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麗敏



摘要 目的:探討下呼吸道感染常見病原茵分布及耐藥性。方法:收治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025例,分析其病原茵分布及耐藥性。結果:共收集晨痰1025份,分離病原茵343株,痰培養陽性率33.46%,其中革蘭陰性茵297株(86.59%),革蘭陽性茵31株(9.04%),真菌15株(4.37%》。大腸埃希茵、鮑曼不動桿菌、肺炎克雷白茵、銅綠假單胞茵對多數藥物耐藥,而對美羅培南、亞胺培南、替卡西林/克拉維酸和頭孢哌酮/舒巴坦耐藥率較低;替考拉寧和萬古霉素無耐藥發生,均敏感。結論: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茵耐藥情況比較嚴重,痰液病原茵培養及藥敏實驗能夠客觀反映藥物的敏感性,能夠指導臨床選擇合理的抗生素。
關鍵詞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茵分布;耐藥性
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見的感染性疾患,抗生素治療是首選的治療方案。但是隨著激素、廣譜抗生素、免疫抑制劑的廣泛使用,耐藥現象比較嚴重,影響了治療效果。為探討下呼吸道感染常見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本文收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3月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養及藥敏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6年4月-2017年3月收治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025例,男622例,女403例;年齡5-89歲,平均(48.6±5.2)歲;科室來源:呼吸內科302例,重癥監護162例,神經內科204例,神經外科203例,腫瘤科100例,兒科54例。 方法:①標本的采集:對于能夠自行咳痰的患者于早晨漱口后,咳出肺深部痰液置人無菌瓶內;對于不能自行咳痰的患者,可以用一次性滅菌器或纖維無菌毛刷從人工氣道吸取分泌物,標本置于一次性痰液收集瓶內,立即送檢。②所有標本均進行常規分離培養,采用血平板、巧克力平板、麥康凱平板進行病原菌培養,挑選病原菌進行涂片、革蘭染色和生化反應鑒定,藥敏試驗采用(K-B)藥敏紙片擴散法進行鑒定。③質控菌株的選擇: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腸埃希菌(ATCC25922)。利用熒光法快速微生物鑒定系統進行鑒定。
結果
病原菌鑒定結果:收集晨痰1025份,分離病原菌343株,痰培養陽性率33.46%。革蘭陰性菌297株(86.59%).其中嗜麥芽窄食單胞菌23株,大腸埃希菌40株,鮑曼不動桿菌42株,肺炎克雷白菌73株,銅綠假單胞菌100株,其他革蘭陰性菌19株;革蘭陽性菌31株(9.04%),其中屎腸球菌1株,糞腸球菌3株,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7株,黃色葡萄球菌13株,其他革蘭陽性菌7株;真菌15株(4.37%),其中克柔念珠菌2株,熱帶念珠菌3株,白色念珠菌10株,見表1。
主要革蘭陰性菌株耐藥情況:大腸埃希菌、鮑曼不動桿菌、肺炎克雷白菌、銅綠假單胞菌對多數藥物耐藥,而對美羅培南、亞胺培南、替卡西林/克拉維酸和頭孢哌酮/舒巴坦耐藥率較低,見表2。
主要革蘭陽性菌株耐藥情況:替考拉寧和萬古霉素無耐藥發生,均敏感,其次是頭孢西丁,見表3。
討論
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革蘭陰性菌比例較高,其中以銅綠假單胞菌最高。革蘭陽性菌和真菌的比例都較革蘭陰性菌低。近幾年來,有報道稱真菌的感染比例在逐漸上升。真菌為條件致病菌,患者在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或糖皮質激素、免疫力低下等條件下,容易感染真菌。實驗顯示革蘭陽性菌比例較低,其對苯唑西林等常規抗菌藥物耐藥性都較高,因此臨床上常以萬古霉素作為治療革蘭陽性菌感染患者首選藥物,發現患者因常規抗菌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病情沒有改善或更加惡化,且患者本身有免疫力低下、惡性腫瘤等情況,醫生要警惕革蘭陽性菌感染可能性,要及時并多次送檢,查清病原體,根據病原菌對藥物的敏感性指導臨床正確用藥。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耐藥性最高,其次是苯唑西林。銅綠假單胞菌對環丙沙星、哌拉西林、頭孢拉定耐藥性較高。
病原菌耐藥機制:病原菌的耐藥性可能是由病原菌的基因突變導致,抗生素的濫用及不合理應用是主要原因,因此,臨床應結合藥敏試驗,合理用藥。目前了解的病原菌耐藥性產生的機制:產滅活酶耐藥菌可產生多種滅活酶,改變藥物的結構,使藥物失去抗菌作用,臨床比較常見的有水解酶,如肽酶;鈍化酶如乙酰轉移酶、核苷轉移酶和磷酸轉移酶等。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及頭孢菌素耐藥后,產生了裂解,其結構中的β-內酰胺環的β-內酰胺酶;其次病原菌改變靶部位,導致耐藥;增加代謝拮抗物,磺胺藥與金黃色葡萄球菌接觸后,后者可使對氨基苯甲酸(PABA)的產量增加20 - 100倍,高濃度的PABA與磺胺藥競爭二氫蝶酸合酶時占優勢,從而使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抗藥性。病原菌通過各種途徑改變通透性,加強主動外排系統,如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空腸彎曲桿菌等,增加了對藥物的代謝。另外由于拓撲異構酶Ⅱ的結構改變導致耐藥,如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產生耐藥的腸桿菌、假單胞菌等,還降低了RNA聚合酶的親和力,如腸球菌、鏈球菌、腸桿菌、假單胞菌等。
對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療關鍵在于確定病原菌種類及選用敏感抗生素,否則,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不僅造成藥物浪費,而且會帶來耐藥菌株的不斷增加。經口痰培養、采取防污染毛刷法以及深部痰采樣培養的致病菌均以革蘭陰性桿菌為主,值得臨床醫生警惕。因為該菌可引起嚴重的肺部感染,同時具有天然和后天獲得的耐藥性,而且在抗生素作用下可發生變種,因此,耐藥在臨床上比較常見,為有效控制感染,選擇合理、有效的抗生素至關重要,因此,痰液病原菌培養及藥敏實驗能夠客觀反映藥物的敏感性,能夠指導臨床選擇合理的抗生素,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劉丹丹,沈紀錄,戴夢緣,等.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5,20(3):461-464.
[2] 尤寧,王興勝,曹官銘,等.呼吸科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重慶醫學,2015,44f16):22 14-2216.
[3] 陳代杰.從靶標到網絡-抗菌藥物作用機制與病原菌耐藥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5,15(1):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