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文怡
2013年前后,日本政府就防衛產業調整出臺大量官方文件,著眼未來防衛裝備品的發展趨勢從研究開發到報廢處理作出了全面規劃,特別是“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的出臺幾乎完全放寬了“武器出口三原則”對日本的武器出口限制。可以認為,日本在現階段對防衛產業作出如此大規模的變革的主要目的是為配合其現行軍事戰略調整,通過完善自身的防衛產業的運行機制,擺脫國內防衛產業發展的制約,發揮寓軍于民的生產體制優勢以強化防衛力量。
擺脫國內防衛產業發展的制約
日本的防衛技術是在靈活運用民間企業的生產和技術基礎上培育起來的。戰敗后日本財閥及軍工產業同時被解體,被解體的軍工企業轉向民用領域,因此戰后至今,日本都不存在國營性軍工廠,防衛省和自衛隊的防衛裝備品主要是依存于民間防衛產業的生產體系。而今,日本政府認為,戰后法律法規對防衛產業的限制以及固有的采購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了日本防衛產業向前發展的不利因素。
1、防衛預算受限。戰后《和平憲法》的相關條款嚴格控制日本軍力和對外軍事行動,1976年,三木內閣曾決定將日本的國防預算控制在GMP的1%以內,近年來,雖然日本在國防預算的投入多有變化,但也都基本以不超過日本國內生產總值的1%的比例為界限控制預算。現今,日本為了強化自衛隊防衛力量,急需升級相關防衛裝備品,突破國防預算的限制在所難免。
2、“武器出口三原則”等政策對日本出口的嚴格限制導致市場需求受限。1967年佐藤榮作內閣制定了“武器出口三原則”(即不向共產主義國家出口武器、不向聯合國決議禁運的國家出口武器、不向國際爭端的當事國或有可能成為爭端當事者的國家出口武器),1976年擴大為全面禁止武器出口。這表示短時間內日本的武器生產只能是為國內自衛隊活動服務,不能向其他國家和地區出口大量武器裝備,意味著日本的工業生產完全喪失了國際市場。由于日本防衛裝備品的生產運用基本都處于自給自足模式——由防衛省提出需求、下發訂單給國內企業再由政府購買,因此高精尖的武器系統高度依賴于政府提供財政資金的支持研發。由于軍工產品難以出口、難以實現規模經濟,導致日本防衛裝備生產成本價格居高不下,政府和企業均難以承受。
3、中小型企業難以為繼。事實上,防衛省委托生產防衛裝備品的民間企業中中小型規模的企業占多數,產業鏈長,結構復雜。比如生產戰斗機、戰車、護衛艦日寸關聯的企業常常多達1000多家。然而,隨著訂單數量的減少,造價升高,一些并沒有掌握優勢技術的民間企業因為失去競爭力開始相繼退出軍工市場。日本防衛專家認為,企業的減少會使得防衛技術鏈斷層,造成極大損失,必須盡早出臺相關制度及時遏止。
4、各自為政采辦效率低。防衛裝備廳成立之前日本防衛裝備采購體制是陸、海、空自衛隊各自制定計劃,按照預算要求,采購各自為政,缺乏溝通。由此帶來的弊端是裝備采購反映的都是各自衛隊的采購意向,缺乏戰略謀劃,不能從協同角度考慮其他自衛隊的需求、實現與其他自衛隊的配合,同時資源重復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日本自衛隊的防衛裝備主要以指定生產為主,即由自衛隊指定具體的軍工企業負責生產,這種采辦方式由于市場化低、缺乏競爭造成了技術更新慢、產品成本高、部分企業研發生產能力減弱等問題的產生。
5、防衛產業發展受到美國制約。戰后在美國的扶持下日本逐步發展了自身的軍工產業。一直以來,為獲得世界前沿性技術日本都是在日美安保條約的框架下通過高價收購美國的新型武器裝備,或者通過“許可生產”的方式在美國的授權和允許范圍內生產戰略性防衛裝備以保持一定的裝備水準。日本現存一些重大軍事裝備的相關核心技術依賴于美國,且制造和運用需要事先征得美國的允許,甚至美國決定了日本生產武器裝備的規模。對日本來說,及早擺脫美國在防衛生產領域的控制是日本成為“正常國家”必須突破的屏障。
日本防衛產業存在優勢
1、寓軍于民的生產體系有利于發展軍民兩用技術。日本的民用技術水平十分高超。傳感器、半導體、復合材料等當前世界防衛產業的需求技術都位居前列。近年來,防衛技術和民生技術無界化傾向越發明晰,軍民兩用技術因其優越的經濟前景已經成為世界軍工產業發展的一大趨勢。日本的軍民兩用技術發展十分迅速,在世界都享有聲譽。如果能充分開發民間企業的生產能力,強化其產業競爭力將對日本的防衛產業造成巨大影響。
2、現存防衛產業有很大的生產潛力。日本生產軍工品的主要企業的前身是二戰時的財閥集團,一些操作設備稍加改造就可以批量生產武器裝備,其實際生產能力和可動員能力大大超出現階段的運用需求。并且日本在很多重要領域中擁有優越性甚至是壟斷性技術,如軍艦、戰斗機、坦克、航空等,同時日本在精密器具、電子設備等方面也處于世界領先水平,這些技術和裝備備受相關國家的關注,一旦開放出口政策,市場前景十分可觀。
結合日本防衛產業的優劣點,為振興防衛產業,日本在調整改革的相關文件中中著重強調要增加防衛預算、放寬武器裝備和軍事技術的出口條件、完善管理和采辦的體制機制、發展政府主導的產學官研發體系、積極引導政府與民間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實現防衛生產效益的最大化。
當前日本的防衛產業中軍民兩用技術十分發達,此次調整尤其開始注重政府主導下的產學官聯合生產能力,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提升日本研發軍備品的綜合性能,使得投資回報效率最大化而且也可以間接提升民用品水平,輻射提高日本的整體經濟。在日本強大的制造力和研發能力的作用下,其搶占亞洲軍備市場的一杯羹勢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