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洪保
民生新聞節目一直以來深受廣大觀眾的關注和喜愛,在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如何發揮縣級電視臺的優勢,打造民生新聞節目精品,這就對我們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挑戰。筆者結合多年的工作經歷,通過如下幾方面的建議談談個人看法與大家共勉。
一、節目要立足本地特色
無論是中央電視臺、省級電視臺還是州級電視臺,各自都有各自的優勢,當然縣級電視臺是行政級別最低的電視臺,其覆蓋率、受眾等方面都不能與上級電視臺一爭高下,當然縣級電視臺的受眾就是當地的受眾圈子。如何留住這個受眾圈子,讓他們的關注度和吸引力停留在本地臺就顯得格外重要了。筆者所在的縣級電視臺屬云南省德宏州盈江縣,是一個邊境縣,少數民族眾多,地理位置特殊,自然資源豐富,人文風情、民風名俗等方面都是取之不盡的節目來源。一年四季有過不完的少數民族節日、吃不盡的美食、賞不完的美景,還有各少數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都給我們民生節目提供了很好的節目源。
筆者所在的縣級電視臺,利用當地少數民族頻道、少數民族語言對民族節慶、民風民俗、文化傳統等進行多角度的宣傳報道,讓當地群眾觀看到了本民族的電視節目文化盛宴。在我臺主要開設了漢語、傣語、景頗語等欄目類型。主要針對傣族、景頗族、傈僳族、阿昌族、德昂族五中世居少數民族的節慶活動進行宣傳,真正體現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如傣族(德昂族)的潑水節、景頗族的目瑙縱歌節、傈僳族的闊時節等。因為節慶日當天會開展各種形式的少數民族歌舞、各種傳統體育項目競技比賽等,適時安排我們的記者親臨現場駐扎進行采訪,之后通過利用民生節目的形式進行播放,收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受到了當地群眾的熱烈歡迎,收視率自然就很高。
二、節目內容貼近民眾
縣級電視臺面對的觀眾主要是當地的老百姓,文化層次,理解能力,價值取向基本一致,群眾基礎較為深厚,雖然覆蓋面遠不及上級電視臺廣,觀眾的感觸深,主動參與性較強,所播出的民生新聞節目容易熟悉和了解,觀眾的主動參與性較強,信息傳播的互動交流就比較容易。這就對我們縣級電視臺采編人員提出了挑戰和要求。
首先,采編人員要了解當地的自然風貌、人文景觀、風土人情等等。盈江縣是個自然資源豐富、山水田園風光秀美、人文風情濃郁的地方。例如,我們現在開設的民生類欄目《記者在行動》,主要關注當地的風土人情、人居環境、百姓關心關注的民生問題等,都在這個欄目里一一得到展示。這就要求我們采編人員多接地氣、多沉下心,擼起袖子加油干,只有這樣才能有好的節目源,才能受到當地群眾的關注和好評,才能提高縣級電視臺的收視率。
其次,縣級電視臺民生新聞節目的定位,要具有平民化視角,反映當地百姓喜聞樂見的東西,關注百姓的熱點難點問題,傳遞民情民意,這樣縣級電視臺才能成為展示本地受眾活動的舞臺。事出有因,當地是傣族和景頗族人口較多的縣,利用本民族語言進行宣傳,節目受到了當地群眾的喜愛,也成為了當地群眾茶余飯后必看的節目之一。
再次,可以宣傳一些與百姓有關的法律法規知識。例如,談到提升人居環境、違法違規建筑、非法圍墾江堤、非法采砂、非法開采地下水、非法捕撈等方面,必須把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以及相關的規定等宣傳在前,讓百姓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有啥規定要求,為當地黨委政府發揮了喉舌功能,也為百姓起到了宣傳的效果。
三、關注“三農”報道
“三農”就是農業、農村、農民。盈江縣是農業大縣,三農工作是當地縣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所辦的欄目圍繞“三農”工作進行宣傳報道是必不可少的。欄目所涉及的報道內容只要是與農業、農村、農民有關的,都能引起廣大老百姓的關注。
與“三農”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知識還是比較多,在我們的欄目中,我們播出了與土地、產業、婚姻家庭、矛盾糾紛、旅游開發、外出務工等等方面有關的法律法規知識,引起了老百姓的廣泛關注。
關注與三農有關的,如這里盛產西瓜、馬鈴薯、核桃、堅果、咖啡等,我們的欄目及時了解市場行情,及時傳遞信息。再如,關注脫貧攻堅、新農村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中央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部署。盈江縣是一個邊境縣、農業大縣,我們的觀眾大多數在農村,作為與農村最近的縣級媒體來說,如何發揮好縣級媒體的功能,搞好“三農”的宣傳報道,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盈江縣離縣城最遠的鄉鎮100多公里,邊境線長,許多老百姓需通過電視媒體了解縣里的大事小事,需要通過縣級電視臺向他們傳遞三農的信息。作為新聞記者就要發揚吃苦耐勞的優良傳統,深入偏遠鄉村、深入群眾、駐扎采訪、如實報道,讓更多人了解邊遠鄉村貧窮落后的原因,讓黨和政府及更多的人參與到邊遠鄉村的發展中來,為城鄉經濟統籌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的輿論環境發揮積極作用。
許多村寨都通了水泥路,并進行了綠化美化亮化凈化,村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旅游、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都要進行如實的宣傳報道。再如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傣戲、傣族山歌、景頗刀舞、昔馬山歌等等,這些都是宣傳報道的好素材,這些內容通過電視媒體的宣傳,受到了當地群眾的熱捧。
四、發揮媒體輿論監督的功能
輿論監督,是民生新聞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新聞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宣傳工具。作為縣級媒體,其輻射的區域小,開展輿論監督更要反復衡量,權衡利弊,慎之又慎。與民生有關的事情,當地黨委政府都非常關心和關注,作為媒體就要充分發揮正能量傳播的作用。對于一些暫時難以解決的民生問題,縣級媒體不宜做宣傳報道,而對于一些比較敏感的事情,必須深入研究,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反復思量是否能宣傳報道,不宜播出的內容,一旦傳播出去,會給當地黨委政府帶來負面的影響,在社會上造成不良的影響,這樣不但沒把事情辦好,反而把事情弄糟了。所以電視臺要有維護大局的意識才能真正起到媒體的監督作用。
選好報道的角度,對被監督者是一種教育和促進,對于群眾是一種安撫和疏導,對于社會矛盾是一種化解。現在不少涉及民生的所謂新聞評論節目缺少評論,往往是述而不評,或評不到位。輿論監督節目除了促進對所報道問題的解決外,一定要有社會教育作用,給人以啟迪。只有深度挖掘,才能產生最大的社會效益。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縣級電視臺有其自身的特殊優勢,發揮自身優勢,凸顯地方特色,立足本區域,加上本土化的元素,努力打造自己的核心力,固然,縣級電視臺的民生新聞節目自然會辦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