,認為這樣是在制造一個潛在的敵人。按照這樣的思維方式,他們提出了“中國威脅論”、“遏止中國論”,這些不同程度地激化了貿易摩擦,并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摩擦的解決。
美國國內政治因素。第一,雖然美國經濟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其在服務業、市場經濟等方面都也都有了一定的地位,但劣勢產業的數量依然龐大。其次,我國勞動型產品的價格明顯低于國際市場價格,所以也具備一定的價格優勢,無形之中也給美國的劣勢產業帶來了很大的打擊。當這些企業面臨中國同類產品的競爭時,行業協會就會不斷通過媒體來給美國政府施加壓力,而政府人員自然不希望這類矛盾的產生,所以中國就成為了替罪羊。第二,隨著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當地的經濟、企業銷售、利潤等方面都呈現出下滑趨勢,而這一情況也一定會影響到美國市場交易的秩序。
三、中美貿易摩擦對策分析
采取以質取勝的戰略,實現從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的轉變。通過對發達國家的競爭優勢理論進行分析得到,比較優勢并不完全等于競爭優勢,而中國在密集產品上的成本優勢也不一定會保障市場中的競爭優勢,相反,如果過度把產品都集中在發達國家中,那么就會面臨極大的貿易摩擦。所以,相關人員一定要脫離依賴勞動型產品的比較優勢,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產業結構,這樣才能提升自身的發展優勢。當然也要改變傳統的經營模式,要保證產品的多樣化,這樣才能調整好市場結構。
提升我國市場經濟進程。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也得到了創新和改革,而基本的市場經濟體系也已經建立完成。我國當前的市場經濟程度已經達到了69%,這一數據已經遠遠超過了世界60%的水平,當然也成為了發展中的市場經濟國家這樣便不會在受到非市場經濟的影響。但是,中國應該在當前的基礎上繼續完善和改革,對市場經濟的運營模式進行創新,從而提升市場經濟地位。
運用國際游戲規則保護自己權利,利用WTO爭端解決機制。學會按國際游戲規則運作,是紡織品的出口遭遇給我們重要的提示和挑戰。要想在全球一體化中獲益,就要學會運用國際游戲規則,不能只停留在事后抗議的層面。加入WTO為中國解決貿易摩擦創造了更有利的條件,使問題的解決從雙邊走向多邊。由于在WTO框架下,即烏拉圭回合中達成的《關于爭端解決規則與程序的諒解》加深了與其他成員的溝通和交流,國內主管部門、地方政府、商會和企業應聯合起來,運用該框架提供的措施堅持積極應訴解決糾紛。
建立投資和貿易的預警機制。中國大部分企業在制定經營方案時,其都缺乏對未來市場的預測和規劃,當面對市場誘惑時,大部分企業都選擇搶占市場先機,而這也是造成價格競爭、生產能力過剩的主要原因[3]。其次,我國各職能部門的監管力度并不是很到位,當然也沒有構建規范的預警機制,所以難免會出現市場競爭混亂、經濟體系不合理等情況發生。因此,構建貿易預警機制可以說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還能很好的預防備類問題的產生。
綜上所述,中國可以利用時機成熟的優勢來籌劃組織對美國的直接投資,這樣的投資模式不但能夠減少貿易問題的產生,而且還能一定程度的減少貿易摩擦,從而為中美貿易到來更高的效益。其次,通過投資設廠還可以不斷引進各類先進的管理制度和技術,從而提升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