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娛
摘要 本文研究在腫瘤患者慢性傷口中采取藻酸鹽敷料與負壓創面治療技術聯合干預的效果。通過對1例腫瘤慢性傷口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予以患者藻酸鹽敷料與負壓創面治療技術聯合干預,患者得到有效恢復,換藥費用(311.21±12.21)元,換藥次數(8.01±2.19)次,愈合時間(24.23±5.23)d。因此,將藻酸鹽敷料與負壓創面治療技術聯合干預應用在腫瘤慢性傷口患者中效果顯著。
關鍵詞 藻酸鹽敷料;負壓創面治療技術;腫瘤;慢性傷口
近年來,不斷研發新的腫瘤治療技術,可適當改善患者生存質量以及預后,但因存在復雜的傷口愈合因素[1,2],常規處理不能得到理想效果。2017年10月收治腫瘤慢性傷口患者1例,報告如下。
病歷資料
患者,男,40歲。患者自訴10年前曾因“右臀部惡性神經纖維瘤”接受過腫瘤切除術。因腫瘤復發在2017年6月27日于麻醉下行右側復發性惡性神經纖維瘤切除術。術后10d患者出現傷口紅腫,有大量滲液,呈膿性.在門診一直換藥,未見好轉。于2017年9月2日以右側臀部切口感染以及右臀惡性神經纖維瘤等癥狀收住我科。入院時患者傷口附近紅腫,傷口大小4 cm×10 cm×1cm,潛行為6點方向4.5cm,4點方向8 cm,9點方向6cm,深達骨膜,12點方向3cm,基底為黃色100%,滲液為大量,有惡臭味。病程中患者焦慮,飲食、睡眠差,二便正常,測體溫37.4℃,脈搏89次/min,血壓128/79 mmHg,體重無明顯變化。
治療方法:予以患者藻酸鹽敷料與負壓創面治療技術聯合干預,應用藻酸鹽敷料,一次性使用胃導管,透明膜敷料,負壓吸引治療之前,需要消毒與清潔患者傷口附近皮膚,大于傷口邊緣5cm為消毒范圍,依據患者傷口情況利用0.2%碘伏進行2-3d的持續濕敷。外科清創之后依據患者創面形態,對藻酸鹽敷料進行裁剪,在創面上覆蓋敷料,確保充分接觸創面與敷料,防止對神經與血管進行較大接觸,注意不可在正常肉芽組織上進行敷料。依據患者創面情況對一次性胃導管進行剪裁,適當增加側孔,在敷料中放置引流孔位置的管腔,通過透明膜敷料封閉傷口以及引流管。連接負壓吸引系統,保持150 mmHg(20 kPa)的負壓。傷口處理,清除壞死組織用酒精消毒傷口周圍皮膚,充分暴露傷口,對基底的黃色腐肉用刮匙進行保守清創,用0.9%氯化鈉棉球清洗。自制密閉式持續低負壓吸引封閉負壓治療后傷口快速清潔,肉芽組織增生顯著,竇道可部分或完全閉合,創口變淺或縮窄,創面愈合時間較常規換藥方法縮短。
患者腫瘤慢性傷口采取藻酸鹽敷料與負壓創面治療技術聯合干預之后得到顯著恢復,換藥費用(311.21±12.21)元,換藥次數(8.01±2.19)次,愈合時間(24.23±5.23)d。
討論
腫瘤患者因存在較長病程,需要長期進行化療與放療,局部負壓治療可促進慢性傷口盡早愈合,但是還沒有明確的作用機制,一般是依據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環以及微循環血流動力學進行作用,將滲液除去,對肉芽組織發育進行刺激,對細菌繁殖進行抑制,關閉機械性傷口,維持傷口附近環境。但是在臨床治療之后選擇合理的護理方式也十分重要。患者均存在難愈合、慢性的傷口,患者以及家屬過度擔心新方法,不了解治療的療效與作用[4],延誤最佳治療時間。此時護理人員需要詳細為患者闡述負壓吸引治療技術的優勢、原理以及治療進展,及時疏導患者不良情緒,獲得患者以及家屬的最大認可與信賴。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封閉創面是否存在塌陷現象進行觀察[5],檢查內置引流管是否存在凸現的形態,對引流液性質與量進行分析,改變患者疼痛自評分。及時處理因創面密閉性被破壞或者膨脹引流管堵塞引發的密封創面鼓脹現象,可將引流管更換或者重新消毒密封。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正確選擇體位,避免對傷口進行壓迫[6]。在對患者實行負壓引流中需要合理選擇材料,如果應用抗壓力差的引流管對患者進行連續負壓吸引極有可能形成塌陷現象,不能達到負壓吸引的效果。本次選擇一次性胃管進行處理,引流管裁剪時依據患者情況進行處理,在引流孔管腔中填充敷料,在傷口床內進行全部包裹以及放置,稍微擴大引流孔,予以均勻排列。填充材料對滲液的吸收造成直接影響,進而對負壓引流效果造成直接影響。商用填充材料存在較差的順應性、較高的價格,不適合處理小型與表淺傷口。藻酸鹽敷料是純結晶的一種高滲性氯化鈉無紡布敷料,能夠對滲液、細菌以及壞死組織進行有效吸收,降低水腫愈合程度,具有與傷口輪廓貼合、整塊取出的優勢,應用于表淺和小型傷口中能夠與傷口更好地貼合,很好地吸收滲液。
綜上所述,在腫瘤患者慢性傷口中應用負壓創面治療技術與藻酸鹽敷料結合治療效果顯著,同時采取有效護理措施可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祁榮,謝紅梅,柯利,等.藻酸鹽類敷料結合創面負壓引流技術在慢性傷口護理中的應用[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6,(s2):176-177.
[2]梁冬梅,黃珊,張建兒,等.負壓技術結合濕性敷料換藥對慢性傷口患者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9):122-124.
[3]周華麗.慢性傷口護理中負壓技術聯合濕性敷料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6,2(8):89-90.
[4]王永娟.藻酸鹽類敷料結合創面負壓引流術在處理慢性傷口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當代醫藥論叢,2017,15(15):203-204.
[5]賀萬強.負壓傷口治療技術用于慢性傷口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外醫療.2015,(6):34-35.
[6]王婷婷,吳文濤.創傷負壓治療技術對骨科慢性傷口治療效果分析及相關護理體會[J].山西醫藥雜志,2017,46(7):838-840.